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及分析

2015-02-01张晨洋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专业课程人文

张晨洋

(1.甘肃省档案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护士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我校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及分析

张晨洋1,2

(1.甘肃省档案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护士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兰州大学护士学校临床护理专业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优势与不足,结合教师和临床从业人员对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学生基本素质及基本能力、课程结构、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提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的意见,为学校决策者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而规定的课程门类(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课程的名称和学时的分配[1]。课程设置的原则应该是:基础理论突出实用性、专业理论突出针对性、人文知识突出应用性,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课程设置体系[2]。为了解我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是否符合现代化医院所需要的高素质护理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笔者对兰州大学护士学校临床护理专业2014届在校生、2013级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届在校生及2013级毕业生总计1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毕业生76名,在校生80名。

1.2 方法

由研究者本人把调查问卷发给调查对象,向其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做到统一填写、统一收回,避免他人代填,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6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对专业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度调查

16名学生(10.26%)对目前的课程设置表示“非常满意”;23名学生(14.74%)对课程设置“比较满意”;92名学生(58.97%)对课程设置“一般满意”;25名学生(16.03%)对课程设置“非常不满意”。大多数在校学生和毕业生认为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2.2 对人文社科类课程和隐性课程对护理能力影响作用的评价(见图 1)

图1 学生对人文社科类课程、隐性课程作用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人文社科类课程和隐性课程对护理能力有影响,超过63%的被调查者认为人文社科类课程和隐性课程具有比较大或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2.3 对护理实践的时间、安排及占护理专业课比例的调查(见表1)

表1 对护理实践的时间、安排及占护理专业课比例调查的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有8.4%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增加护理实践时间,91.6%的被调查者认为护理实践的时间较少,需要增加护理实践时间。93.1%的被调查者建议尽早安排护理实践。对于护理实践占护理专业课的比例,34.6%的被调查者建议为40%,48.0%的被调查者建议为50%。

2.4 对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需求调查

通过对2013级已经毕业并已经通过实习步入工作岗位的76名学生的调查发现,87.2%的学生认为护理实践教学很重要,对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护理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职业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体现职业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现有课程体系不能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等问题。从这些问题出发,以现代护理教育模式为基础,借鉴国外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我校的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应注意转变理念,重新制订课程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合理设置各课程模块比例,如增加人文课程的比例、增加护理专业知识、减少医学基础课程、调整实验课的比例、灵活安排课间见习、注重隐性课程设置等,从而构建科学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基础,努力学好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3.1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树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确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临床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由岗位能力出发,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设置课程。打破“三段式”教学模式,突破课程的学科体系,从市场需求、岗位要求和适应行业发展的角度选定课程,兼顾课程之间的联系性[3]。课程设置以岗位或岗位群为主要依据,做到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结合;突出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强化政治素质、身心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3.2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直接对应式:有些工作项目、任务可以单独形成课程;合并式:有些工作项目、任务需要整合后形成课程;分解式:有些工作项目、任务需要分解成几门课程。避免以知识为参照点来设置课程。

3.3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

对教学计划做出相应调整:减少总学时数;减少医学基础课的学时数;增加护理专业课的比例;加大临床实践的比例;增加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比例。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并根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职业能力选择和确定课程内容。根据每一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的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首先确定主要教学课程内容和要求,其次说明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最后明确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4 结语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主,同时兼顾教学、管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调查结果来看,课程设置需要合理调整临床实践教学,以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人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初步总结了当前中职卫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通过对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从课程构建的角度来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闫瑞芹,沈宁,蒋艳.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进展及未来趋势[J].护理学杂志,2005,20(1):75-77.

G526.5

B

1671-1246(2015)16-0110-02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专业课程人文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