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龙岩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情况为例
2015-02-08福建省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刘菲菲黄仁辉
◎福建省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菲菲 黄仁辉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龙岩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情况为例
◎福建省龙岩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菲菲 黄仁辉
结合大量的调研,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学反思,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科学理念真正应用到教学中。本文结合诸多教学案例,介绍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该注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有所启示。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对策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校主要以心理辅导和活动课的形式给予落实。通过长期的深入学校调研及与同行的交流,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向上的心理品质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在教研过程中,活动课的有效性仍然备受争议,不仅遭到其他学科的质疑,甚至不少本学科的教师都持着保留态度。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对中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很大的挑战,同时也警示我们放缓脚步,思考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现实可行的对策。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单一,创新不足
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指定的教材,为此每位教师在选择教学主题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例如,在2013年《龙岩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设计汇编》中的25篇中学教学设计涵盖的主题分布如表1。从表1中,可以看到我市心理健康课的选题较为单一,教师们对自我意识、挫折应对、人际交往等主题的设计较为成熟。相对而言,青春期教育、学习心理、生涯规划等主题并未获得应有的关注。深入交谈发现,许多教师在选题上并非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而是考虑教学素材是否有可借鉴的模板,材料收集的难易程度。过度依赖外部资源将造成另一个问题的凸显——缺乏创新。从本次教学设计的整体质量来看,教学理念缺乏创新,选取的主题范围过大,活动环节和问题设置大多处于模仿阶段。
表1教学设计涵盖的主题分布
2.选题过大,重难点的把握存在偏差
很多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动态,能够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无法对问题进行具体分解和归类,所以在确定主题上存在偏差。例如,某教师发现七年级某班学生自从开始执行“小组学习”后,出现了小组成员之间不和谐现象,如小组长布置工作,组员不配合;组员脱离小组,成为边缘人群;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出现两极化等。为此,该教师把教学主题确定为“团结与协作”,以期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更好的合作。乍一看,这个主题定位不错,但是细细斟酌会发现,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固然重要,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小组成员的不和谐仅仅是不合作造成的吗?不合作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哪些?通过梳理原因后,细化主题,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如何解决现有问题,以达到小组学习的真正目的。
3.低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忽视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是指一堂课的教学所预期达到的任务,教学目标像一根指挥棒,整个教学过程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在交流中,发现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撰写教案时,常常过度斟酌教学设计中细节的问题,却忽略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更有甚者,常常是完成了教学内容后,再来填充教学目标。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围绕目标制定的,而目标又对学生起到凝聚作用,目标与学生的主观需求密切相关,其一致性越高,目标的凝聚力越强。目标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过程的预期,这种预期落实到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部分心育教师提交的教学方案设计来看,许多教师在目标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各目标宽泛、概括不全、甚至出现了本堂课主题无关的目标等。究其原因是教师低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未能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例如,在一节高一年级主题为“时间管理”的课堂中,两位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见表2)。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反馈是:活动较幼稚,没有学到可以实际应用的东西。而第二节课,执教教师充分考虑了学情,从他们的学业压力和时间利用的实际角度出发,对各维度的教学目标做了较细致的定位,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表2高一“时间管理”主题的教学目标定位的对比
4.教学设计填充活动,案例远离学生实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以活动为主,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一些教师在理解和把握这句话的时候,出现了偏颇,心理健康课呈现出以填充活动为主的现象。我们在翻阅教学设计时,发现通篇都是活动,甚至不去考虑是否能够在40—45分钟之内完成。这将造成讨论和分享环节的时间过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学生的收获甚微。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教师先入为主地认为“学生分析讨论问题能力差,讨论主题会跑偏,耗时长且效果差”等,因而他们很容易将“讨论和分享”当作点缀。事实上,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独立性和成人感非常强烈,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课的内容要适量,更关键的是要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出发,并且从学生角度入手来设置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分享和讨论时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如在主题为《化干戈为玉帛》的七年级课堂上,教师选取社会热门事件“公交座位之争”的视频作为切入点,而后自然地把话题延伸到情景剧“座位风波”,即班级前后桌同学因座位的宽窄而引发矛盾中。此剧源自学生的校园生活,引起他们很大的共鸣,在热烈的讨论中,同学们体会到生活时常有摩擦,每个人有自己的解决方式。“不让、忍让、谦让”这三种方式带来的效果差异巨大,在强烈的对比下,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对以往处理人际矛盾的方式进行质疑,从而学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化解矛盾。整堂课中,学生讨论的深度和所呈现的智慧完全超出预设。从中也启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表达。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回归理论学习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实践的过程。一线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质量。然而,一旦进入“高原期”,教师技能的水平难以提高,很难突破,此时就会发现回归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应该不断地在教学实践前后返回到专业理论的学习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重在教师引导,让学生有所体验。如果在实践中忽略了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关键期等,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例如,小学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在心理特征上的共性和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同一主题在不同对象上的区分度和侧重点?针对类似的疑惑,我们应该结合已有的实践经验,回归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如《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从而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2.走进学生,贴近现实
从教师们的教学计划中,我们看到许多教师的教学主题主要集中在情绪、人际交往、团结合作、适应性、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等方面。当然,以上主题都是共性问题,每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而各区域之间尤其是各校间,学生群体反应出来个性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走进学生,或者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交流,心育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动态的一手资料。我们应该从所掌握的问题入手,设置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最终领会问题背后的涵义。例如某校中学生当中出现小团体的偷窃行为,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教育后,效果并不理想。随后,班主任与心育教师沟通,心理健康教师为此设计了主题为“我是大侦探”的活动课。课上,设定如下角色:“侦探”“群众”“小偷”“同伙”,让侦探们破案。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发现“偷者心虚”,他们会在表情、语言、动作等方面露出破绽,认识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最终对树立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促进作用。相对而言,能够贴近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的主题课,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效果明显。通过此类课堂,我们不仅让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其他老师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反映出以心理健康教育带动德育的新思路。
3.勤于撰写教学方案
许多成熟学科在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中都明确教学方案,详细告知本单元或本课的教学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案却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学情等自行制定。所以心理健康教师群体中常呈现的现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撰写教学方案上仍然显得吃力。当然,也有特殊例子,比如公开课。很多教师感慨:公开课比常态课的效果好。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教师在撰写公开课的教学方案时,下了大功夫。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主体活动,甚至落实到每一个提问、每句小结都能细细斟酌,这些都是常态课中无法达到的。当然,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一堂课的成败与否并不算什么,而撰写教学反思却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本堂课进行客观评价,然后抓住课堂的亮点或败笔进行反思,最后拿出完善教学的方案。许多教师表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碰撞出来的生成,带给教师新鲜的体验也触发他们的思考。而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没有及时记录、或写下教学反思,导致大量宝贵的一线教学素材被遗忘。为此,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方案上做到精心推敲,对课堂生成有较强的敏锐度,并勤于写下教学反思,那么心育课的教学质量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4.主动参与校际交流,创造条件搭建沟通的平台
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加上专职教师的配备不足,一些在岗教师也处于没课上的局面。而更多的是相当部分的新手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指导及与同行的交流而产生瓶颈。此时,就更需要教师们主动地参与各项交流,争取条件搭建沟通平台。教师们可以主动请本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俗话说旁观者清,他们能够从其他视角对我们的教学进行指导。此外,也可以请外校同行针对同一主题课程在网上集体备课,而后分别深入对方课堂进行听课评课,形成多元反馈的常态课研讨,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某中学在校领导和专职教师的积极推动下,开展教研开放周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活动。该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在备课时与多位同行请教,并主动邀请兄弟校同行听课评课,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执教教师及与会老师均对此次活动感受颇深,写下多篇感受和反思。此类的心理开放日不仅加强了兄弟学校心理教师的联系,更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实践进行有益尝试和探索的表现。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