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超声诊断囊性肾细胞癌影像学对比分析

2015-02-09赵桂东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肾囊肿延迟时间囊性

赵桂东 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 456750

CT与超声诊断囊性肾细胞癌影像学对比分析

赵桂东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囊性肾细胞癌行超声、螺旋CT检查时影像学差异,对两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病理结果为多囊性肾细胞癌的患者72例行相关超声、CT检查,收集其图像资料,观察肿块形态特征和超声、CT特征。结果:超声术前诊断囊性肾细胞癌的准确率能够达到 61.11%(22/36), CT仅为55.56%(20/36),两者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811)。结论:肾囊肿病应优先使用超声波检查,但由于传统的超声在检测肿瘤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方面的局限性, 仍需进一步行增强CT。

关键词囊性肾细胞癌CT超声影像

囊性肾癌是一种恶性病变程度较低的疾病,发展缓慢、 早期治疗及预后好。 成像检查是诊断是否为囊性肾癌的重要方法,但其检查结果与良性囊性肾脏疾病影像资料相似程度大,不易区分,很容易误诊、漏诊。本文通过对72例囊性肾细胞癌患者的超声和CT表现的分析比较,为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到我院进行囊性肾癌治疗的患者有72例。 其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2.5±4.3) 岁,患者病程1~11年。其中伴高血压7例, 心脏病12例, 脑血栓12例,眼底动脉硬化5例。60例为良性病变, 12例恶化成恶性肿瘤。产生临床症状的患者有13例,其余没有出现临床症状。72例囊性肾癌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平均分为CT组和超声组,每组36例。 两组在性别、 年龄、 病程、 教育背景、社会经验及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扫描方法

1.2.1CT组。采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制造的64层螺旋CT扫描设备,每过一段时间,患者就需要进行1次CT检查,为了让药液充满胃肠道,在检查之前需要服用1 000ml纯净水,或者是在扫描之前4h服用2%的泛影葡胺。要使用浓度为320mg/ml的常规造影剂,当整个扫描完成后需要用静脉穿刺团注,注射的速率应控制在3ml/s的范围,注射量约为90ml,扫描方法采用多期扫描。计算延迟时间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要从注射造影剂后开始计算。其中, 皮肤髓质的延迟时间为2~4min,分泌的延迟时间为3~5min, 实质的延迟时间为45~59s。扫描参数:球管电流为320~340mA,球管电压125kV,间距1~1.4mm,层厚5mm,重建间隔1.30mm,重建的差距1.25mm。扫描时使用多平面重组的方式, 联合曲面重组( CPR),采取多位、 多角度构建位置和形式的关系。

1.2.2超声组。采用美国GE Vivid-Ⅲ、西门子X300-PE型等仪器,3~5 MHz的宽频超声探头。采用肾脏以及腹部条件的设置。使用二维超声持续横切与纵切,观察并记录肾脏体积、形态、内部回声;记录囊性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内部回声等囊肿的相关信息。随后观察肾动静脉以及下腔静脉和囊性肿块的关系和血液供应情况。

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

2.1.1超声表现。超声组36例患者中囊肿位于右肾21例,囊肿位于左肾15例,囊肿大小体积不等,直径2.5~6.0cm,平均(3.8±1.1)cm。其中,单囊型14例,单囊伴壁结节9例,单囊伴有分隔10例;多囊型22例,多囊伴壁结节7例,多囊伴有分隔13例。

2.1.2CT表现。CT组36例囊性病变情况表现为孤立性肿块,这种肿块是以肾内囊性密度为主的。右肾囊肿患者22例,左肾囊肿患者14例。肿瘤直径2.0~7.0cm,平均(3.7±1.2)cm。13例囊肿向肾的外部突出生长,和肾脏构成“8”字形,压迫肾脏,使其呈逆时针转位,交界缘为“杯口征”的有4例。多囊型19例,多囊型17例。

2.1.3正确率比较。超声术前诊断囊性肾细胞癌的准确率能够达到 61.11%(22/36), CT仅为55.56%(20/36),两者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P=0.811);数据认为两者准确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但超声准确诊断率高于CT。

3讨论

囊性肾细胞癌一般会有完整囊壁,因此不易出现肉眼血尿。主要依靠临床超声和CT成像方法诊断。超声检查可有效区分囊性肾癌的实质成分。反复检查通常能够协助临床医师,提高病变样本形态学显示的可靠程度。利用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CDE(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可显示囊性肿块动脉和静脉血流,有助于得到诊断。 CT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晰地反映病灶的密度,可以反映囊壁隔开的形态,更清晰地增强扫描。CT扫描结果优于超声检查,然而在某些条件下被部分容积效应所影响,不易使囊性病变的形态特征清晰准确的显现,因屏蔽囊壁以及分离的真正形态,引起漏诊误诊的风险增高,薄层CT扫描能够协助减少、减轻部分容积效应对于CT图像显示的影响。对于CT组36例患者的研究结果证实在钙化检测方面,CT在对其检测区域方面存在优势,而超声检查则占据了肿瘤血液供应方面的显著优势和领先地位。对超声组36例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该项检查对于囊性肾细胞癌的血液供应显示率并不理想,低于CT组的囊性肾细胞癌的血液供应显示率,该项研究结果证明常规超声检查对于囊性肾脏的血液供应显示状况低于预期。因此,虽然肾囊肿病常常由超声波首先发现,但由于传统的超声在检测肿瘤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方面的局限性, 仍需进一步行增强CT 。

参考文献

[1]王家强,邱书珺,乔智红,等.囊性肾细胞癌13例CT报道并文献复习〔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2):229-231.

[2]黄玉勇,秦将均.螺旋CT在小肾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7.

[3]江山,于德新,王克孝.囊性肾癌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3):100-101.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7-07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1-0103-02

猜你喜欢

肾囊肿延迟时间囊性
二氧化碳对乙烷燃烧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LTE 系统下行链路FDRX 节能机制研究
基于分层COX模型的跟驰反应延迟时间生存分析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肾囊肿悄悄损害肾健康
延迟时间对气辅注射成型气体穿透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肾囊肿怎样调治
经腹与后腹腔途径腹腔镜治疗肾囊肿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