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大学实习课程设置探讨——基于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的个案分析

2015-01-31胥郁

职教通讯 2015年30期

德国大学实习课程设置探讨——基于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的个案分析

胥郁

摘要:受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影响,德国大学的实习课程设置也独具特色。以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实习时间灵活,内容涵盖全面,实习评价结合书面报告与口试,并有志愿服务等补充方式。通过对该专业实习课程的梳理与归纳,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在政策层面建立和健全相关实习制度;在实习规则层面考虑校际差异,注重细节,突出特色;在实习评价层面应注重过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

关键词:德国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服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JK014CZY085)

作者简介:胥郁,男,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旅游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大学生实习——很多时候与实地工作(fieldwork)等同,是指其以学生身份,直接或间接参与生产、流通或服务过程,将自身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1]通过实习这种经验式的接触与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整合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还可以开始学习如何具体地应用,同时,亦获得更多的责任感。因此,无论从何种角度考察,实习在构筑完整教育体系中都承担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些年来,德国双元制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也掀起了对德国教育现象研究的热潮。这其中,有关德国大学实习制度的解读成为不少学者(如赵刚明、刘敏等)关注的议题。但这些研究都侧重宏观叙事,多从概念入手展开现象描述,缺乏具体的典型样本分析,最后的结论建议很值得怀疑。[2-3]

近10年间,德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该国的文化与行政管理、文化创意产业课程亦如雨后春笋般增设,但德国大学自该专业创立之初就极为重视其专业课程建构,明确将课程分为学理的知识与实务的技能两大部分,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必须深入相关工作场域进行实践锻炼。对德国大学的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而言,实习被认为是一种认知与执行力结合的学习过程。为此,本研究欲以笔者在德国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为期一月的参观考察为依据,就其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课程设置的内容、特征展开具体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的放矢,也希冀从该专业实习课程设置的解读中,获取对校企政多方有益的合理化建议。

一、德国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制度背景

德国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兴起与该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无关系。2010年,《德国文化创意产业》(Culture and Creative Industriesin Germany)报告指出,该年德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值高达70亿欧元,且每年保持3%的增长幅度,与之相比较,作为德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工业仅有0.3%的增长。[4]而放眼全欧洲,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洲各国产业工人雇工数锐减,而同期从事创意产业的人员却在以1.85%的幅度快速增长。截止2012年,欧盟国家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约有570万,约占欧盟就业人口总数的3.2%,其中,德国文化从业人员约有130万,占全国就业人口的3.4%。德国文化产业的繁荣源于德国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一组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民众每年参与文化活动的情况为:收看和收听文化节目者居78%,阅读书籍的达81%,参观历史纪念碑的为65%,看电影的占53%,参观博物馆或美术馆的有48%,听音乐会者占42%,到公立图书馆的有28%,进剧场看演出的为37%,欣赏芭蕾舞剧或歌剧的则是19%,其比例远远高于欧盟各国平均水平。[5]由此可见,文化事业与文化活动在德国正如朝阳般兴盛,增长态势明显。活跃的文化生态除了需要各类才华横溢的艺术创作者,亦需要“量”与“质”兼备的从业人员来提供文化服务。就文化项目来说,各类活动(包括演艺节目、展览、节庆等)的策划、营销、预算评估、赞助、产品授权等方面,都需要文化行政管理人员来统筹安排并执行,倘若这些人才短缺严重或是专业度不够,都会极大地制约整个文化生态的良性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其目的和宗旨即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应需之才,正是为了满足文化市场的客观需要,为了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德国大学的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才会应运而生。

二、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课程介绍

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在德国也属于新兴的跨学科专业,受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影响,该专业自开设之日起就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侧重了解,实践讲究熟练,以“行动导向学习”来组织教学。德国不少开办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都要求学生必须至文化机构——真正的工作场域实习,而不能以校内实训代替。

德国大学实习方式多样,归纳起来普遍存在三种形式:(1)必修实习(Pflichtpraktikum im Studium),即在学业课程中必须完成的实习课程,一般面向综合性大学学生而言,时间通常为6周到6个月不等。必修实习亦包含两种,一是Topping教学,只在最后一学期或学年;二是三明治式教学,不过这一形式多用于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在综合性大学(Universit t)中并不多见。(2)实践学期(Praxissemester),对象主要以应用技术大学学生为主,实习时间是基本课程衔接主要课程(Grund-und Haupstudium)时的一整个学期。(3)志愿实习(Freiwilliges Praktikum),志愿实习可分为大学入学前、学习中及毕业后三种,入学前实习又称为热身实习,目的是为了申请学校,毕业后实习则是为职业入门做准备。成立于1995年的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即采用上述第二与第三种相结合的实习方式,该专业以“至少有一次为期半年的文化机构的实习经验”为入学申请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实习课程细则

实际上,随时间和学生情况的变化,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课程设置也一直在做相应调整与改变。首先,从实习时间的安排来讲,2010年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之前该校入学申请必须有“为期半年”的入学前实习,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与入学考试相冲突,因此,后来学校通融让学生未完成的实习周数累积在第5学期一并补齐。再如,实践学期的安排,2010年前安排在第4学期,此时学生方才二年级,仍处于基础理论学习阶段,知识系统尚未完全构建,思考也不够成熟。而后,校方将实习时间统一调整至第5学期,此时学生进入大三,其成熟度及判断能力逐渐增长,对于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如营销、公共关系、策划等)愈发清晰,也较为明白自己想要申请的实习岗位如何。其次,对实习任务的要求,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该校要求学生入学后自第1学期起至第3学期止,必须与其他同学组成团队小组,执行一个包括从构思、策划、筹款乃至营销的完整方案、活动或展览等。该专业的实习规范具体包含如下内容:实习岗位;实习单位许可、实习时间及实习范围;实习期间学生身份;实习评价方式;实习认定;实习未通过时的补救措施;实习抵免办法;实习细则的适用范围。

学生在申请实习前必须先将范本格式的实习策划书(含实习单位同意书)与实习合同交给学校,实习变更需在实习开始2周后提出申请。实习期间实习生继续保有学生身份,所有权利与义务等同于其他在校学生。

(二)实习评价

该专业的实习评价分为书面报告与口试两种,各占一半实习分数。书面报告需在开学后4周内提交,内容涵盖实习基本资料(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辅导员、实习指导老师)以及如下实习条目:实习期望(为何选择该实习岗位?如何找到该单位?);实习机构简介(组织形式、成立宗旨、财务状况、人员编制、组织任务、发展现况与问题以及未来趋势等);描述实习工作岗位、任务及承担责任;描述并说明工作方法(分工或团队合作);实习成果与建议,也是实习报告中最重要、最有价值之处,实习生需从实习单位、文化与管理专业及自身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口试又含口头汇报及答辩,口头汇报的题目为固定形式,统一为“自实践返回——实习生报告”(Aus der Praxis zurück-PraktikantInnen berichten),自述由实习申请、实习期间至实习收获的完整过程;答辩则为随机抽取一个与实习相关的专业问题,比如实习时音乐节演出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做危机处理等。

若实习未通过,则所有实习评价过程需重新来过,除特殊原因外,有且仅有一次重新评价机会。假如实习生请病假长达3周,需在将来补足实习周数。病假不够3周,则不必补齐,只需出示医生证明即可。当然,如果学生有文化工作相关实践经验,也可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抵免申请,而文化工作的认可,则必须依照学校公布的规范。抵免学分者仍要提交书面报告及进行口试,内容以自己相关文化工作的经验为主。

(三)志愿服务

2010年,该专业修订的新的实习方案取消了学生必须海外实习的规定,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即便是针对入学考试前必须有至少6个月的实习经验的资格规定,学校也允许了一个例外——即学生参与了志愿服务可抵免。“志愿社会服务年”(Freiwilliges Soziales Jahr)是德国大学中一种特殊的实习方式,一般来说,其服务时长长达一年,参与过程较完整,接触项目较深,比一般的实习效果更佳。“志愿社会服务年”可视为一种劳动体验的“空档年”,参与者在这一年中暂停学业或工作而进入社会服务机构,提前认识该服务机构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方式,以此思索将来是否向该专业领域发展等。

志愿服务参与者可选择向剧院、博物馆、青少年艺术学校、图书馆、媒体暨文化中心等文化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年龄限定为16-27岁,性别不限,服务时间从每年9月1日起共计12个月(至少6个月,最多可延长至18个月)。以柏林所属地区为例,参与者每月可从“志愿社会服务年”的主管机构领取280欧的服务津贴(食宿补助),并享有社会责任险。若未满18岁,仍保留领取儿童津贴(Kindergeld)资格。另外,还有25天的参与研讨会或工作坊的进修机会、26天年假、一份关于服务任务与工作能力的证明。不但如此,该主管机构还会专门安排人员关心和照顾每一位参与者,并为他们联系服务机构。

(四)实习过程监督

由于学生实习分布于德国各大城市,甚至远赴海外,出于经费和时间考虑,专业教师无法照顾到全部学生。倘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抑或是有所疑惑,仅可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与老师联系,不过,学校并不会主动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只是校方会举办实习前说明会,向学生说明在实习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也借此机会解答学生有关实习的问题。总的来说,在实习课程里,校方扮演的角色是倾向不介入。

三、结论和建议

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历经多年发展,在实习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实习理念上,就是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时刻关注学生情况的变化,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根据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和修订实习计划,做到政策制定的与时俱进。而在实习课程的具体实施方面,注重从培养学生技能入手,强化实践场域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效果,不仅在“质”的方面规范了实习课程设置内容,而且在“量”的方面也制定了详细且具操作性的实习评价机制。同时,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正是由于德国政府对实习生群体的关注和资金投入,才使越来越多的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能够进入到文化服务机构,进行有补贴有休假的文化岗位实践锻炼,从而为今后的正式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师夷长技以自强,通过对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课程设置的梳理与归纳,提出如下三方面建议。

(一)政策层面

事实上,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课程规则的出台,有德国社会发展的深层背景。2005年,德国《时代》周刊记者马蒂亚斯.史托尔兹提出“实习世代”一词,指出在欧盟高失业率下,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严重失衡,不少年轻世代(主要指大学毕业生)无法毕业即就业,仅能到各机构不断实习,而不能谋到一份正式的工作。这样,实习也就失去了原有“教育”的含义,而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一现象逐渐引起欧盟国家的重视,不少专业人士呼吁建立“公平实习”的环境,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各国开始着手制订相应的政策法律,以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因此,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实习课程,实际是遵从德国工会联盟青年部推动的“公平的实习”的倡议,该倡议经过后续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于2009年通过立法来确保了实习生的权益。同时,德国工会联盟青年部还推动成立了实习管理专业委员会,执行实习单位的级别认证,不仅帮助评价该实习单位是否适合学生实习,还定期以评测报告形式来监督实习单位,从而有效保障了学生在实习场域的权益。

(二)实习规则层面

尽管对实习生权益的保障有统一的政策定义,但不同学校间的实习规则应体现差异。例如,德国不少大学的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2-3次实习,但由于每校所联系实习单位的服务性质和工作时间的不同,使得不同实习单位学生的实习时间存在差异。据了解,与波茨坦应用技术大学文化与行政管理专业不同,不莱梅应用技术大学音乐与文化管理研究所就针对该情况适时做出调整,将原来2次实习、每次至少120小时,更改为1次实习、至少240小时以上,这也是便于研究生能有充裕的时间展开专业实践学习。在设计实习课程方式时,可以参考德国双元制做法,采用“项目工作”、“小组合作”等方式[6],结合“问题情境”开展讨论或是进行口述实习报告,由此来考察团队合作能力。

另外,在实习细则方面,还应制订国内外局势紧张、特殊疫情或发生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时终止实习或变更实习的办法;针对学生的疑虑,如现职工作能否减免实习、有偿或无偿的项目可否等同于实习等,都需在实习制度中加以说明。

(三)实习评价层面

实习应当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历程——即培养学生实战经验、激发创新思考、积累人脉以及自我学习等,所以,评价机制的设置,不能仅看重学生的实习成果,更重要是应关注在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可以尝试采用由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单位老师共同参与给定的报告式成绩评价(Berichtszeugnis),也就是说,学生实习的表现评分由学生自己、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老师三方以共同的指标来评定。具体内容可包括五个方面:(1)学习态度,即指虚心接受新事物、新想法,并尝试新做法;主动学习,能认识自身能力的不足,愿意积极加强或改善;(2)应变能力,即指遇紧急或突发状况时可迅速反应,在职权范围内解决问题,并主动通报,及时向实习指导老师或实习单位老师反映;(3)沟通能力,即指能清楚表达个人意见,也能试着倾听他人的观点,进而做有效的双向了解与互动,寻求共识;(4)自我管理,即指每日准时,富有责任心,能掌握工作进度,具有合作精神;(5)实习成效,即指熟悉且按时完成实习单位所下达的任务,且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明显的提升,缺点或不足有具体的改善等。

参考文献:

[1]雷世平,姜群英.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习制度研究[J].职教论坛,2012(25):8-11.

[2]赵明刚.德国大学的实习制度探析[J].教育评论,2010(6):163-165.

[3]刘敏.国外大学生实习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2):112-115.

[4]Arts Management.Arts Management Newsletter:Cultural PlanningandtheCreativeEconomy[ED/OL].[2012-03-11].http://www.artsmanagement.net/index.php module=Newsfunc=displaysid=1569.

[5]Eurostat Press Office.Cultural statistics:2007 Pocketbook[ED/OL].[2007-11-05].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cache/ITY_OFFPUB/KS-77-07-296/EN/KS-77-07-296-EN.PDF.

[6]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