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初探
2015-02-03郭莹
郭莹
摘要:声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声情并茂更是每一个演唱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际演唱中,多数演唱者虽然在演唱技术方面十分娴熟,演唱效果却十分平淡,缺乏深刻而丰富的表现力,从而使整个演唱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就如何提升声乐演唱的音乐表现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声乐演唱 音乐表现力 提升初探
一、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的含义
声乐演唱中的音乐表现力,是一个较为丰富的概念。包含整个演唱的效果、韵味、感觉等多个方面。比如廖昌永在演唱《大江东去》时,能够唱出原词的那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豪情,给人以意气勃发之感。比如阎维文与刘和刚在演唱《母亲》和《父亲》时,能够让听众不由自主的就联系到自己的双亲,进而心生感动等,都是富含音乐表现力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富含音乐表现力的歌唱,一定是包含情感的,一定是能够给观众以深刻情感体验的,是一个演唱者多种素质的集中展现,也是衡量演唱质量的重要标准。从当下的演出情况来看,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技术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问题,能够较为顺利完成演唱。但是却始终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有一种不尽兴之感。好比是一首包含情感的诗歌,却被朗诵者予以了平淡无奇的朗诵。这样的演唱自然是难以让观众满意的,也正是音乐表现力缺失的表现之一。
二、声乐演唱音乐表现力的提升途径
(一)以对作品的全面体验为基础
声乐演唱从属于二度创作的范畴,是以声乐作品作为基础的。具体来说,当创作者有了情感体验,用合理的音乐形式创作出了声乐作品后,再由演唱者利用自己的演唱技术和对作品的理解将其表现出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演唱技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对于作品的深入理解和体验,才是演唱好作品的基础。首先是对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包含作品创作的年代、词曲作者的创作信息,为什么要创作这首作品,通过这首作品想要表现什么等,都要进行深入的挖掘。比如殷秀梅和戴玉强演唱的《走向复兴》这首歌曲,词作者是深圳的李维福,之所以创作这首歌曲,是作者有感《走进新时代》和《春天的故事》这两首歌曲而发。两者都是以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为描写对象,表现出了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在复兴之路上所获得伟大成就。而在新中国六十华诞时,路到底应该怎么走,是我们探索得最多的问题。所以作者在歌词写到“振兴中华”、“挺起胸膛何惧风浪”、“肩负民族复兴希望”、“古老的文明焕发新的光芒”等振奋人心且充满希望的词句。而曲作者印青,也特意采用了进行曲的形式,将旋律谱写的铿锵有力,雄浑激昂。其次是对作品进行试唱。这里的试唱是指对作品进行试探性的演唱,即将之前的理解和体验,还原到作品中去,以验证是否准确和到位,并与自己的演唱技术有机融合起,如果发现有不足之处,再进行有针对性补充和完善。这种对作品本体的这种了解,能够帮助演唱者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继而充分表现出这种情感,打动自己和观众,获得丰厚的音乐表现力,而不是为了歌唱而歌唱。所以说,演唱之前案头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演唱中的音乐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以扎实的演唱技术为前提
声乐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要想获得丰厚的艺术表现力,也必须以扎实的演唱技术为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具体来说,在演唱技术方面,首先是要坚持基本功的练习。无论演唱者当下的水平如何,都要坚持对基本功的训练,其能够使歌唱者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稳定的状态,随时适应各种演唱的需要。很多成名已久的演唱家,至今都坚持基本功训练,原因就在于此。同时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扎实”二字。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技法的学习中并不系统,对于很多演唱技术都是一知半解,虽然能够基本满足演奏的需要,但是却成为了一个提高演唱质量的瓶颈。所以不论当下的技术水平如何,都应该对基本功进行再次夯实。其次是要善于借鉴和学习。受到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声乐界中,在演唱方法方面也是有着较为明显区分的,但是这种区分是一种特色和风格上的区分,而不是演唱技术上泾渭分明。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洋之争”开始,就一直在证明着多种演唱方法之间的融汇和贯通,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须的。特别是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也只有不断的融合、借鉴,才能使自己的演唱常新,带给观众多元化的审美感受。所以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还是原生态唱法,都是科学的歌唱方法,也都可以创造性融合在一起,只要方法是科学的,能够更好的表现作品,都应该为演唱者所充分关注和尝试。也唯有此,才能使个人的演唱潜能得到更大化的发挥,为创造性的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丰富的舞台实践为保障
在舞台上从容大方的演唱,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既是声乐艺术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声乐演唱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演唱者都在台下演唱的较为熟练,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是一到了正是演唱时,水平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连正常的演出都难以完成,音乐表现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演唱者应该尽可能多的参加艺术实践,使之作为音乐表现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首先是对名家演唱的鉴赏。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或实地演出的方式,对名家们的演唱进行学习。比如他们的服饰选择、登台时的仪表和姿态,演唱中的动作和表情变化等,并在自己的演唱中进行模仿。其次是要主动参加舞台实践。舞台实践没有大小、高低之分,每一次舞台实践都是对演唱者的一次锻炼,也只有通过这种锻炼,才能丰富自身的舞台经验。而且如果条件与允许,要对每一次舞台演出进行录制,待演出结束后,通过录像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本次演出中的进步和不足,并在下一次的演出中予以有针对性的完善。
(四)以丰厚的文化修养为支撑
声乐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文化的一种,其是与文学、历史、美术等多种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歌曲为例,其就是文学和音乐融合的产物。当时的很多音乐家,都从浪漫主义诗歌中获得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继而将其谱成了一首首艺术歌曲。可以说没有浪漫主义文学,也就没有艺术歌曲的诞生。而作为演唱者来说,要想真正演唱好一首歌曲,也必须要以丰厚的文化修养作为支撑。这一点上,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就是一个典范,傅聪之所以能够在钢琴演奏上获得巨大的成就,与其父傅雷先生有针对性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在傅聪学琴伊始,傅雷便要求傅聪要始终坚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经史子集等无所不包。所以傅聪后来表示,他的演奏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时,能够联想到庄子;演奏肖邦的作品时,则能够联想到南唐后主李煜。这种中西的融合,自然获得了个性化的演奏风格。而钢琴演奏和声乐演唱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比如在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很多作品都是以中国古典诗词为歌词的,需要演唱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先对古诗词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如果不具备这种知识,则会使演唱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演唱者要不断的学习,无限量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这将会给演唱带来质的变化。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来说,将作品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既是对作品的尊重,也是使演唱获得观众认可的基础。然而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音乐表现力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当代声乐演唱中的一个大问题,理应得到声乐理论研究者、声乐教师和声乐演唱者的充分重视,并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切实的完善。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对这一课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徐杰.怎样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力[J].美与时代,2003,(02).
[2]王冰.浅谈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J].才智,2014,(25).
[3]桑素萍.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J].大舞台,2014,(02).
[4]陈景芳.浅析个性化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参花(下),2013,(08).
[5]郭晶晶.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因素[J].北方音乐,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