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同用药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比较
2015-02-02梁小妹黄海涛刘聪
梁小妹 黄海涛 刘聪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不同用药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而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糖值情况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具有显著效果,且血糖恢复时间短,胰岛素用量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由机体胰岛素不足而引起的,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脂肪、水、蛋白质以及电解质紊乱症状,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1]。患者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和代谢紊乱会导致其全身组织器官功能衰退,所以需要及时对患者体内血糖进行严格控制。胰岛素的注射是控制血糖最为常见的方法,虽然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但是操作并不方便[2,3]。而近年来随着胰岛素泵的运用使得上述情况得到改善[4]。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观察对比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糖控制情况。现将研究资料结果情况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014年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男43例,女27例,患者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43.6±2.7)岁。患者病程4~8年,平均病程为(6.4±1.4)年。对照组男40例,女30例,患者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44.1±2.7)岁。患者病程3~9年,平均病程为(6.1±1.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在早餐及晚餐前0.5h分别给予皮下注射0.2U/(kg·d)胰岛素注射液,在中餐前0.5h给予皮下注射0.1U/(kg·d)胰岛素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由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890001。使用艾科血糖仪对末梢血糖值进行检测。观察组通过埋置针头24h使用导管将胰岛素注射液输入患者体内,每日总量为0.5U/(kg·d)。注射时间为每日进餐前。使用艾科血糖仪对末梢血糖值进行检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压、降血脂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常规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值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糖值情况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时间和胰岛素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我国比较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5]。以目前医学研究技术尚且不能够完全治愈糖尿病,因此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是治疗的关键。胰岛素注射液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并且安全性较高[6]。因为口服胰岛素会在胃肠道的消化中遭到破坏,不能够发挥药性,因此通常进行皮下注射。在皮下注射后通常在1h内生效在2~4h的药效作用到达最佳,并且维持5~7h[7]。胰岛素在被吸收之后会仅有5%与血浆蛋白相结合,主要肾脏和肝脏中代谢,少部分通过尿液排出。因为皮下注射后,患者吸收非常不规律,因此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会出现不同的药效[8]。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4±2.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7±5.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为(0.5±0.2)U/k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0.6±0.3)U/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是最为有效直接的控制患者血糖的方法,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具有显著效果,且血糖恢复时间短,胰岛素用量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鞠海兵,舒子正,李丽凤,等.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间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及其贡献[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01(6):32-36.
[2] 王春秀,付庆敏,张淑荣,等.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及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疗效分析[J].中国药业,2014,09(23):65-67.
[3] 姜丽燕,郑丽丽.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1年随访疗效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03(22):237-239.
[4] 曲艳玲,陈清梅,练贵香.两种注射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8(35):1206-1207.
[5] 陆雷群,马晓英,陈玲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不同治疗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4,02(31):108-109.
[6] 丘红梅,沈国清,刘开平,等.口服降糖药联合地特胰岛素及餐前一次门冬胰岛素的治疗达标临床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04(35):133-137.
[7] 蔡丹,张玉梅,严伟,等.甘精胰岛素和格列美脲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9(7):12-14.
[8] 梅坚.胰岛素泵与诺和灵30R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6(23):1298-1299,1305.
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