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5-02-02刘静韩淑玲
刘静+韩淑玲
摘要:目的 观察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纳入60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根据胰岛素注射方式的不同进行临床分组,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三餐前或联用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黎明现象发生次数等。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FBG与PBG水平分别为(6.2±0.7)mmol/L、(7.9±1.4)mmol/L,对照组FBG与PBG水平分别为(7.5±1.0)mmol/L、(10.0±0.9)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5.0±1.9)d,低于对照组的(9.3±2.0)d,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低血糖、黎明现象发生率分别为6.7%、3.3%,对照组低血糖、黎明现象发生率分别为26.7%、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够短时间内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以及黎明现象发生率。
关键词: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应激性高血糖;疗效
应激性高血糖是危重患者临床较多遇到的临床综合征,特别在急性危重疾病的早期,发生率较高。应激性高血糖不同于糖尿病高血糖以及继发性糖尿病高血糖,它是机体为渡过危急期,而调动各系统的应激反应所出现的一种短期高血糖反应[1]。因此,临床上迅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以及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笔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以及三餐前或联用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应激性高血糖,发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应激性高血糖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入院的应激性高血糖病例。根据胰岛素注射方式的不同进行临床分组,研究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美敦力508泵或美敦力722泵,泵内使用优泌乐),对照组给予三餐前或三餐前联用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餐前使用优泌乐、睡前使用优泌林N),每组30例。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4~79岁,平均(57.6±11.2)岁。病因:脑血管意外11例,重症胰腺炎6例,重症肺部疾病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4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77岁,平均(57.3±10.8)岁。病因:脑血管意外13例,重症胰腺炎6例,重症肺部疾病7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肾功能衰竭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每天监测7次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泵入剂量。对照组:根据血糖水平给予三餐前或增加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监测血糖同研究组。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黎明现象发生次数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 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血糖变化分析:治疗后研究组FBG与PBG水平分别为(6.2±0.7)mmol/L、(7.9±1.4)mmol/L,对照组FBG与PBG水平分别为(7.5±1.0)mmol/L、(10.0±0.9)m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5.0±1.9)d,低于对照组的(9.3±2.0)d,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应激性高血糖在急性危重症患者中较为多见,现代研究发现,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不稳定,液体复苏较为常用,而注入的液体不可避免的会有含有糖液与扩容制剂之间频繁变动[2]。另外,患者交感神经处于经高度兴奋的状态,应激状态严重。上述因素共同造成了患者的糖代谢处在一个较不稳定的动态变化中[3-4]。因此,根据患者血糖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就显得格外重要。以往在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往往采用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但是,由于一天仅进行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无法平稳把握患者24h血糖水平。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够随时调节胰岛素泵入量,能够做到与糖水平相一致的胰岛素的泵入[5]。
本研究就胰岛素泵持续注射与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不同的胰岛素注射方式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进行了分组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FBG与PB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够快速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水平。此外,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低血糖与黎明现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说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安全性亦较高,血糖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能够短时间内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以及黎明现象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程思.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治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33):3543-3545.
[2]邵菲,郭燕梅.血糖绘表在应激性高血糖监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10-11.
[3]贾程之,徐良德,王娟等.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2):71-72.
[4]黄冬云,许文景,陈军等.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机制[J].临床荟萃,2011,26(6):536-539.
[5]郭红军.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与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80-3281.
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