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5-02-09邵景萍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301900
邵景萍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301900
子宫肌瘤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邵景萍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3019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比较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B组给予消症散结类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A组和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和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1)。结论:在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中,米非司酮单独治疗和消症散结类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均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症状并显著减少肌瘤体积,但后者较前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且复发率更低。
关键词子宫肌瘤非手术治疗米非司酮消症散结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占妇科全部良性肿瘤的50%~60%。目前,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与环境、雌激素和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肿瘤。针对子宫肌瘤,现在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段,传统的治疗手法以手术为主,而手术所致的创伤和相关并发症使非手术治疗越发受到关注。药物治疗虽不能根治子宫肌瘤,但可有效缓解症状并使肌瘤缩小[1~3]。本文对我院2009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经米非司酮和消症散结类中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2009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100例。 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平均年龄为(40.27±4.25)岁,用药前肌瘤体积平均为(11.21±5.35)cm3;B组50例,平均年龄为(40.81±4.69)岁,用药前肌瘤体积平均为(11.37±5.52)cm3。所有患者在用药前3个月内未接受过药物治疗,无肝肾疾病史,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经妇科查体和B超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不伴有子宫和附件的其他肿瘤。两组在年龄、婚育和肌瘤体积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治疗方法A组单独使用米非司酮,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25mg,连服3个月。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在非经期同时进行中药治疗,以消症散结为主,中药成分为:当归、赤芍、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莪术、三棱和柴胡各10g,生牡蛎30g(气虚血淤者加党参和黄芪各20g,寒凝血淤者加吴茱萸5g,热结血淤者加黄芩10g,腹坠胀痛者加延胡索和乌药各10g)水煎服,药液200ml,1次/d晚服[1]。
1.3评价指标(1)肿瘤体积:于治疗前1个月、服药后3个月和停药后6个月经B超测量子宫肌瘤三维径线,计算肌瘤体积。肌瘤体积(cm3) =0.523ABC(ABC分别代表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则以最大肌瘤的体积作为代表性结果[1]。(2)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复发率:复发率=复发病例数/总例数×100%。
1.4疗效及复发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原则》,痊愈:肌瘤消失,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查恢复正常,中医症候的主证和次证消失,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显效:症状消失,肌瘤明显缩小或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三径之和缩小>3cm,体征及妇科检查明显改变;有效:症状改善或消失,体征及妇科检查有好转,但肌瘤体积无明显缩小,B超检测复查提示子宫肌瘤三径之和缩小1~3cm;无效:症状及体积均无改善,肌瘤体积未见缩小。复发判定标准:症状加重,体征及妇科检查显示逆转,子宫肌瘤三径之和较用药3个月后检查时的三径之和增大超过1cm。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总结分析,对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A组痊愈8例,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0% (37/50)。B组痊愈15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 (48/50)。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1)。
2.2两组肌瘤体积比较A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11.21±5.35)cm3和(6.73±3.9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 1);B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分别为(11.37±5.52)cm3和(3.69±2.4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 两组治疗前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 2),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 7),且两组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减少程度分别为(4.48±3.78)cm3和(7.68±4.2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2)。
2.3两组复发率比较A组和B组停药后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56.0%(28/50)和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1)。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具有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的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研究表明,孕激素在肌瘤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肌瘤发生的启动因子[4]。米非司酮是炔诺酮
的衍生物,与炔诺酮相比具有更强的结合孕激素受体的能力,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可阻断孕酮的作用,促使肌瘤体积缩小至消失。同时,米非司酮可直接作用于子宫螺旋动脉上的雌孕激素受体,影响子宫螺旋动脉的供血功能,致使子宫供血不足而导致肌瘤缺血萎缩。此外,米非司酮在分子水平上还可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抑制孕激素受体的释放效应,使肌瘤萎缩。但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时,易出现低雌激素水平,带来心血管代谢等方面的问题,且停药后易出现反弹[5~7]。
子宫肌瘤在中医上属“癓瘕”、“积聚”和“石瘕”等范畴,多发生于阴阳失调、肝气不舒、脾气不运和肾气不化,与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肌瘤由内分泌功能障碍致使子宫组织增生的观点相符[1,2]。治疗子宫肌瘤应针对病因,以消症散结,破积消瘢为主,注意标本兼治,攻补兼施。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常见的子宫出血,应以化淤止血药为首选,如三七、茜草、益母草和血余炭等;对于长期慢性出血导致气血两虚者,以扶正培本为主。
综上所述,在经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症散结类中药可显著提高疗效并降低复发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嘉莉,孙艳梅,曹立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47(1):45-46.
[2]康素娥,高春雪,李静,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子宫肌瘤50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9,31(16):2157-2158.
[3]陈孟华.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8):67-68.
[4]王正峰,王维东.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剂量探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05:419.
[5]李春竹,范世敏,吴莹,等.米非司酮治疗生育期和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1):79-80.
[6]朱兰.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0,37(3):147-150.
[7]李素琼.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46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4):73-74.
(编辑紫苏)
欢迎投稿本刊E-mail:yxzz601@188.com
收稿日期2015-02-27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3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