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跨文化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启示

2015-01-31孔维贵赵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美国

孔维贵 赵颖

美国跨文化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启示

孔维贵赵颖

【摘要】文化因素是医疗实践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应对患者的多元化文化背景,解决医患沟通和种族/民族间的医疗不平等问题,美国医学院校普遍开展了跨文化医学教育。根据目前的中国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客观实际,可以借鉴美国跨文化医学教育经验,进一步拓展医学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以提高中国医学生的跨文化医学能力。

【关键词】美国;跨文化医学教育;中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1 医疗中的文化因素

患者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教育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文化因素决定了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医患沟通模式。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96%的医生认为患者的文化背景“重要”或“非常重要”[1]。过度地依赖医学技术,忽视医疗实践中的跨文化因素,导致了医患沟通时间的浪费、患者的不配合和不必要的医学检查等问题,进而影响了最终的治疗效果。因此,医务工作者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多元文化,熟悉和尊重患者的文化价值取向,结合哲学的、历史的、社会的等综合医疗干预措施,以利于良好的医患沟通和治疗效果。

2 美国的跨文化医学教育

2.1跨文化医学教育的起缘

作为一个“文化大熔炉”的国家,医疗领域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在美国尤其突出。早在20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就开启了跨文化医学教育培训项目。但其发展极其缓慢,在1992年对126所医学院的调查中,只有13所开设了相关课程[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裔和非裔等少数种族/民族人口数量爆炸式增长,种族/民族人口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了患者的文化背景更加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医患跨文化沟通的失败,即影响了医患关系和治疗效果,也加剧了种族/民族间医疗差距,造成了健康服务不平等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反馈到医学教育中,凸显了跨文化医学能力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医学生需要具备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需要具备“以与患者的健康文化理念和实践、患者的首选语言相“兼容”的方式,传达有效的、可理解的和体面的医疗保健话语的能力”[3]。以提供高医疗效果,消除种族/民族间医疗差距问题。

2.2跨文化医学教育的发展

美国医学院校和政府部门对此迅速做出了反应。医学院校积极探索研究课程设置、教育内容和方法。至20世纪末,在122所美国医学院校中,8%院校单独设置文化能力教育课程,87%的院校把文化能力教育以主题方式融入已有相关课程中[4]。现在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在必修课程设置中都开展了跨文化医学教育。2001年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HHS)少数民族健康办公室为此颁布了“文化与语言适用国家标准”,指导医疗中的跨文化沟通。美国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CME)专门制定了标准,强调了医学生接受文化敏感性教育的重要性,阐释了不同的价值观对健康和治疗的影响。还把这些要求作为认证医学院校的必要条件之一。美国医学会(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在其2002年“不平等的待遇”报告中,建议所有医务工作者接受跨文化能力培训,作为消除种族/民族医疗差距的策略之一,把跨文化教育整合到课程体系中。

2.3跨文化医学教育模式及内容

虽然美国医学院校都认识到跨文化医学能力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模式、内容和手段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不相同。哈佛医学院资深教授Betancourt认为有效的跨文化医学教育模式应该是培训一个实用的框架结构,在其内培养医学生跨文化意识,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如何影响患者的健康价值观、健康理念和健康行为。他还强调同一文化内的异质性,避免把同一或相似背景患者健康价值观过于简约化[5]。

目前,跨文化医学教育主流教育方式为概念法(conceptual approach):基于知识的多元文化/文化类型教育,基于态度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意识教育,和基于技能的跨文化教育。前两项为文化主题教育,主要采用知识传授手段,并结合课堂讨论和专题研讨等方式。第三项为临床实践技能教育,主要在真实地临床环境中学习处理跨文化问题的技巧,提高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对19所医学院校的问卷调查中,跨文化医学教育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主要模块:文化基础概念(含文化、个人文化和群体文化等概念),种族主义,医患关系,语言模块(含词汇意义、非语言交际等),特定群体文化内容(含流行病学、传统与信仰、宗教等),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和性取向等[6]。

3 对中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3.1提高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大学英语课程的另一种任务

中国种族/民族构成虽然没有美国那样复杂,但也是一个民族众多、信仰多元、区域文化特征明显的国家,医患间同样存在跨文化交际问题。为了更好地处理在将来工作实践中可能遇到的这些问题,中国医学生同样有必要接受相关的跨文化医学的教育和技能的培训。

当前,国内医学院校的跨文化医学教育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尚未有医学院校单独设置相关课程。在医学生人文素养课程中,有一小部分相关教育内容也支离破碎,缺乏完整性。

对于富含西方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以……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7]。医学院校的教学应该有别于一般院校,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医学情景下的跨文化教学内容,作为一条培养医学生跨文化医学意识和提高跨文化医学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医学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医学背景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3.2医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中美国情不同,两国的跨文化医学教育内容的侧重点必然存在很大差异,但由于医患间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有共性之处。在教育模式和内容等方面,我们仍可以借鉴美国跨文化医学教育的经验,结合大学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的实际内容,在完成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一般性内容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医学背景下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内容。

在文化基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拓展文化和跨文化的相关定义和概念,特定族群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行为模式等文化背景知识,健康、医疗和文化间的关系和健康文化体系等。例如,在对比中西方对待死亡的态度的差异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医疗情景下的跨文化沟通问题。在西方,告诉患者疾病真相是战胜疾病的关键;而在中国,告诉患者疾病真相往往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语言模块是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可以深入拓展医学背景下跨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词汇语言点的教学中,对中英词汇文化意义的异同多做分析,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里的意象差异。比如,在西方文化里猫头鹰象征着聪明和智慧,而在中国文化里,猫头鹰则是象征着“死亡”和“厄运”,“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我们继续在课堂内展开启发式讨论,设想患者看到了猫头鹰并对其产生了消极心理暗示,医生该如何处理患者的这些心理问题。

在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教学中,在讲解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之后,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延伸医学情景下的非语言交际跨文化问题。比如,两个人谈话交流时,在美国黑人文化里,出于礼貌不能直视对方的眼睛;而在白人文化里,直视对方则表示真诚。如果谈话双方来自不同种族,良好的愿望也会造成跨文化的误解。我们可以就医患沟通中的目光接触等非语言交际跨文化问题开展进一步课堂讨论。

在讲授有些地区伊斯兰教严禁异性身体接触这些宗教信仰和性别方面文化背景知识时,我们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医学检查时,如何更好地处理医患异性身体接触问题。

诚然,拓展医学背景下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内容,即受到教学容量的限制,也受制于大学英语教师医学专业知识储备的欠缺。它不可能涵盖跨文化医学教育全面内容,甚至只能涵盖一小部分内容,但它能起一个引导和开示的作用。医学生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在学习和了解一定的跨文化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之后,在医学生未来的医疗实践中,能够利用已经习得的跨文化交流模式,正确处理在中国情景下的医患跨文化沟通问题。

参考文献

[1] Weissman JS,Betancourt JR,Campbell EG,et al. Resident physician’s preparedness to provide cross-cultural care [J]. JAMA.,2005,294:1058-1067.

[2] Lum CK,Korenman SG. Cultural-sensitivity training in U.S. medical schools [J]. Acad Med.,1994,69:239-240.

[3] Office of Minority Services. National standards for culturally and linguistically appropriate services (CLAS) in health care [Z]. Federal Register,2000,65:80865–80879.

[4] Flores G,Gee D,Kastner B. The teaching of cultural issues in U.S. and Canadian medical schools[J]. Acad Med.,2000,75(5):451-455.

[5] Betancourt J R. Cultural competence and medical education: many names, many perspectives, one goal[J]. Academic Medicine,2006,81(6):499-501.

[6] Dolhun,Eduardo Pena.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in U.S. Medical Schools: Development of an Assessment Tool [J]. Academic Medicine,2003,6:615-622.

[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7.

作者单位:271016泰安,泰山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项目编号:XZ2013024,项目来源:泰山医学院;(2)基于人文素质教育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3GG174,项目来源: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The Thinking From America Cross-cultural Medical Education to the Cross-cultur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in Chinese Medical Schools

KONG Weigui ZHAO Y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Culture plays the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has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healthcare outcom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such problems and reduce the healthcare disparities, the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education was developed in most of America medical school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America cross-cutural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current education situtaion in the Chinese medical schools, the cross-cultural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can be expanded in the medical situtation and takes the responbilitie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Key words]U.S., Cross-cultural medical education, Chinese medical colleges, Cross-cultural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基金项目:(1)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跨文化医学视角,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0.013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0-0019-02

【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H319

猜你喜欢

美国
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