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有效问题突破化学教学难点
——以“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教学为例

2015-02-08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陈东勃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变质物质笔者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陈东勃

以有效问题突破化学教学难点
——以“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教学为例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 陈东勃

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以初中“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复习教学为例,从不同维度与视角阐述如何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设置有效问题,突破化学教学中教师设问起点过高、过难所造成的学生思维障碍难点。

有效问题;教学难点;氢氧化钠;变质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育在主导和促进学生发展上,应关注学生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即“最近发展区”。教师的化学课堂教学,无疑应当重视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但是,必须更加关注学生面对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所谓“有效问题”,是指能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课堂提问。有效问题对教师有效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有效问题”是课堂师生对话的纽带,有经验的教师都很善于通过有效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教师如果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起点过高,学生会感到突然、无从下手,使学生存在思维障碍,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因此,采用渐进的手段,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大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设置若干相互衔接的小问题,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思维逐步提升,从而得出大问题所预期的答案,达到大小问题的融会贯通。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容应对化学问题,促进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以“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复习教学为例,探索了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问题的创设,探究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

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的碱,以氢氧化钠变质为载体,考查碱的性质、物质的检验和除杂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氢氧化钠涉及到的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系、特别是对其变质的系统探究上,往往重视不够,致使学生在分析变质原因、解决相关问题时常常出错。为此,笔者以有效问题为主线,循序渐进地组织专题教学。

一、注意过大问题的有效分化

有关该问题的教学,许多教师常采用的引课方式是提问:“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已经变质,如何检验?”

如此问题提出,对多数学生来说都会存在理解障碍:不知检验哪种物质?更谈不上如何检验?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将它分解成三个有效小问题,让学生讨论:

(1)NaOH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吗?为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2)检验变质,应该检验哪种物质?是NaOH,还是生成物?

(3)如何检验该物质,从而确定NaOH变质?

通过这三个小问题的设置,将原问题进行有效分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讨论后很快就找到“切入点”,知道暴露于空气中的NaOH会变质生成Na2CO3,通过检验Na2CO3就可以判断NaOH是否变质。笔者以实验辅之,学生印象深刻。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过大问题的有效分化,帮助学生搭台设阶,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积极动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水到渠成。学生讨论结果归纳如下:

第一种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硫酸),如果有气泡冒出,证明有Na2CO3,说明NaOH已变质。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第二种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或Ba(OH)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Na2CO3,说明NaOH已变质。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第三种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Na2CO3,说明NaOH已变质。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二、注意过难问题的有效分解

在该问题教学上,许多教师也常常提出如下问题“有同学认为可用无色酚酞检验NaOH变质,你认为行吗?”

该问题除了要应用学生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外,涉及到相互干扰的排除这类决策性思维,难度跳跃较大。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也将它分解成三个有效问题,让学生讨论:

(1)NaOH变质生成什么物质?

(2)此同学建议的根据是什么?

(3)该根据你觉得可行吗?

将过难问题进行如上有效分解,难度徒然降低,使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也有了清晰的认识,思考后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干扰因素,并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逐步从小步到大步,让学生知道问什么,既增强学生自信心,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成功突破化学的教学难点。

三、注意解决问题的层层深入

在该问题的教学上,笔者以往也常问学生:“已知NaOH变质了,如何除去其中的杂质?”

从多数学生对该问题的反映来看,这种提问方式的有效性并不高。因为该问题的要求包含两层内容,即不仅要求学生知道NaOH变质生成什么杂质,还要知道在NaOH中如何除去该杂质,物质的除杂对多数学生来说本身已是一个难点,更何况杂质还隐藏在题目中。但通过本专题教学,根据上述讲解,学生对NaOH变质的认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使得该问题变得较为简单。因此,笔者变换方式,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分解该题,试着设计有效小问题,通过讨论归纳得到:

(1)NaOH变质生成什么?

(2)在NaOH中如何除去它?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认知规律而设置的小问题,层层深入,由表及里,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这种互换角色设置问题,大大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会设题,我会解题。他们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NaOH变质生成Na2CO3,Na2CO3即为杂质,整理成常见除杂的书写方式,再利用以前介绍的除杂方法找到适当的药品,即NaOH(Na2CO3),正确方法是用碱Ca(OH)2或Ba(OH)2即可除去Na2CO3,然后过滤,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需注意的是,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笔者顺便指出学生常见错误:用盐酸或氯化钙除去Na2CO3。因为它们均会产生新的杂质NaCl。

四、注意发展思维的循序渐进

在本问题的教学上,许多教师给学生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证明变质的固体中仍然存在氢氧化钠?”

该问题除了要求学生知道NaOH的检验方法外,还涉及到隐蔽性物质Na2CO3干扰NaOH的检验的排除这类决策性思维,难度比除杂还大。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发展学生思维的循序渐进。因此,笔者试着分解该问题,没想到上次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学生坐不住了,他们抢着要设置小问题,在笔者指导下,共同得出:

(1)如何检验NaOH?

(2)变质的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

(3)其它物质是否影响NaOH的检验?如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设置有效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再逐步引导,帮助学生逐步跃上思维的新高度,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递进性思维。如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很多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本题的答案:如果要证明还有原来的NaOH,需把同样显碱性的Na2CO3先除去,再滴入无色酚酞,如果变红,说明还有NaOH。因此,只能用不会生成碱性物质的CaCl2或BaCl2除去Na2CO3,而且要足量才能完全除去Na2CO3,不能用Ca(OH)2或Ba(OH)2,因为用它又会生成新的NaOH造成干扰。化学方程式如下: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笔者请一学生完成如下实验探究:第一步,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静置;第二步,取上层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酚酞变红,证明仍然存在NaOH。有关化学方程式如下:

五、注意能力提升的适度扩展

在此问题的教学上,笔者经常提出如下问题:“如何证明NaOH固体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促使学生的能力提升得以扩展。

但是因为此类问题由于过于综合,涉及科学探究不少方法和技巧,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笔者与学生综合以上实验探究,将该问题分解为以下三个有效问题,再进行讨论归纳:

(1)没有变质固体中含什么物质,应检验什么物质?

(2)部分变质固体中含什么物质,应检验什么物质?

(3)完全变质固体中含什么物质,应检验什么物质?

学生们综合以上几个探究和上述三个小问题进行讨论,教师逐步引导,破解难点,学生积极动脑,大胆设想,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他们思维很活跃,很快得出最简要的答案:即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CaCl2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证明没有Na2CO3,说明NaOH没有变质;若出现白色沉淀,静置,取上层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若变红,证明还有NaOH,说明部分变质;若没变红,证明没NaOH,已完全变质。

最后,笔者适度扩展本节内容,再提出一个问题:“类似NaOH变质的物质还有哪些?”再与学生共同设置如下有效问题:

(1)NaOH属于哪一类物质?

(2)此类物质常见的还有哪些?

(3)这些物质的变质探究与NaOH相同吗?

通过这样适度扩展,引导学生从个别扩展到一类,再从一类把握其背后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完成抽象概括,还要完成从具体化到系统化,内化成知识体系网络,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能力。

实际上,中学还有许多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间,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铁生锈条件的探究等。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从多角度、多方位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功能,精心设计问题,以有效问题为抓手,努力创造一个易于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情景,突破化学教学难点,促进化学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将大大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增强思维的渐进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对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审题能力,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张贤金)

猜你喜欢

变质物质笔者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老师,别走……
变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