APP下载

黄芪建中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腹部手术后腹痛36例临床研究

2015-02-10关争艳王国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饴糖茯苓桂枝

关争艳,王国明

(1.温县卫生局,河南 焦作 454850;2.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焦作 454850)



黄芪建中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腹部手术后腹痛36例临床研究

关争艳1,王国明2

(1.温县卫生局,河南 焦作 454850;2.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焦作 454850)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腹部手术后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36例腹部手术后腹痛患者,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36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腹部手术后腹痛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部手术;腹痛;黄芪建中汤;桂枝茯苓丸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症状[1]。腹部分为大腹、小腹和少腹:脐以上为大腹,属脾胃,为足太阴、足阳明经脉所主;脐以下为小腹,属肾、大小肠、膀胱、胞宫,为足少阴、手阳明、手足太阳经脉及冲、任、带脉所主;小腹两侧为少腹,属肝、胆,为足厥阴、足少阳经脉所主。故临床中腹腔或盆腔手术后产生的腹部疼痛症状均为“腹痛”范畴[2]。近年来,黄芪建中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被广泛应用于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结石、胃癌、肝癌、腹股沟疝气、剖宫产、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手术后腹部疼痛的治疗,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医内科门诊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25~75岁。36例患者中行阑尾切除术6例,胃癌根治术1例,胆囊切除术3例,肝癌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腹股沟疝修补术5例,二次剖宫产术3例,卵巢囊肿剔除术3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7例,子宫全切术5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为黄芪30g、白芍30g、桂枝10g、炙甘草10g、生姜20g、大枣15g、饴糖30g、茯苓15g、丹皮12g、桃仁10g。用法:以上药材(除饴糖)加水600mL,浸泡30min,大火煎至水开,再用小火煎20min,连煎两次取汁500mL,兑入饴糖,分早晚2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服用两个疗程后,腹痛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腹痛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腹痛症状无明显改变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2 结果

经过治疗,36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

3 病案举隅

患者罗某,女,42岁,以“间断性右下腹疼痛2年余”为主诉于2014年2月9日来诊。来诊时,见患者形体瘦弱,精神倦怠,面色淡黄,少气懒言。自述幼小时体质偏弱,时常生病,成年后体质逐渐转佳,但仍不如常人健壮。2011年8月,患者因阑尾炎在某乡镇卫生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自觉身体恢复不如病前。2013年1月,患者再次因右侧卵巢囊肿而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此后患者即感身体状况明显大不如前,整日乏力,并间断出现右下腹隐痛。起初患者认为手术切口在愈合恢复中,未予重视,但日久腹痛症状并未消失,尤以劳累或天气变化时为甚,同时伴饮食量减,月经稀少,色淡,大便质干等症状。查体患者右下腹压痛不明显,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舌质淡,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结合病史,辨证为中虚脏寒、气虚血瘀之腹痛证,治宜温中补虚、行气化瘀、和里止痛,给予黄芪建中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方药组成为黄芪30g、白芍30g、桂枝10g、炙甘草10g、生姜20g、大枣15g、饴糖30g、茯苓15g、丹皮12g、桃仁10g、元胡20g、大黄2g、制乳香6g、制没药6g、五灵脂15g、蒲黄15g(包)、火麻仁30g。每日1剂,如上法水煎服。10日后复诊,患者精神已明显好转,自诉腹痛明显减轻,饮食量较前增加,大便调,但出现腰部酸困、手足心热症状。继服上方,去火麻仁,加红藤30g、地骨皮15g、淫羊藿30g,水煎服。10日后再次复诊,见患者精神佳,面带笑容,声高语多,自诉腹痛症状基本消失,乏力症状明显改善,饮食正常,夜寐安稳,期间一次月经,质、色、量均较以往好转,大小便正常,无其他特殊不适症状,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4 讨论

黄芪建中汤由黄芪、饴糖、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原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原文曰:“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其意为虚劳病患者感到腹部拘急不舒,多伴有气血阴阳不足的表现。文中特别提及“里急”,提示症状偏于阳虚,故要在调补阴阳的基础上加强补气,目的在于调和阴阳,不可过偏。采用黄芪建中汤温养气血,益气通脉,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痛解[3]。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五味药材组成,原方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桂枝茯苓丸方证为:“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张仲景认为,妇人腹痛多与气血失和有关,其病机有偏气、偏血和寒热虚实之不同,故治法各异。桂枝茯苓丸证乃瘀血内阻,造成血不归经所致,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采用桂枝茯苓丸消瘀化癥,使瘀血去而新血生,血行畅则腹痛止[4]。

盖腹部手术后,中气大伤,气血亏耗,血离脉道,通行不畅,故经脉闭阻则腹痛,其总病机为气血阴阳不足,血行瘀滞,不通则疼,不荣则痛[5-6]。黄芪建中汤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方中饴糖甘温质润入脾,益脾气而养脾阴,温中焦而缓急止痛;芍药养阴而缓肝急;桂枝温阳而祛虚寒;炙甘草甘温益气,既助饴糖、桂枝辛甘养阳,益气温中缓急,又合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生姜温胃,大枣补脾,合用以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上六味配合,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黄芪乃温补益气之品,加入小建中汤平补之剂中为君药,提示气为血帅。经脉运行,一者经脉要充盈,二者要依靠阳气的推动。君药黄芪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则中气荣健,化源充足,肝脾调协,阴阳和合,里急腹痛自愈。桂枝茯苓丸可活血化瘀、缓消癥块[7]。方中桃仁味苦甘平,为活血化瘀之要药;丹皮味辛苦性微寒,既能散血行瘀,又能清退瘀久所化之热。水为血之侣,用茯苓之消痰利水、渗湿健脾之功,以助破结化瘀之力。又以桂枝色赤入血,味辛、散结、化气,不但散气分之结以下气,尤能散血分之结以行瘀,故张仲景行瘀方中多用桂枝以温通经脉而行瘀滞。芍药和血养血,与诸祛瘀药合用,共奏温养气血、活血化瘀、缓急止痛之功[8]。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的治法紧扣腹部手术后腹痛之病机,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 黄仰模.金匮要略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

[3] 黄煌.中医十大类方[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4] 王义祁.中医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5] 林昌松.金匮要略临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

[6] 周凯.黄芪建中汤实验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6):691-693.

[7] 黄煌.经方100首[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8] 董燕双,白玉昊,王博.浅谈桂枝茯苓丸[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3):47,49.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4-02

关争艳(1979-),女,河南省温县卫生局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R285.6;R256.33

A

1673-2197(2015)14-0131-02

10.11954/ytctyy.201514069

猜你喜欢

饴糖茯苓桂枝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云茯苓
桂枝香
文天祥与饴糖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茯苓 的传说
我的发现
饴糖有什么作用?
加味桂枝茯苓汤I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三种饴糖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