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疗胸痹思想探析
2015-02-09陈颖
陈 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张仲景治疗胸痹思想探析
陈 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寒邪、饮食、情志因素等导致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张仲景在中医史上首开先河对该病证进行了系统论述,包括其病因病机、证型分类以及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胸痹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胸痹;金匮要略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1]。胸痹的病名最早见于《灵枢·本藏》:“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但仅简单提出“肺大、多饮易致胸痹”,并未作出针对性论述。直到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其书中专列一篇系统地论述了胸痹的病因病机、脉象、证型及其治疗。其在临证基础上,将医经(重在理论阐述)和经方(经验用方记录)熔为一炉,撰成《伤寒杂病论》,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体系[2]。其中,《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中所记载的内容在现代疾病高发的环境下,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1 病因病机
张仲景认为胸痹是由上焦阳虚导致阴寒内盛所致,其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的篇头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阳微即上焦阳弱,阴弦即阴寒内盛,心胸阳气极虚、寒邪乘虚而入,故而出现胸痹、心痛之证。后世医家认为的痰饮、瘀血等致病原因都离不开其本质的“阳虚、阴寒”,皆是由此衍化、发展而来。
2 证型分类及对应方剂
2.1 栝蒌薤白白酒汤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这首汤方的主证是“胸背痛”。通篇来看,“胸背痛”的疼痛程度是最轻的,结合“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说明心胸阳弱、内有寒饮。栝蒌薤白白酒汤以栝蒌实开胸散结,宁嗽化痰,薤白宣通胸中阳气,下气化痰散结,再用白酒通利血脉,引药上行而助药力。结合临床,该证还有胸口、背心点痛,伴有气短气急、喘咳等症状,治以通阳利气、温中祛痰。
2.2 栝蒌薤白半夏汤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这首汤方的主证是“胸痹不得卧”,即“喘息咳唾,短气”的情况已严重到无法平卧,说明痰浊较之上条更为严重,故而方中除栝蒌、薤白、白酒外再加入半夏,以奏涤痰之功。结合临床该证有气短气急、喘咳痰多,心背牵引痛感等症状,治以通阳温中、下气涤痰。
2.3 枳实薤白桂枝汤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这首汤方的主证是“胸满,胁下逆抢心”,此时病位已由心胸扩展至胁肋部,痰饮壅塞,心阳受制,阻碍气机。枳实薤白桂枝汤以枳实辛散破气、苦降下行,合厚朴之苦温燥湿、下气导滞而消痞除满,加桂枝以温经活血,通阳化气,薤白、栝蒌实开胸散结、化痰止痛。结合临床该证有胃胀不舒、胸满气结、痛感由胁肋引伸至心脏等症状,治以通阳散结、泄满降逆。
2.4 人参汤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枳实薤白桂枝汤与人参汤同病异治的妙处在于一实一虚,前者治疗阴寒内盛导致的寒凝气滞,后者治疗阳气极虚而成的中气内陷。这里的人参汤其实就是理中汤,其中的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四味药共奏补中益气、温阳健脾之效。由此可知,在证候相似的情况下,还需考虑到是否与方论中的脉证相合。枳实薤白桂枝汤的脉象必然是“阳微阴弦”,即虚实相加,人参汤的脉象则仅会出现“阳微”而无“阴弦”,即有虚无实。结合临床,该证除上述证候外,还常伴有呕恶、腹痛的情况,治以温中助阳、健脾强胃。
2.5 茯苓杏仁甘草汤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这首汤方的主证是“短气”。《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从这几处方论来看,尽管“水、饮”所在位置略有不同,但只要在心周围有水气就会出现短气证候。“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造成短气证候的这类水饮应当通过利小便来除掉。茯苓杏仁甘草汤以茯苓渗湿利窍,杏仁润肺降气,甘草甘缓养心,三药合力,水去气利。结合临床,该类胸痹表现为心胸隐隐作痛,且气短胸闷,治以降气利水、宣肺化饮。
2.6 橘枳姜汤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这首汤方的主证是“胸中气塞”,较短气更重一些。短气之因,水也;气塞之因,痰也。而痰凝所在位置则从栝蒌薤白白酒汤证的“心胸”变成“心下”,故而方用橘皮化解寒痰。橘枳姜汤以橘皮和胃理气、燥湿化痰,枳实行气导滞、破积化痰,生姜温中散寒。结合临床该证当有胸满气滞、多涎沫、咽干咽痒等证,治以温中散寒、行气化痰。
2.7 薏苡附子散
“胸痹缓急者,薏苡仁附子散主之”,这首汤方的主证是“胸痹缓急”,即胸痹时缓时急,疼痛程度时轻时重,可理解为“遇寒则甚,遇温则缓”,其实由上焦阴寒湿盛导致的。薏苡附子散以薏苡仁甘能缓急、淡渗利湿,炮附子上助心阳、散寒止痛。“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故以散剂用于较为危急的胸痹的治疗。结合临床该证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发作时伴有心悸汗出、乏力短气、咳唾涎沫等症状,治以助阳祛寒、除湿止痛。
2.8 桂姜枳实汤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这首汤方的主证是“心中痞,诸逆”,此时胸痹痛已相当严重,病位由心胸延伸至胃脘部,中焦痰饮乘虚上逆,上焦痰阻胸阳而痛增。桂姜枳实汤以桂枝温经通脉、化气行水、散寒止痛,生姜温中散寒、祛痰止呕,枳实破气化痰、行滞消痞。结合临床该证除了心痛剧烈、有被悬空之感外,还伴有胃脘不舒、咳嗽、呕逆等症状,治以通阳降逆、温中祛痰。
2.9 乌头赤石脂丸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这首汤方的主证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这是最严重的胸痹痛,痛剧且无已时,乃阳虚阴盛已极,非大辛大热药难以治疗。乌头赤石脂丸以蜀椒逐寒燥湿止痛,乌头破积除湿、散寒止痛,附子温煦心阳以通经脉,干姜温肺化饮、解散风寒,赤石脂色红入心、补心血、养心气、安心收湿。结合临床该证当有持续性前心与后背间的穿胸痛,疼痛剧烈,常伴有出冷汗、四肢厥逆等症状,治以破阴扶阳、温中散寒。
最后一方所谓“九痛丸,治九种心痛”,应为后人所加,非仲景原方,在此不予评述。
3 结语
纵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全篇可知,张仲景对于病证的描述由轻到重,遣方用药亦是如此,其间还兼顾虚证的同病异治,可谓用心良苦。对方证逐条研磨,可深切感受到“辨证施治”在张仲景经方用药上的完美体现。仅有胸痛喘咳,则用栝蒌薤白开胸化痰;痰饮加重以致不能平卧,则加半夏着力祛痰;胸中痞满,则加枳实开通降气;逆气抢心、心悬痛,则加桂枝以振心阳;胃中停水,则加生姜温胃化饮。诸如此类,辨证明确,条理清晰,对证用药,效如桴鼓,正是“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对于现代胸痹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5.
[2] 汉·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11-14
陈颖(1981-),女,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乳腺疾病。
R249.8
A
1673-2197(2015)06-0059-02
10.11954/ytctyy.20150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