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2015-02-09韦善文
韦善文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5470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韦善文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547000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在多学科疾病中均有涉及,除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还诱导多种并发症发生,对生命构成威胁。因目前睡眠呼吸疾病尚为公众认识不深的新领域,医学再教育和宣传工作较为重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尤其是疾病识别,对主要表现进行了解,并明确对全身各个脏器的影响,使患者获得合理、及时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除加强专业人员培训,还应做好科普宣传,使整体知识水平提高,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本次研究中,分析病因,明确诊断,并探讨外科应对方案,为临床治疗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临床有较高病发比率,依据病因可按混合型、中枢型、阻塞型划分,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其病发机制为上气道在睡眠期间反复阻塞,引发低氧血症、频繁低通气、睡眠唤醒、呼吸暂停等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以感知功能受损、白天嗜睡、夜间打鼾为主要表现,并易诱导脑中风、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发生[1,2]。发病、误诊、病死率均居较高水平,明确诊断,并采取外科手段积极治疗,是保障预后的关键[3]。本次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OSAHS定义及流行病学概况
鼻或口腔气流暂停在每夜7h睡眠中,超过10s,反复呼吸暂停发作>30次,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即为OSAHS[4]。其与鼾症为睡眠呼吸障碍的常见类型,OSAHS患者几乎均有打鼾现象,发病以绝经期妇女和中年男性为主,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OSAHS在特定人群中,有较高发病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发率为52%,肢端肥大症为42.6%,高血压为33.3%,脑卒中为69%[6]。OSAHS患者中30%~50%伴食管反流病[7]。
2诊断
依据有明显相关性的易患因素及典型临床症状,初步诊断OSAHS难度并不大,但临床表现无法作为量化标准,需依据PSG明确诊断。
2.1诊断标准参考2002年杭州会议标准和2005年美国睡眠学会制定的标准,于2009年中华医学会咽喉学组制定的OSAHS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指出诊断依据:患者睡眠打鼾、反复呼吸暂停,通常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等症状,多导睡眠监测AHI≥5次/h以阻塞呼吸事件为主。OSAHS严重程度以AHI为标准并注明低氧血症程度。轻度:AHI 5~15次/h,LSaO285%~90%,中度:AHI 15~30次/h,LSaO265%~85%,重度:AHI>30次/h,LSaO2<65%[8]。
2.2易患因素分析(1)年龄:好发群体为中老年;(2)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多在绝经后病发;(3)体重:与肥胖有密切相关性,因咽腔壁脂肪沉积增加,上气道易出现狭窄,诱发OSAHS,故机体肥胖,是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与体脂分布中,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与其相关,与OSAHS病发可能相关;(4)遗传:有显著种族差异性和家族聚集现象,OSAHS发病与遗传因素相关[9]。
2.3病因和发病机制睡眠时舌根后置,上气道软组织呈松弛状态等,促使上气道狭窄,舌根、软腭在吸气时坠入咽腔,与咽后壁紧贴,引发上气道阻塞,为主要诱导OSAHS病因,常见于:(1)鼻部疾患;(2)肥胖;(3)淋巴瘤、腺样体增殖、扁桃体肥大、咽壁肥厚;(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肿、肢端肥大症;(5)颈部肿瘤压迫;(6)Hunter综合征、头和颈部烧伤等;(7)咽部异常,如喉功能不全、会厌异常;(8)颞下颌关节炎、咽肌张力减退、颅底发育异常;(9)多系统萎缩伴直接性低血压综合征等[10];(10)其他如药物影响、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
分析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体液、肌肉、神经均参与。总结咽气道特点,具可塌陷性,呼吸中枢在入睡后驱动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咽扩张肌的活动,增加了上气道阻力,膈肌等吸气肌在呼吸驱动降至一定水平时,有负压产生,当大于咽气道壁可耐受压力时,即引起气道塌陷,诱导呼吸暂停[11,12]。而后二氧化碳升高、血氧下降,增加了咽腔内负压,对相应的化学和压力感受器产生刺激,促使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兴奋,诱导短暂觉醒。上气道在咽扩张肌张力恢复时,呈开放状态,诱导呼吸气流恢复,循环发生,明显增加了患者痛苦体验。
2.4临床表现概括
2.4.1临床症状:病发OSAHS患者,症状按白天和夜间两方面划分,以睡眠时,有大的鼾声间断出现,并反复有>10s的无鼾声呼吸暂停为典型症状。问询患者打鼾史,通常有多年,反复有无鼾声呼吸暂停出现时,可有恐怖感、憋醒、觉醒、身体移动或手摆动,并伴夜尿多、夜间出汗症状,部分存在胃食管反流。白天注意力不集中,明显嗜睡,反应迟钝。可有精神症状、性格改变,如记忆力减退、易怒、抑郁、急躁等,并有脑、心血管症状伴发,如夜间猝死、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有报道示,有呼吸暂停诱导的睡眠紊乱为主要引发夜间血压增高原因[13,14]。
2.4.2体征表现:在体征上无明显特异性,患者多有高血压和肥胖,行口腔检查,多有异常征象,如咽腔狭窄、扁桃体增大、软腭肥大、悬雍垂增厚或增长,严重者右心功能可有不全体征[15]。
2.4.3实验室检查:(1)临床一般检查:心电图可有右室劳损或肥大改变,血常规见红细胞增多,心脏经胸部X线检查呈扩大显示,肺动脉高压,检查肺功能,用力呼吸和吸气流量曲线改变,呈锯齿样。(2)上气道检查:咽后部气道宽度可应用颅咽结构X线检查测定,对舌骨位置判断。CT扫描可对上气道横断面积测量。磁共振成像,可行动态容积扫描,对气道各组织数量分布确定,明确含气间隙具体的容积。狭窄部位的情况可应用纤维内镜直接观察。但咽部在非睡眠时变窄,并非必要的对OSAHS诊断的条件。(3)采用多导睡眠图(PSG)检测:其作用机制为应用多导生理仪,对机械信号采取,包括体位、腿动、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对鼾声、血氧饱和度监测。PSG特点为呼吸暂停低通气发生在10~50s间,患者多为仰卧位,引发睡眠中段或血氧饱和度降低,是诊断OSAHS的金标准。
3外科治疗
3.1手术治疗OSAHS采用手术方案治疗历史已有20余年,对诱导上气道阻塞的软硬组织狭窄部位进行确定,选取手术涉及范围,在治疗上,各方法有不同的适应证和优点,方案制定因人而异,对个性化的、针对性的手术方法进行选择。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3.1.1腭垂腭咽成形术。源于上世纪70年代,患者上气道狭窄部位位于口咽上部软腭后方,而舌后狭窄病例,特别是舌后塌陷时,腭垂腭咽成形术不宜实施。此手术仅对腭后软组织和软腭诱导的阻塞问题解决,临床总有效率<50%[16]。近年提出改良UPPP法,保留悬雍垂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只清理以上肌肉间的脂肪垫,从而降低了鼻咽返流、开放性鼻音、鼻咽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等离子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于OSAHS的治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反应轻,从而提高了手术治疗的疗效。最近董佳佳等[17]提出UPPP联合软腭前移术,有效扩大咽腔前后径,降低气道塌陷,提高有效率及治愈率。但手术治疗并发症多,风险高,手术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3.1.2正颌外科治疗。包括舌骨肌肉切断悬吊术、劾成形术、上下凳骨与舌骨联合前徙术、下颌前徙术。手术可单纯实施,也可在腭垂腭咽成形术失败后,完成后续治疗中应用[16]。因OSAHS存在多点阻塞,观察阻塞段,相对较长等特点,需外科治疗可分为多个阶段。
3.1.3气管切开术。是对OSAHS患者病症解除的暂时方法,以往应用广泛,但因有较高的呼吸系统感染风险,且护理难度大,在腭垂腭咽成形术和CPAP术广泛应用后,目前已较少应用。仅在心律失常、肺心病心衰、昏迷的重度OSAHS患者开展,以使呼吸道阻塞诱导的致命性窒息解除[3]。
随着CPAP治疗取得的显著成效,手术治疗OSAHS呈减少趋势,手术主要在上气道解剖结构明显异常,对CPAP治疗不能耐受的患者中应用[18]。关键在于对阻塞范围、部位、手术可行性评估。因OSAHS有多方面致病因素导致,故手术仅为治疗措施的一种,应用综合方案,才可最大限度改善预后。手术开展前后可持续正压通气,以使血氧水平改善,对非正常激素水平纠正,促使机体功能正常化,就正常的睡眠结构建立,对全身性疾病积极治疗,以促使手术效果达到最佳[4]。
3.2射频消融术为一种最新的软组织微创手术,以电化学为基础发挥作用,主要方法为将射频探头经穿刺入肥厚组织,对射频能量发射,减容靶组织,进而达到扩张上气道、缩小组织体积的目的[19]。医学上射频治疗有较长历史,1999年在OSAHS及鼾症治疗中应用,国内在2000年开始有相关报道。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省时、简便、术后痛苦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康复快,对吞咽未造成影响,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是补充治疗中重度OSAHS的有效方案[20]。
手术疗效很大程度取决于适应证选择是否合理,最新研究表明[21]扁桃体大小、舌骨距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血管饱和度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三项指标是手术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可用辅助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另外,还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才能更好提高手术疗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4小结
O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全身性疾病,病因复杂,与上呼吸道多个平面的阻塞有关。同时与全身多个疾病有关,临床表现及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标准,治疗上以手术及CPAP治疗为主,强调个性化治疗,开展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才是防治OSAHS的最佳手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率较高,在多学科疾病中均有涉及,除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还诱导多种并发症发生,对生命构成威胁。因目前睡眠呼吸疾病尚为公众认识不深的领域,医学再教育和宣传工作较为重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尤其是疾病识别,对主要表现进行了解,并明确对全身各个脏器的影响,使患者获得合理、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除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外,还应做好科普宣传,使整体知识水平提高,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本次研究中,分析病因,明确诊断,并探讨外科应对方案,为临床治疗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梁秀妮,吴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阻塞定位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 13(29):3352.
[2]Sleiman P,Hakonarson H.Genetic underpinning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re we making progress?〔J〕.Sleep,2011,34(11):1449-1452.
[3]吴波娜,刘文华,徐格林,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2):188-190.
[4]王巍,张玉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09,37(3):235-238.
[5]申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变应性鼻炎关系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9,38(15):1965-1967.
[6]黎娇,况九龙.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2):2002-2004.
[7]刘志青,梁敉宁,李乐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抑郁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866.
[8]彭裕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5):902-903.
[9]裘轶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0,(12):2244-2246.
[10]傅欣,承欧梅.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157-4159.
[11]鲁沈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38(1):66-70.
[12]Atwood CJ.Progress toward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herapy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J Clin Sleep Med,2013,9(4):337-338.
[13]张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7):3095-3098.
[14]谭雪雪,张希龙.电刺激上气道扩张肌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研究进展〔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 36(3):210.
[15]蒋倩倩,周晓欢,陈玉岚,等.青年和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0):1119-1123.
[16]李德宏,杨向红,郭天文.下颌前伸矫治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作用的研究进展〔J〕.上海口腔医学,2010,19(2):216-219.
[17]董佳佳,叶京芙,檀俊龙,等.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软腭前移术后气道结构变化的研究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4):289-294.
[18]孙剑芳.2型糖尿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 30(3):493-496.
[19]彭辉,许婷,郭东英,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自动滴定与人工滴定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4):532-534.
[20]王杰,李莹,林忠辉,等.正压通气与上气道多平面手术治疗OSAHS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 27(18):1036-1040.
[21]叶京芙,李彦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1(1):1-2.
(编辑羽飞)
收稿日期2014-10-22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0-1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