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治疗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的疗效比较
2015-02-07陈克
陈 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51)
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治疗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的疗效比较
陈 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51)
目的 比较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治疗上前牙龈体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近2年来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选用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治疗,对照组选用改良牙冠延长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种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 相比于本组手术前,2组患者在牙周探诊深度(PPD)、牙龈指数(GI)、牙齿松动度(TM)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手术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牙冠延长术和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治疗上前牙体缺损均具有良好的疗效,2种手术的选用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改良牙冠延长术;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
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多因交通事故、运动中意外受伤、龋齿等因素所致,并且大多数患者的患牙残根断面上常有一个以上低于牙龈缘的位点,这类的患牙都称作复杂根折。临床上首选的牙周手术为牙冠延长术,牙冠延长术能保留残根以及给残冠创造修复条件[1]。在临床中有些患者由于其患牙的冠根比或者特殊解剖结构等问题,不能采用常规的牙冠延长术。为了增加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以及患牙的保存率,胡文杰等[2]提出了改良牙冠延长术。本文对改良牙冠延长术及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治疗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2年来前来诊治的上前牙龈体缺损的患者34例(42颗牙),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6~57(40.5±11.7)岁。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例21颗牙。2组的患者在年龄大小、性别、牙龈下牙体缺损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牙根长度足够且无脱位及折断,经探查患牙腭侧面断面至少有一个距正常龈缘距离大于4 mm的位点,牙周的组织无严重破坏,根尖孔闭合良好,根未弯曲,所有患牙均具有保留的价值,但是所有患者都有不能行常规牙冠延长术条件[1]:牙齿折断面达到牙龈下很深的位置,只能做骨切除才能使得牙齿断缘完全暴露,如果做骨切除会导致残留的牙槽骨过短不能够支持牙齿以后的功能,也会导致患牙和相邻的健康牙齿不协调或者损坏到健康牙齿。所有患者行常规牙冠延长术不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2 治疗方式 患者在术前进行根管治疗,拍X片确定填充的效果,如果有牙周炎患者先消炎治疗,在确保消除牙周炎症后选择改良牙冠延长术或者采用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治疗。对照组选取改良牙冠延长术[3]:首先清洁口腔,在患牙唇侧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药物可选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在患牙的唇腭内侧做一斜行切口,患牙至邻牙的黏骨膜瓣给予全层切开,应用剥离器翻开全厚膜,完全暴露患牙折断面以及周围牙槽骨的骨膜,切除患牙断根周围不需要的软组织,然后冲洗并且进行止血。使用高速球钻进行修整并降低牙槽骨脊顶,在患者患牙情况允许情况下,尽量使牙根断面与牙槽骨嵴顶的距离保持在3~4 mm。如果患牙缺损严重时可以去掉小块骨质,但是尽量维持牙根缺损面在牙槽骨嵴顶水平以上,最低和牙槽骨嵴顶平齐。修整牙根缺损面使其缺损面平整光滑并与牙槽骨形态相适应,用盐水冲洗后常规手术缝合。术后的创面使用牙周塞治剂来保护,术后用氯已定甲硝唑漱口液含漱,静滴或者口服抗生素防感染,7 d后清除塞治剂并拆去缝线。观察组采用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5]:患牙行根管治疗2周后,无其他不适以及情况允许行正畸牵引,用0.8 mm的不锈钢丝做成牵引钩,长度以牙根长度的一般为宜,将牵引钩粘在根管内,将方丝托槽粘在残根两侧的2~3颗健康邻牙上,用不锈钢丝做主弓丝牵引患牙,牵引与缺损牙齿长轴方向需要保持一致,牵引力大小0.03 kg左右,半个月复查1次。牵引时间为1.5个月,之后再固定2个月,并行普通牙冠延长术。术后常规护理,口服或静滴抗生素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牙周探诊深度(PPD):采用国际标准测量牙周探针深入牙周袋的深度,单位为mm。②牙龈指数(GI):牙龈正常为0分;牙龈轻度发炎和水肿,颜色微红触之未见出血为1分;牙龈炎症和水肿明显,光亮,色泽红,触之见出血为2分;牙龈重度炎症,红肿明显可见溃疡,未触之即出血为3分。③牙齿松动度(TM):0度为未出现松动或者生理性松动;1度是颊舌向动度小于1 mm;2度为向动度1~2 mm;3度为向动度大于2 mm以及近远中向动度均大于2 mm并出现垂直松动。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组内及组间数据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手术前2组患者的PPD、GI以及TM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2组上述指标相对于手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在手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前后PPD、GI和TM指标统计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上前牙龈下牙体缺损常由龋齿、车祸、摔伤、楔状缺损等原因所引起,当缺损牙残根在牙龈缘水平以下时,直接对其修复会导致牙周组织炎症[5],临床上最常用的方式为牙冠延长术。牙冠延长术的基本原理为生物学宽度原理,保持和维护生物学宽度是影响残根及残冠能否保留和修复的重要因素,手术实施是进行翻瓣联合骨切除,并保证术后龈沟底和牙槽嵴顶之间有一定距离的生物学宽度。因此,手术过程中常对残根周围的牙槽骨进行修整并降低,根据相关资料[7],为了保证生物学宽度和形成合适的龈沟深度,在情况允许进行对残根周围牙槽骨修复时,尽量使患牙残根缺损边缘与牙槽嵴顶的距离保持在大约3~4 mm。临床上遇到上前牙龈复杂根折,行牙冠延长术时若严格按照生物学宽度的原理进行手术,会导致在低位点的牙龈和骨组织修整较多,去骨过量,既影响手术后牙齿美观又使得牙齿不稳定性增加,更严重者会失去修复的机会。但是完全放弃修复拔出残根,是对这类残根的浪费。有国外有关资料报道[7],在临床工作中,为了延长患牙特别是缺损的前牙残根的临床冠长度,可选用正畸牵引方法。
正畸牵引方法应用在年轻患者发生严重的上前牙冠折时,不锈钢钢丝将残根沿冠向牵拉,一般固定8~10周以后再行普通牙冠延长术[8]。通过冠向的牵引使残根冠向移动,同时牙周膜纤维束也会被牵拉,进而使牙槽窝和牙槽嵴顶都有新骨的产生,牙槽骨也伴随患牙的冠向移动而增生[9]。在这里,进行牙冠延长术的根本是除去多余的牙龈组织,降低牙槽骨嵴顶的高度,残根的折断面完整暴露,维持患牙和相邻正常牙齿的外形一致。但是,正畸牵引也有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包括牵引时间较长,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患牙冠根比例失调,导致正畸牵引失败。在正畸牵引术进行中,应每时每刻注意并及时调整患牙的牵引力,避免发生咬引起创伤。以下情况不适于做正畸牵引,如:牙根内吸收、畸形牙根、牙根病变、冠根纵向折断等[10]。因此在做正畸牵引时要考虑到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患者的要求,在制定合理完善的诊疗计划后进行。
改良牙冠延长术是通过对牙根改形和少量去骨来恢复失去的生物学宽度的手术方法。改良牙冠延长术同样符合生物学宽度原理,在临床工作中应随机应变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当患牙出现复杂的上前牙冠斜行缺损,常用的牙冠延长术不能获得大夫和患者的预期效果,手术方式不恰当会引起残根活动度增大,甚至不能保留。改良牙冠延长术可清除小块牙槽骨,特别是位置低的牙槽骨,保持牙槽骨与嵴顶同一水平或稍微低于牙根缺损面,而且保持牙槽骨和残根缺损面相移行。紧接着,用高速运行的金刚砂车针将牙根缺损面打磨平整光滑,磨去因折断原因产生的牙体尖锐角。这样做虽然有时不能保证牙根断面高于牙槽骨嵴顶以上3~4 mm,但也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牙周炎症,重新塑造了生物学宽度,给牙周健康基础创造修复条件[11]。
本研究数据表明:2组患者治疗后PPD、GI、TM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治疗上前牙体缺损,不论是改良牙冠延长术还是正畸牵引加牙冠延长术均具有良好的疗效,2种手术的选用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 曹采方. 临床牙周病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49-352
[2] 胡文杰,李连生,张豪. 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术[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0(1):83;87
[3] Yoav C,Avishai S. The pmsthodontie concept of crown-to-rootratio: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Prosthetic Dent,2005,93(6):559-562
[4] 杨建浩. 恒上前牙冠根折修复前正畸临床体会[J].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4):75-76
[5] 韩蔚,欧阳翔英.王新知,等. 牙冠延长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18(4):280-283
[6] Bragger U,Lauehenauer D,Lang NP. Surgical lengthening of theclinical crown[J]. J Clin Periodontol,1992,19(1):58-63
[7] Jorgensen MG,Nowzari H. Aesthetic crown lengthe-ning[J]. Periodontology,2000,2001,27(1):45-58
[8] Kim CS,Choi SH,Chai JK,et al. Surgical extrusiontechnique for clinical crown lengthening:report of threecases[J].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04,24(5):412-421
[9] Daniel JM,Christopher RR. Root Reshaping:An Intergral component of periodontal surgery[J].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2010,21(3):297-304
[10] Graber TM,Vanarsdall RL. 口腔正畸学:现代原理与技术[M]. 3版.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0:160
[11] 李萍,赵刚. 上前牙冠根折的正畸修复方法探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4):442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9.
R781
B
1008-8849(2015)12-1294-02
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