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015-02-09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413500
杨 乐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 413500
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杨乐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413500
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纳入本实验,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48周,对比两组患者在Child-Pugh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低,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微,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关键词恩替卡韦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治疗效果安全性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常并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预后情况较差,5生存率低于20%[1]。近年来,核苷类似物药物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可有效抑制病毒,阻断引起肝损害的根本原因,减轻肝纤维化进程。恩替卡韦是其中的代表药物[2]。本文探讨了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纳入本实验,HBV-DNA均为阳性。实验对象剔除合并肝肾综合征、肝癌、6个月内接受过免疫调节剂或抗病毒药物治疗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年龄33~60岁,平均年龄(42.67±10.54)岁;体重48~73kg,平均体重(58.45±9.74)kg;乙肝病程5~18年,平均病程(10.36±2.87)年;其中男25例,女15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22例、C级18例。实验组40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3.15±10.86)岁;体重47~74kg,平均体重(58.63±9.97)kg;乙肝病程4~20年,平均病程(10.58±2.90)年;其中男23例,女17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B级22例、C级1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乙肝病程、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护肝、抗感染、利尿、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片(商品名:贺普丁,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g,国药准字H20030581),剂量为0.1g/次,1次/d[3]。实验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商品名:博路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5mg,国药准字H20052237)0.5mg/次,1次/d[4]。连续治疗48周,对比两组患者在Child-Pugh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
1.3评价指标Child-Pugh评分包括一般情况、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每项根据不同程度分别计1分、2分、3分,最高分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肝功能越差。其中Child-Pugh评分5~6分者为A级,7~9分者为B级,≥10分者为C级[5]。
2结果
2.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实验组评分为(6.35±1.57)分,对照组评分为(8.24±2.05)分,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低,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2例、头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实验组患者发生恶心3例、头痛2例、眩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未发生1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退出本实验者。
3讨论
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是加速肝硬化的病程进展的主要原因,核苷类似物可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病程进展。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HBV-DNA阳性患者应立即使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6]。拉米夫定是常用的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临床公认,可快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但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可出现变异和耐药,不仅导致治疗失败、病情恶化,而且耐药病毒株的出现会限制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拉米夫定的耐药性已成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的一大难题[7]。
恩替卡韦是一种环戊酰鸟苷类似物,在体内可磷酸化为三磷酸盐,与HBV-DNA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发生竞争,从HBV聚合酶的启动、前基因组RNA逆转录为负链DNA、HBV-DNA正链合成等三个环节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与拉米夫定相比较,恩替卡韦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耐药发生率极低,仅在多个位点同时发生突变才会发生耐药[8]。
本文中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者48周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恩替卡韦可更好的改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治疗期间采用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这一结果提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本文结果表明: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微,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尤红,吴晓宁,王倩怡,等.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2年抗病毒疗效比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5):563-565.
[2]郭翔,王春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4):297-298.
[3]朱刚剑,苏传真,王健,等.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3):461-463.
[4]李佑桥,张亚琳.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7):456-457.
[5]朱吉生,罗明洲.恩替卡韦联合腹水浓缩回输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7):86-87.
[6]杨晋辉,郑盛,尤丽英,等.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5):407-410.
[7]张雪华,李仲平.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前后血清补体的变化〔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5):339-342.
[8]邵江波,徐君,朱东来,等.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11-13.
(编辑杨阳)
收稿日期2014-08-25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7-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