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例房颤患者心电图分析

2015-02-09杨海霞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037006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器质性导联心房

杨海霞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 037006

192例房颤患者心电图分析

杨海霞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037006

摘要目的:分析192例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特征及临床基础病因。方法:192例患者行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基础病因与心电图检查特征。结果:在192例心房颤动患者中,182例存在心血管疾病,如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及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等,而仅有10例是特发性房颤。结论:不同基础疾病心电图表现不尽相同,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病因做对症处理。

关键词心房颤动病因体表心电图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主要是由心房引起的折返环路发生不协调活动导致许多小折返路径出现,使得心房机械活动紊乱恶化。最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它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较为严重的如动脉栓塞、心力衰竭可危及生命。目前体表心电图检查是一种最为简单、方便、经济、可靠性好的临床检查手段,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心房颤动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及健康程度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192例房颤患者,结合临床诊断疾病,综合房颤病因、心电图检查,准确对房颤给予诊断,对其临床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有一定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选患者192例,其中男83例,女109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56.7岁,持续性房颤所占比例较高,特发性房颤少见,所选病例均经12导联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予以证实,结合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分析病因,临床表现:突感心慌气短、胸闷、紧张恐惧感,稍加数分钟自行缓解,心电图典型表现为心率加快且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促三大特点。

1.2心电图检查标准入选患者行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取平卧位,以50mm/s的走纸速度,1.0mV/cm的标准电压,其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p波消失,代之为f波:幅度大小不等、波形不同、方向不一,下传的RR间距极不规则,急快颤动,其频率在360~600次/min。其中f波在导联中波幅>0.1mV[1]者为粗颤型房颤,多见于近期发作的房颤,是电复律的重要指标,当f波在导联中波幅<0.1mV时称为细颤型房颤,其中部分患者房颤心电图中见不到f波。

1.3病因分析分析192例入院房颤患者体表心电图,经统计显示,182例存在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瓣膜病87例,其中有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甚至是联合性瓣膜疾病,此类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心脏听诊病理杂音显著;其次冠心病并发心房颤动者53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26例,其他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共16例;特发性房颤10例。其中粗颤型65例,细颤型127例。严重的有房颤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患者,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室内差传导等。

2结果

2.1风心病引起房颤特征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累积心脏瓣膜如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的病变,发生狭窄或关闭不全,瓣膜狭窄时粘连增厚导致瓣膜口狭窄,开放不全使得血流受阻;关闭不全时部分血液重新返流。最常见的并发症则是房颤。其心电图表现:(1)房颤频率360~500次/min;(2)f波波幅大,此时清晰可见;(3)风心病患者常有心室肥厚样心电图变;(4)并发心律失常及缺血性改变;(5)疾病演变过程有房性早搏、心房扑动向心房颤动转变。

2.2冠心病引起房颤特征冠心病是由营养心肌组织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引发管腔狭窄阻塞,造成心肌氧供、血供障碍,导致心肌细胞发生缺血性变、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其并发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1)发生频率在360~600次/min;(2)f波波幅<1mm,细小多辨认不清;(3)RR段间距不规则不等;(4)冠心病左房肥大时房颤多见;(5)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疾病,伴有心电图ST-T段压低改变,在下壁导联Ⅱ、Ⅲ、avF表现显著。

2.3肺心病所致房颤特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慢性病变,最终使得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肥厚扩张,甚至有右心衰改变的心脏病。多见于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吸烟史、肺炎史。合并房颤心电图表现:(1)可能是肺气肿的原因,大多数f波辨认不清,仅在V1导联可见;(2)频率在360~550次/min波动;(3)心室率在100次/min以上;(4)心电图右偏电轴,顺钟向转位,右心室肥大样变;(5)发作前有房早、短暂性房速向房颤转变;(6)在Ⅱ、Ⅲ、avF导联上有心肌缺氧缺血改变。

2.4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房颤特点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改变均有左心室肥大、高电压特征。

2.5特发性房颤的特点特发性房颤是一种找不到病因、单纯性出现房颤的情况,在一定诱因下发生,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变征象,占5%~6%[2],预后情况佳。心电图表现:(1)大多f波可向下传导系统正常,脱离不应期使心室率>100次/min;(2)f波清晰可见,在Ⅱ、Ⅲ导联显著;(3)部分患者有ST-T段改变,部分患者有转为持续性房颤,但复发情况多见。

3讨论

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主要是心房肌除极顺序不协调发生紊乱所致,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常见,可能是心房肌反应性、传导性不一致,与环形运动、单个或多个其他部位源点发生多条环路而折返有关,当多个环路发生折返时表现为持续性心房颤动,通过房室交界下传至心室,则导致心室率不规则发生。

心房颤动发生人群中老年人居多,当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病率随之提高,在此人群中冠心病、高血压是其发病基础,而风心病患者青年人较多;前者发病引起的多是细颤型,而后者发病粗颤波多见,研究显示,房颤的发生与左心房扩大有关,当房颤越长,左心房越大,转复越低,维持时间也短;反之,房颤波大小直接影响心房率快慢。另外房颤可合并多种心律失常发生,如束支蝉联、室性心动过速和预激综合征,最终导致心室率绝对不规则,这种快慢主要取决于房室交界区-希浦系统和有效不应期长短,可直接改变血流动力学,加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细胞凋亡,当合并有血栓时又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因此,应积极加强房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控制心室率,抗血栓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危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房颤动治疗原则:(1)消除诱因因素,治疗基础疾病发展;(2)心电转复电复律、维持窦性心律;(3)预防复发,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定期复查;(4)控制心室率,降低血流动力学紊乱;(5)预防栓塞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上,房颤的治疗一方面后期药物控制、电复律治疗外,加强前期基础器质性疾病病因分析对其治疗尤其有效。本文显示不同发病病因其体表心电图表现不尽相同,这需要专业医师结合病因作出分析判断,对症治疗。

风心病患者发病机制与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有关,瓣膜病变引起左心房肥厚,左房压高、心肌缺血,但此类患者数量随现代医疗免疫计划、抗感染治疗逐渐呈下降趋势;而冠心病、高血压患者随现代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血脂增高,血管硬化狭窄,心脏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心房增大缺血,此类房颤患者比例却逐步增大;另外如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也有增加趋势。因此,加强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基础病因发生,控制心室率,预防并发症,将是心房颤动患者保证健康生活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张文斌.46例心房颤动心电图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7,31(4):279-280.

[2]寇冬茹,史学珍.155例房颤心电图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6):444-445.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6-18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1-0104-02

猜你喜欢

器质性导联心房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