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离休老干部急性心梗的识别和院前急救体会
2015-02-02沈维勤贺英姚小弟
沈维勤+贺英+姚小弟
摘要:目的 探讨离休老干部急性心梗的识别及院前急救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干休所发生急性心梗的15例离休干部院前急救措施。结果 经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15例离休老干部均成功转运至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无1例患者中途发生死亡,最终抢救成功14例,1例患者因心脏衰竭发生死亡,抢救成功率93.33%(14/15)。结论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有效缩短老龄急性心梗患者就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但在院前急救中应当加强对急性心梗的识别,避免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离休老干部;急性心梗;识别;院前急救
急性心梗是由于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患者临床常伴有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症状,是心血管疾病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急性心梗患者均发生于院外,因此,给予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至关重要,是减少病死率、为院内治疗赢得时间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我干休所发生急性心梗的15例退休干部院前急救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干休所发生急性心梗的15例离休干部,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68~92岁,平均年龄84岁;发病至接诊时间5~10min,平均时间(5.5±2.4)min。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梗死部位:广泛前壁梗死5例、高侧壁梗死3例、下壁梗死4例、前壁并高侧壁梗死1例、后壁梗死2例。
1.2 院前急救方法
1.2.1 出诊前准备 医务人员在出诊前应当在救护车上准备充足抢救药品及设备,设备包括:电除颤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等,同时应当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一旦接到求救电话,应当首先对存在典型胸痛症状并有心梗高危因素的患者指导其立即平卧、稳定情绪,并告知其可采用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同时立即出诊。
1.2.2 现场急救措施
1.2.2.1 快速评估病情 迅速对患者意识、血压、呼吸、脉搏、瞳孔进行检查,若存在心脏性猝死,则需要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若存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则需要立即给予电除颤和心肺复苏术。
1.2.2.2 快速诊断 快速识别心肌梗死,下面3项诊断标准中有2项符合则诊断为心梗:①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②既往存在缺血性胸痛病史;③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浓度发生动态改变。尤其是存在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史、冠心病、脑血管病是、体质肥胖等患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其心电图演变及胸痛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常规对其行18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并给予及时的心电图监护,以便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征兆早期发现。
1.2.2.3 急诊一般处理 护理人员迅速建立大静脉通路,并在5%葡萄糖中加入5~10mg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给予氧气吸入3L/min~5L/min,从而使血氧饱和度>90%;给予镇静、止痛治疗,可采用安定、吗啡等;给予患者取平卧位、适宜的心理安慰,使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得以消除或降低,避免诱发心律失常而造成梗死面积扩大。
1.2.2.4 溶栓治疗 存在冠状动脉血栓是导致透壁性心肌梗死发生的诱因,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内膜损伤、血小板激活、血管痉挛相互动态作用的结果。因此,若患者胸痛时间在6h内,存在溶栓适应症,且无禁忌症,则应当首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时间应当在到达现场后30min内,一般采用20ml5%葡萄糖将1500~2000KU尿激酶溶解后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1]。
1.2.2.5 监测和防治心律失常 急性心梗发病后1h内常伴发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在患者发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时应当尽快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或电复律;在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时,应当采用150~300mg胺碘酮或50~100mg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若患者存在缓慢性心律失常,则应当采用0.5~1mg阿托品静脉注射;若患者存在房室传导阻滞并且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则应当及时给予患者人工心脏起搏器进行临床起搏治疗[2]。
1.2.2.6 防治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 大面积心梗早期极易导致并发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预防心源性休克的重点在于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避免肺水肿的发生,一般采用间羟胺、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等静脉滴注,原则上对于急性心梗24h内患者一般不采用洋地黄类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为左心衰,主要采用利尿剂和吗啡治疗[3]。
1.2.2.7 安全转运 经过有效的现场抢救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时,应当将患者快速转送回院,在途中,应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心电监护心律情况给予严密观察,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该病的发病原因、病情及以后,并给予安慰、关心、关怀,以取得患者、家属理解配合;始终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气道开放;及时同时各辅助检查科室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便患者入院后能够得到迅速检查,并请求相关心内科专家会诊,以便患者入院后能够及时有效的专科治疗。
2 结果
15例离休老干部均成功转运至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无1例患者中途发生死亡,最终抢救成功14例, 1例患者因心脏衰竭发生死亡,求救成功率93.33%。
3 讨论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其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高的特点,若患者能够早发现、早确诊、早期积极有效的院前救治,能够使患者病死率得到有效降低。但在院前急救中,由于诊断设备的影响,常常导致误诊为心绞痛、急腹症、急性心包炎等,因此,需加强急性心梗的识别:①早期临床表现及体征:前驱症状,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出汗、心悸、焦虑、晕厥、疲劳感;典型的压榨性胸痛,起病急骤,并且疼痛持续时间长,疼痛发生部位在心前区或胸骨后,可向左颈、左臂放射,常伴有濒死感;②心电图表现: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表现为心电图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起病时面向梗塞区的导联出现异常,表现为Q波和ST段出现明显抬高,ST段弓背向上与T波相连表现为单向曲线,R波消失或减低;但是背向梗塞区的导联则表现为R波增高和ST段压低;③血清酶学改变:院前急救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速诊断试剂对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在院前诊断时,若上述3项指标患者符合其中2项则诊断为急性心梗[4]。
急性心梗的治疗原则在于就诊治疗、争分夺秒、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心肌,及时处理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防治梗死区膨展和心肌梗死延升,缩小缺血心肌和梗死范围,防治猝死,使患者能够度过急性期。这就需要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应当积极做好以下几点:①急性心梗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时、迅速、有效、正确的救治,因此医务人员达到患者发病现场应当以最短的时间对患者生命体征了解,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休克和心律失常,做好心电图记录;②就地休息,评价病情,给予患者紧急处理后送往医院;③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④若患者ST段抬高,应当迅速给予氧气吸入,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并应用尿激酶给予溶栓治疗。本研究中,15例退休老干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无1例患者中途发生死亡,最终抢救成功14例,另有1例患者因心脏衰竭发生死亡,求救成功率93.33%。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使患者就诊时间有效缩短,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有效降低,同时可以使患者预后得到有效改善,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但在院前急救中应当加强对急性心梗的识别,避免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洪.急性心肌梗死 45 例院前急救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9(7):49-50.
[2]王蕴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诊治[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216-217,219.
[3]王晓钟,邱丽敏.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25-126.
[4]黄辉权.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抢救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545-2546.
编辑/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