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审美情趣的培养途径
2015-02-05王婷婷
王婷婷
摘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克服浮于表面、远离生活、空洞说教等教学弊端,从审美感知入手促进审美情趣的萌芽,从语言的形式、内容和表达中去揭示美和示范美。
关键词: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弊端;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52-1一、培养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也必然推动着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几十年来,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言还存在着不少弊端。其中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浮于表面,认识浅尝辄止。现在,有些语文课课堂气氛很是热闹,学生发言的面也很广泛,但是这种表面热闹的背后,隐藏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严重丧失,隐藏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含理解的不到位,隐藏的是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停滞不前。另一种“浮于表面”的现象则是“串讲串问”肆意泛滥。教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学生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答,教学过程很是顺当,学生思维没有阻隔,然而学生成了答问的机器。这种浅尝辄止“串讲串问”的教学方式,问题设计得毫无价值,学生不需要经过认真研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现成答案,严重阻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2.远离生活,课堂枯燥乏味。不管是哪种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地域特点,客观上致使缺乏现代教学媒体的学校教师“照本宣科”。有的课文与学生身边的人、事、景、物有联系,不少教师也视而不见,还是机械地停留在“教教材”上,这就是教师的主观问题。我曾经听过一位乡村教师教苏教版二年级教材《秋游》,该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课文内容一一制作成图片,上课伊始,即展示在学生面前,并要求学生看着“课件”说话,可学生积极性并不高,课堂气氛压抑,说话成了复述课文内容。我把目光转向了窗外,窗外就是秋天的田野啊!我想,只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哪怕是通过窗户向外看一看,就可以亲身体验到:稻子的金黄、高粱的火红、棉花的雪白、天空的瓦蓝,以及云朵的多姿。然而,教师置这些生活资源于不顾,导致了整节课的教学枯燥乏味,实在是遗憾之极。
3.空洞说教,心灵缺少震撼。毋庸置疑,语文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自觉地踏进了这一误区。如:苏教版第九册教材《我也是普通一兵》,写刘少奇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参加抢险,并果断要求抢救遇险船民的事,赞扬了刘少奇同志把别人的安危看得比自己还重要的伟大精神。一些教师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就问学生:“我们要学习刘少奇的什么精神?你怎样用实际行动学习这种精神?”整堂课成了具有浓重色彩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试想,学生尚没有认真品读课文,心灵缺少震撼,又没有做大干部的经历,当然回答时只能泛泛而谈,教学实效不用说是低微的。
二、审美情趣培养的途径
1.从审美感知入手促使审美情趣萌芽。审美情趣的萌芽离不开审美感知的参与,学生审美情趣的孕育,首先发轫于审美感知,它是对事物产生美感的前提。而审美感知又启蒙于最基础的语言文字。可见语言文字既是审美的对象,又是审美认知的手段和工具。教师从语言文字中揭示出审美意义,为学生增长审美知识、积累审美经验,进而培养审美情趣,铺垫着感性积淀的基石。同时,在这种审美的感知积淀中也渗透着审美的理性积淀,学生的审美认知在这种审美的感性积淀和理性积淀的互渗并进的过程中得以提高的。而学生审美情趣的衍化和发展,又总是随其审美能力及审美意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进的。从语言文字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是这种审美探索的先行者,只有当教师有了强烈的审美意识和深刻的审美体验时,才能对学生产生审美的感染力和诱导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审美探索的角色和境界中。
2.从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中去揭示美。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特征之一。散文语言的流畅;小说语言的生动;诗歌语言的凝练;议论文语言的严谨;说明文语言的朴实;抒情语言的感人等等。教师要注重从文字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中去深入揭示美,通过设身处地的联想、观照,力求与语言文字的初创者取得审美的共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审美意识的重构与创新,并使自己的审美意识为学生所认同。
3.从教师语言的表达中去示范美。若按教育美学的要求操作,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是审美的。教师语言表达的规范化、形象化;语音的抑扬顿挫;板书字迹的工整优美;举止的教态端庄优雅;表情的亲切自然等等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再加上能够体现审美情趣的讲授内容,就会产生较理想的情境氛围和综合的审美效应,也使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之间,实现审美认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滋长起来。因此,我们要凭借教师的基本功来示范美。“美的艺术,使人感到舒适、愉悦、振奋,而美的教学,除了授人以知识、能力之外,还应伴之以相同的艺术效果。因为教学这门艺术,是教师想象力、创造力、基本功的综合展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