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小儿急性发热疗效观察

2015-02-07邵文霞王敬君周秀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耳尖刺络体温

李 娜,李 楠,邵文霞,王敬君,周秀敏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刺络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小儿急性发热疗效观察

李 娜,李 楠,邵文霞,王敬君,周秀敏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目的 观察刺络放血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小儿急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急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1组60例和对照2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刺络放血联合中药足浴、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治疗,记录3组治疗后0.5,1,1.5,24,48,72h腋下体温数值,统计各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2组明显高于对照1组(P<0.05);治疗后0.5h和1h体温下降0.5℃的例数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治疗后24h体温恢复正常的例数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结论 刺络放血联合中药足浴用于小儿急性发热安全有效,具有退热速度快、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

刺络放血;中药足浴;小儿急性发热

发热为儿童患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急诊与住院原因,其中病程≤1周的发热为急性发热。对儿童急性发热的病因判断与治疗有利于降低儿童疾病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在中国,尚缺乏完整的与儿童发热相关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医生对儿童发热病因的早期判断仍有一定困难,临床诊断性检查的选择及退热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而采取不同的退热方法,在治疗效果、经济花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2014年1—11月我院采用刺络放血联合中药足浴方法治疗小儿急性发热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本院收治的急性发热患儿180例,均符合小儿急性发热诊断标准;年龄0~5岁,体温≥37.8℃(腋)且≤41℃,病程<48h,血白细胞总数≤15.0×109L-1。排除高热惊厥及中暑患儿,年龄>5岁患儿,体温≥41℃患儿,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患儿,针刺部位(耳尖)及足浴部位(双足)有皮损、溃疡等症状患儿,已知对本组药物成分(艾叶、荆芥、大青叶、金银花)过敏及有晕针、晕血病史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0.6~4(2±0.9)岁。对照2组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0.6-5(2±0.8)岁。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0.6~5(2±0.9)岁。3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对参加研究及实施者进行规范培训,以保证施术正确及记录精准。治疗组给予耳尖刺络放血联合中药足浴。耳尖刺络放血:操作者用拇指、示指轻揉及提捏患儿整个耳廓,待其充血后,用75%乙醇棉球在患儿耳尖常规消毒,采用0.5寸毫针针刺患儿耳尖穴放出1~2mL血液,双耳各操作1次。中药足浴:将中药艾叶、荆芥、大青叶、金银花各15g加水3000mL浸泡30min,武火煮沸后,再以文火煎煮15min,去渣,取汁2000mL备用。药液置于足浴盆中,调药液温度为37.0~40.0℃,将患儿双足浸泡于制备好的足浴药液中,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每次足浴15~30min。体温不降可于4h后重复足浴1次。对照1组采用冰袋或冰力降温贴外敷物理降温。对照2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治疗期间患儿均要求多饮水,合理饮食,多休息,并常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治疗后0.5,1,1.5,24,48,72h腋下体温(采用水银体温表测温,每次测温时间不少于5min),统计治疗后0.5,1,1.5h体温下降0.5℃的例数及治疗后24,48,72h体温恢复正常的例数,比较3组综合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治疗72h内,患儿最高体温较前下降超过1.5℃,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治疗72h内,患儿最高体温较前下降0.5~1.5℃,临床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治疗72h内,患儿仍有发热,最高体温未降或升高,临床主要症状未有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3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治疗组比较,P<0.05;②与对照1组比较,P<0.05。

2.2 3组治疗后0.5,1,1.5h体温下降0.5℃例数比较 治疗后0.5,1h体温下降0.5℃的例数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2组多于对照1组(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后0.5,1,1.5h体温下降0.5℃例数比较 例(%)

注:①与治疗组比较,P<0.05;②与对照1组比较,P<0.05。

2.3 3组治疗后24,48, 72h体温恢复正常例数比较 治疗后24h体温恢复正常的例数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对照2组高于对照1组(P<0.05)。见表3。

表3 3组治疗后24,48,72h体温恢复正常例数比较 例

注:①与治疗组比较,P<0.05;②与对照1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发热为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国内查到的处理急性发热的方法多局限于冰袋冷敷、冰水灌肠、口服药物、肌注退热剂等,但物理降温退热效果不及退热剂,且冰水灌肠易造成患儿寒战、血管收缩、能量消耗及常有较严重的不适感。而退热剂的使用也有一定局限性,如安乃近可致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儿童不推荐应用。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但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风险;同时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概率;儿童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增加Reye综合征风险。而推荐使用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也有时间限制,且对3个月内的婴幼儿是否应用退热剂,没有RCT研究。从安全性、舒适度及患儿对药物服用依从性差等方面考虑,某些解热镇痛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2-3]。

耳尖刺络放血退热是源自中医的“刺血疗法”,理论依据为“泄热出血”“实则泻之”“血实宜决之”。耳尖穴是经外奇穴。《厘正按摩要术》曰:“耳皮肉属肺。”《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说明耳部穴位与各经脉间息息相关。《杂病源流犀烛》曰:“肺主气,一身之所贯于耳。”故耳尖刺络放血具有透邪退热的临床疗效。刺络疗法应用于发热等疾病历史悠久,古人在刺络放血的出血量上,根据病情病位而定,提倡“邪尽”,并不主张出血量大。但由于古人在最初运用刺络放血疗法时,对于针刺工具、针刺深度、皮下血管的分布等不清楚,在医学最初的摸索阶段会误伤动脉,严重时导致出血不止危及生命[4]。近年来血管生物学的研究也促进了刺络放血疗法的现代科学基础研究。目前刺络放血在儿科主要用于儿童偏头痛、喘息型支气管炎、外伤性癫痫、食后泻、百日咳、腮腺炎 惊厥及除急性传染病或各种内外科急症重型所引起的发热。洪恩四等[5]研究发现,刺络放血的退热效果最优,能明显提高红细胞 C3b受体花环率。杨淑光等[6]报道刺络放血疗法抗炎、降温疗效显著。放血部位的选择遵照循经选穴、局部选穴和经验选穴[7]。

足浴是药浴的组成部分,是将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水煮,滤渣取液,调至适当温度,浸泡双脚,属于中医内病外治法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行以汗”,可见当时已提倡用沐浴疗法了。清代吴尚先收集前人大量外治经验,成为真正的小儿中药足浴法的鼻祖。中药洗足安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明显,尤其适用于服药困难的婴幼儿,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等的治疗。解玲芳等[8-9]研究发现,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快,体温不宜复升,经济、方便且不良反应小。张琼等[10]报道,中药足浴与物理降温相比,效果显著,且适用于各种发热程度患儿。而黄玲丽等[11]研究发现,中药方足浴加穴位按摩治疗对腋温在37.5~38℃、伴鼻塞和口渴症状的外感发热患儿疗效显著,而对腋温在39℃以上伴严重咳嗽或咽痛的患儿疗效欠佳,必须配合口服药或静脉给药。杨莉[12]报道,与布洛芬混悬液对照组相比,中药足浴效果优于前者,可以广泛应用于发热程度不同的患儿。

本研究结果发现,耳尖刺络放血联合中药足浴用于小儿急性发热退热效果明显优于物理降温及退热药,且退热速度快、持续时间较长、无不良反应。且由于耳廓血管神经分布较少,既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感,也不容易伤及大血管及神经,操作安全,而中药足浴安全、方便,患儿及家属容易接受,依从性高,故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139

[2] Walsh A,Edwards H,Fraser J. Attitudes and subjective norms: determinants of parents’ intentions to reduce childhood fever with medications[J]. Health Educ Res,2009,24(3):531-545

[3] Sarrell EM,Wielunsky E,Cohen HA.Antipyretic treatment in yo-ung children with fever:acetaminophen,ibuprofen,or both alternating in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study[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6,160(2):197-202

[4] 王芳.《黄帝内经》刺络放血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5] 洪恩四,伍学洲,苏东明,等.刺络放血对实验性发热家兔的体温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3,13(1):30-32

[6] 杨淑光,杨鸥, 陈建华,等.刺络放血治疗儿童热病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11):24

[7] 王秀珍. 刺血疗法[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3-44

[8] 解玲芳,王晶,张琼.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3):64-66

[9] 解玲芳,胡晓丹.中药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辅助降温的护理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4):373-375

[10] 张琼,解玲芳,戴新娟.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1A):8-10

[11] 黄玲丽,李琳.中药足浴对小儿外感发热体温域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3):32-33

[12] 杨莉.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1(18):337-339

李楠,E-mail:506630601@qq.com

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1460633)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7.012

R364.6

B

1008-8849(2015)17-1861-03

2014-12-15

猜你喜欢

耳尖刺络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