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对网络虚拟社群协同治理

2015-02-07

法制博览 2015年31期
关键词:协同治理网络

张 博

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重庆 402700



政府对网络虚拟社群协同治理

张博

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重庆402700

摘要:在微博、微信、微视频与客户端为主要舆论平台,境内外舆论共时化、协同化传播的互联网时代,政府对虚拟社群的管理尤为显得突出。

关键词:网络;引导与管控;协同治理

一、网络全媒体化

传播主体除事发地的本土新闻单位、中央媒体、外地媒体以及境外媒体等在场的专业化新闻生产机构及其法人微博、微信外,还包括拥有传播能力的直接参与者、在场旁观者和离场介入者的普通网民,而离场介入者并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同在场者具有互动关系的行动者。专业与业余、在场与离场的非同步的同步介入,无人机、卫星云图、大数据、可视化的新媒体手段运用,使舆情传播突破了空间距离阻力(此种突破不同于信件、交通工具、电话等,因为它同时实现了即时性和多对多的联系),极大地增强和扩大舆情传播对政府治理和管控互联网虚拟世界的难度。而随着市场化媒体的深度卷入、境外媒体的全方位介入、普通民众在诉求未果情况下通过维权行动制造新闻、网站专题、网上微博大V或微信公众号点评,四位一体,共同形成了民意分化、舆情多元的舆论洪流。对于事实真相追问、政府应对得失、信息公开透明等进行X光式透视。

二、政府引导与管控

因为在全球化、全民化、移动化、全天化、全平台化的全媒体时代,改进舆情导控水平,建立一体化、动态化、精准化的舆情导控机制,把舆论灾难的代价预支为舆情导控平稳的成本,进而固化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本能,不仅能减轻危机,还能给组织带来比危机发生之前更为正面的声誉,而低劣的危机处理则会损伤组织的可信度、公众的信心和组织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信誉(美国学者费姆·邦茨)。

一些媒体记者为了制造热点博取眼球,时常将道听途说甚至虚假新闻置于职业道德之上,却往往畅通无阻;一方面是权威部门因信息核实的滞后性的缺位、发布技巧的欠缺表现,一些官员为了侥幸过关得过且过、时常失语,往往对舆论乱象高度宽容,直至将自己烤糊烤焦。真相与谣言赛跑,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多元并存的舆论场域中呈现出当真相还在穿鞋时,谣言已经跑到千里之外的被动局面。加之人们抱着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从众心理,更加锐化了先期获得的信息,相关部门的事后辟谣成为“马后炮”,致使网上舆论场口水四溢、谣言肆虐、戾气充盈。互联网舆论所反映的现象,既有真实的民意投影,也有虚假民意的泛滥。从一定层面上看,与其说是互联网放大了民间的不满情绪与谣言,到不如说是因为相关部门应对不当,致使民间的不满情绪与谣言通过互联网得以无序的宣泄。

相关工作离不开政府合理有效的管控与引导。公众对事故信息的需求,舆论对事件的报道,是与事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成正比的。越是严重复杂的事故,越容易引起舆情的关注甚至无端的揣测,就越应该公开、透明地发布信息。

三、协同高效下的流程再造

处置理念一体化,建立双评估、双处置、双介入机制。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一体化的舆情导控用“一个声音说话”,在促进问题解决,维护良好形象,重建政府公信力方面,比单个地方或部门更有力量。处置理念一体化,一是从是否可知的层面来看,要坚持“双评估”。即对已知的未知,对明知其要到来的危机,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舆情风险的双评估。评估要坚持利益相关者导向原则,从以往的重事不重人、重眼前不重长远、重静态不重动态走出来,善于分析利益相关者利用媒体、设置话题的能力与水平,用对话代替对抗,做到舆情风险点明晰、重点人头明晰、关键节点明晰、处置方案明晰、应急手段明晰。防止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二是从处置切入层面来看,要坚持“双处置”。政府对网络虚拟群体,要建立权威、管用、灵活的应急指挥体系,在总指挥部下面,要突出事件实体与网络导控的双处置。在整体力量的配备上,实体处置包括事件本身的救援、医疗、保障、维稳、环保生态等方面,要坚持实体第一的原则,用百分之八十的力量配备来做好实体工作,而网络导控则包括信息掌握、舆情研判、记者服务、新闻发布、立体导控等方面,要坚持服务第一的原则,用百分之二十的力量配备来做好网络导控工作。实体处置与网络导控,要双向互动,无缝对接。三是从处置的指导层面来看,要坚持“双介入”。就是事发地要坚持前方后方同步介入,事发地的网络导控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亲临一线做好相关工作;同时,上级导控部门要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包括派人到场坐镇指挥、全国全网层面的调控、重大决策的把关定向等。本地新闻中心要做到“七个一”:一个领导小组、一系列会议、一个专家团队、一套舆情刊物、一个口径对外、一部热线电话、一系列发布会与政务帐号。要善于向公关专家、媒体人士与律师顾问借智。

[参考文献]

[1]柴晋颖,王飞绒.虚拟社区研究现状及展望[J].情报杂志,2007(05).

作者简介:张博(1982-),女,河南新乡人,研究生,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1-0297-01

猜你喜欢

协同治理网络
协同治理视域下政社合作机制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