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力四射的乡村之约

2015-02-03周翔

昭通文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工作队文明农村

周翔

一条乌蒙山脉,一座小村庄,一片肥沃的土地,一群活生生的父老乡亲,一支朝气蓬勃的新农村工作队……一条文质彬彬而又热情似火的汉子奔走着,将这一切勾画成一幅创造、奋斗、崭新的农村生活画卷。这些画面清新而不做作,亲切而不媚俗,纪实而不庸碌,文明而不超然尘世生活。影片通过以沈洋为队长的一支新农村工作队在三甲村的所作所为,沿着他们辛勤的工作足迹,表现了工作队融入乡村干实事的多方面实效,格外值得欣赏。

影片根据沈力同名纪实小说改编,其脉络较为清晰和单纯:身为昭通市文联副主席的沈洋,骑着一辆自行车率队进村出村,一路上有坦途也有坎坷,有笑颜也有愁容,有顺心也有窝火,有理解也有别扭,有创举也有保守,有阳光也有阴霾,而最终都归结在有所作为、胜利出村的喜悦之中。

纪伯伦先生在《沙与沫》中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韵味:“人生重要的往往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想得到什么。”《我和三甲有个约定》的片名起得很有意味,界定了“我”的约定,“我”的选择。显然,一切尽在志愿中,一切尽在约定中,一切尽在水到渠成中。这个约定,在随沈洋的自行车一路逶迤、一路阳光的行程中,可以得到答案:

首先是心灵之约。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一个时期农村发展建设的主题,长期以来困扰社会进步的“三农”问题,正是新农村建设的辐射目标。影片开头吼出的一首昭通山歌,决不是空穴来风:“昭通坝子么宽又宽也,轱辘团转么都是山唉……”沈洋们心灵有约的永丰镇三甲村,其实就坐落在昭通城南郊的凤凰山麓。这里田园整齐,出产丰饶,更为突出的是,该村还是荣登榜名的全国文明村落,当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曾视察过该地方。领袖与乡亲们在一起的浮雕、“多予、少取、放活”的题词就在眼前。沈洋认定,该村由贫困、平庸变为富足、勤劳,风尚引领一方的文明村,其创业历程,肯定有许多闪光点,如果总结出来,正是带动其他村庄进步的好样板。在永丰镇的两度春秋,沈洋与工作队员们风里来雨里往,走村串户,一直期盼着,有朝一日以三甲村为依托,将该村的文明匾额高高举起,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发扬光大,从一枝独秀到万紫千红。这个愿望,正是沈洋们的心灵之约。

其次是乡情之约。影片主角之一沈洋,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青年作家,他的家乡大山包远比“轱辘团转”的群山更为磅礴苍凉。参加工作队来到永丰镇,他是满心欢喜、踌躇满志的。从度过童年的山区故土到眼前的坝区乡村,在沈洋的心目中满是乡情。他可以在这里践行中央、省、市、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张,把党的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进一步改变乡村的面貌,让乡亲们勤劳致富奔小康;也可以在此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写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得意之作。

笔者曾写过一首关于永丰镇的小诗:“海子连青坪,三甲映绿荫。水沛泽苍生,龙脉润新民。”这是由该镇几个村名组合起来的诗句,表达了期望全镇兴旺和谐的美好愿望。永丰全镇水源充沛,海边村稻花飘香,青坪村阡陌纵横,绿荫村荷花千亩,新民村集镇繁荣……三甲村更不用说了,既然号称全国文明村,就让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显出文明的范儿!这样的乡情之约,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第三是文化之约。沈洋是写小说的,出过好几本书。但他深知此番约定不像写小说那样可以虚构,而必须碓臼舂米——实打实地干。他意识到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来自文联系统的优势,以文学艺术为纽带,以文明建设为主线,实实在在做些有益文化提升和社会进步的事。于是,他热心热肠,不遗余力地请来了许多同样热心的书法家、画家、作家、摄影家等,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大家或挥毫泼墨,或奉赠书籍,或出谋划策,为三甲村组合了一餐餐文化盛宴。此举迅速促成新建了农民书房、村图书室、文化牌坊等,开展了丰富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有效烘托了全村的文化氛围,给该村添抹了一道道浓墨重彩,使村民们深切感受到了文化的无穷魅力。

第四是传统之约。说一千道一万,文明的花儿最终要结成丰硕的经济果实,还得从一些具体事物着手,还得从道德风尚着眼。譬如说,文明牌匾下也有些许的阴影:有的村民邻里不和甚至恶语相加;有的赡养老人不够自觉热情;有的偏重生计忽视教育;有的自私自利不顾集体荣誉……如此种种表现,沈洋们都一一看在眼里,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智囊中搜寻答案。他们与村支书黄训奎等一班人统一意志,因势利导,推开了春风满面的一扇扇门窗:开道德课堂,开科技课堂,开阅读风尚,开互助风尚……在落后意识与前卫理念的较量下,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的激荡中,三甲村的光荣传统得到发扬,现代文明风尚得到培育夯实。在许多细腻的镜头中,传统文明与物质文明之花竞相开放:“甜眯嘻”牌葡萄的培育;永鑫公司“致丰”牌优质复混肥的批量生产;大批养殖户、商户的成长……处处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勃勃生机。

当然,对于工作队员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继承优良传统,熔铸过硬的作风。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曾经作为昭通县委责任制工作队的一员来到永丰,调研和推进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的实效。一个雨夜,小闸大队的赵支书等紧急汇报,全大队群众强烈要求实行大包干,为顺乎民意,他们小组冒着受处分的风险,连夜就拿出了承包方案。当时县委定的基调是,坝区不能搞大包干,他们的这一越权行为受到县委严厉批评,责成纠正,结果已经覆水难收。没想到的是,形势发展很快,不到一个星期,全县大突围,全部实行了大包干,县委因势利导,对赵支书等的停职改为表扬,夸他们当初顺应民心,立党为公,当机立断。而今新农村工作队的沈洋们,三甲村的黄支书们,创造性地开拓工作,如此硬朗的作风,与当年的赵支书等何其相似。

影片中的一曲村歌《和谐新村》,以优美旋律唱出了大家共同的美感和心声:“……田在村中,村在田中。荷花片片,鸟语花香,稻香鱼肥,六畜兴旺……在春光照耀的地方,是我梦中的天堂。人民勤劳,坚韧担当,团结和谐,创新自强。”村歌的旋律,正是沈洋们和黄训奎们在激情的相约中谱就。

有一组镜头极富画面冲击力,正好借以寄托笔者对三甲明天的美好憧憬和祝福。

一幅是村民们或载歌载舞、或读书打牌娱乐的情景,阳光下莲花稻花绕村,画面如闻荷香,场景和谐安详。

一幅朝暾初现,村口通往四方的大路上,千余辆摩托车、自行车竞相驱动,车轮滚滚,日丽风和、云白天蓝,三甲村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责任编辑 杨恩智】

猜你喜欢

工作队文明农村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扶贫工作队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不文明说“不”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文明歌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