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例慢性结肠炎临床诊治分析

2015-02-01李玉香董凤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脾益强的松诺氟沙星

李玉香 董凤华

20例慢性结肠炎临床诊治分析

李玉香 董凤华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及疗效的可靠性。方法 20例病情轻重不同的慢性结肠炎患者, 给予诺氟沙星、强的松、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口服及补脾益肠丸神阙穴外敷治疗, 7 d为1个疗程,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治愈10例(50%), 好转8例(40%), 无效2例(10%)。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及中成药外用治疗慢性结肠炎值得应用。

慢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诺氟沙星;强的松;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

慢性结肠炎也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广义而言,凡是导致结肠慢性炎症的均可称为慢性结肠炎;狭义而言,仅指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病程漫长, 常反复发作,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但20~30岁最常见。常见病因有细菌、病毒、真苞、寄生虫、饮食、抗生素等。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等为主要表现。结肠镜下见肠结膜充血、水肿、糜烂、有散在点片状出血点等黏膜炎性病变为主、具有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的特点,又需与肠道感染、精神因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作者采用诺氟沙星、强的松及中成药参苓白术散与补脾益肠丸内服与外用相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两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病例20例, 全部病历均经结肠镜确诊并排除其他胃肠道疾病的慢性结肠炎患者, 其中男13例、女7例, 年龄25~58岁, 病程3个月~8年, 病性初程度,Ⅰ度病变15例、Ⅱ度病变3例、Ⅲ度病变2例, 人口病历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或干或稀交替便病史, 确诊标准参考2007年济南全国炎症性肠病对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对两院2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 全部给予:诺氟沙星400 mg/次, 2次/d口服, 强的松5 mg/次, 2次口服, 参苓白术散9 g/次, 2次/d口服, 补脾益肠丸6颗/次(至瓶盖内刻度处), 2次/d口服, 中西药之间可间隔1~2 h服, 再另取补脾益肠丸2粒压碎, 添置到已擦洗干净的神阙穴内(即肚脐眼), 外敷一层脱脂棉并以医用胶布或输液贴固定, 晚放至晨起。每晚放至1次, 以上疗法7 d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忌浓茶、萝卜、生冷、辛辣、油腻、腥鲜等。根据病性轻度, 可重复数个疗程, 并鼓励患者用清淡饮食,保持乐观情绪。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大致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加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两院2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 临床治愈10例, 占50%;好转8例, 占40%;无效2例, 占10%。总有效率达到90%。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的一种疾病, 其确切发病病因和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近现有的相关资料上看, 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免疫、遗传、环境、饮食、自由基损伤等因素有关。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中西医结合能起到协同互补作用, 避免单一运用西药过多产生不良反应, 单一运用中药效果也较缓慢的不足与缺陷。

诺氟沙星与喹诺酮等抗生素, 具有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 对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胞包括枸橼酸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变形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都有良好的作用[2]。

强的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治疗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药理作用, 对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因素引得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既可减轻或防止急性炎症治疗, 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 也可减轻或防止验证后期的纤维化粘连, 减少瘢痕的形成, 同时又抑制巨噬细胞核其他抗原递呈细胞功能, 减弱他们对抗原的反应, 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迟发型过敏反应, 减少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数目, 降低免疫球蛋白与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并抑制白介素的形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细胞的淋巴细胞转化并抑制原发免疫反应扩展[2]。

参苓白术散是由人参、白术(炒)、山药、莲子、白扁豆(炒)、薏苡仁(炒)、砂仁、桔梗药物组成, 主要功能是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肢倦乏力[3]。

补脾益肠丸是由黄芪、党参(米炒)、白术(炒)、肉桂、干姜(炮)、补骨脂(盐制)、白芍、当归(土炒)、砂仁、木香、延胡索(制)、荔枝核、防风、赤石脂(煅)、甘草(炙)组成。功能益气养血、温和行气、湿肠上泻、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腹泻, 症见腹胀腹痛, 肠鸣泄泻, 黏液血便等[3]。

神阙穴(也叫肚脐):没有皮下脂肪, 血管非常丰富, 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 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 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 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利”、“久泄”、“久痢”范畴。中医分型有湿热蕴脾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综合疾病特点和各药的特点, 两院通过中西医药物治疗慢性结肠炎证明, 采用诺氟沙星、强的松、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口服及补脾益肠丸神阙穴外用治疗慢性结肠炎获得良效,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膜炎的诊断与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 2008, 28(6):1354.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3] 王玉恩.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应用体会.中国临床研究, 2014(26):1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122

2014-12-22]

162123 黑龙江省甘南县巨宝乡卫生院(李玉香);黑龙江省克山县向华乡卫生院(董凤华)

猜你喜欢

脾益强的松诺氟沙星
补脾益肠丸通过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糖酵解代谢途径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研究
补脾益肺汤联合脐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脾肺气虚型临床研究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RP-HPLC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
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服用诺氟沙星要多喝水
自制山药饮,补脾益肺养阴除燥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IV型伴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强的松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程序化药物释放纳米涂层的构建及其体外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