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LP运用于中职问题学生工作初探

2015-01-31向先

职教通讯 2015年29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中职学生

NLP运用于中职问题学生工作初探

向先

摘要:青春期孩子共性是叛逆,叛逆特别容易衍生出问题行为、问题心理等症状。中职学校的学生就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大多数又为学习上的后进生,这些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难度特别大,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成为中职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NLP技术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为班主任处理问题学生工作提供了一套简洁快速高效的处理方式。

关键词:NLP;中职学生;问题学生

作者简介:向先,女,湖南农业大学2013级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NLP的研究

(一)NLP的来源

NLP学是由美国学者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尔于1976年创立于美国加州大学。这两位学者整合了三位心理学家的理论,即弗里茨皮尔斯(F.Perls)的完形治疗法(Gestalt Therapy)、米尔顿埃里克森(M.H.Erickson)的催眠治疗法(Hypnotherapy)和弗吉尼亚萨特尔(V.Satir)的家庭治疗法(Family Therapy)。所以,在NLP的理论及治疗技巧中常常看到上述三者的影响。NLP疗法是在完形疗法基础上,结合催眠疗法的暗示方法和家庭疗法的语言技巧形成的。它是一种操作简单的,并正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NLP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NLP简快心理疗法为心理咨询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NLP为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的缩写,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译为“身心语法程序学”,是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它包含了传统的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及语言学和人脑控制学。[1]

(二)NLP的12条假设[2]

NLP的12条假设为:(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2)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3)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4)我们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所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5)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9)每个人都具备使自己快乐的资本;(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门最能影响大局;(11)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

(三)NLP处理事情的步骤

1.接纳。不管因什么事使得对方出现不良情绪,都假定该事对对方的重要程度很高,对方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恰当的,应该接纳对方的情绪状态,做到不挑战、不质疑、不否定、不批判或不忽视。比如,可以说一些话来表示对对方情绪的肯定:“看到你这样悲伤,一定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可以告诉我吗?”,“我感受到你十分愤怒,可以告诉发生了什么事吗?”或“你的表情告诉我,这件事对你的打击一定很大,能告诉我你的感受吗?”,等等。即处理事情之前先处理情绪。

2.聚焦。处理完对方的情绪之后,应该聚焦在问题的解决上面。即在与对方的谈话中找到使当事人发生情绪变化或困扰他的中心事件,对方最关心的是什么?最亟需解决的事件是什么?然后,循循善诱把重点引到中心事件上来。

3.沟通。聚焦到中心事件后,开始进行沟通,这里的沟通是指围绕“怎么解决问题”这一中心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流与探讨。判断沟通是否有效除了看主动方说了些什么,更要看对方接受了什么,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反应,NLP强调的是“道理好不如效果好”。比如,老师上课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老师讲得有多精彩,更在于学生最终到底吸收了多少知识。如果一个班全班50个学生,上课时有40个学生在低头玩手机,那说明这堂课的讲课效果接近无效了。所以,沟通没有对错,只分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

4.选择。即聚焦到事件本身后,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方法不应少于三条,然后选择最佳的一种方法执行。在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论是寻找方法,还是选择方法执行,都应该由当事人自己亲自作出决定,老师只能起引导作用,不能代替当事人做任何决定。

二、关于“问题学生”的研究

(一)“问题学生”的概念

“问题学生”是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出所允许范围的违反一定学校规则或者社会规范的学生个体。也就是说,行为主体出现的问题行为足以影响其自身或他人的正常学习生活以及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经常制造出“麻烦”的学生个体。[3]“问题学生”以前在国外也有相应的词汇:“problem Students”,如今也有国外学者称之为“troubled Students”,即“麻烦制造者”。“问题学生”不同于后进生,除了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之外,优秀生有时也可能发生问题行为,而“问题学生”则是对学生的一种总体评价,他们往往有较多的问题行为,这些行为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纠正,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形成心理缺陷甚至心理障碍,很容易转向违法犯罪。[4]

(二)“问题学生”的类型

1.暴躁易怒型。这类学生很容易被刺激,一旦感觉到被挑衅、侵犯很容易动怒动粗,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也是很多青春期阶段的学生会常有打架斗殴事件的原因之一。

2.自卑抑郁型。这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收获的关心和爱太少,或完成某些事情的成功经验过少,累积了过多挫败的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导致自卑感的生成。

3.沉迷网络型。这类学生因学业上的无力感,父母陪伴的时间过少,自身的好奇心大,网络世界的诱惑等因素极易对网络世界沉迷,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4.早恋型。这类学生因青春期的萌动,对异性产生了好感,随着好感的加深而产生恋情。很多早恋者情绪不够稳定、易冲动、由此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少部分人还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与异性发生性关系。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差,往往无心学习,成绩下降。

三、NLP处理问题学生工作的案例——愤怒的小昊

某中职学校有一个学生叫小昊,在一个商场里顶岗实习做收银员。一天,一个顾客买了商品后要求退货,小昊告诉他按公司规定这类商品是无法退货的。但顾客坚持要退,双方僵持不下,在顾客不断激怒和羞辱下,小昊发怒了,言及要打顾客。这名顾客更加恼怒,大声吵闹说商场不止商品有问题,工作人员的态度还很差,并威胁说要在报纸上谴责商场,网络上也要曝光,更要叫电视台的人来报道商场工作人员如此恶劣的态度。商场为了息事宁人,只好通知学校,让小昊的班主任和就业指导人员来现场协助处理该事件。小昊的班主任恰好学过NLP这样一门技术,于是他用NLP技术解决了这起事件。

班主任来到商场经理办公室,看到站在角落有点愤怒又有点懊恼的小昊,倒了一杯水给小昊,并对他说:“来,小昊,先坐吧。我们坐着聊聊今天的事情。”一开始,小昊无动于衷,班主任就主动走到小昊旁边,拉着他的手,让他坐到椅子上。接着班主任说:“小昊,老师过来的时候大致了解了今天发生的事情。老师知道,孩子你受委屈了。”小昊沉默。班主任:“告诉老师,你有没有受伤?”小昊:“没有。”班主任:“没受伤就好,老师很担心你。小昊:“那个顾客太欺负人了,商场规定那类商品无法退货,我不给他退,他就骂我。”班主任:“老师支持你的做法,你坚持的是商场的原则,这样很好。但那个顾客后来为什么更加愤怒地大吵大闹呢?”小昊:“他骂得实在是太难听了,我被逼得愤怒了才说要打他的。”班主任:“你说要打,那真的打了没有?”小昊:“没有,我们两个都被人拖住了。”班主任:“没有打成说明性质还不是特别坏。你不给他退商品是对的,你坚持了商场的原则。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你后来的言行?”小昊:“那人骂人实在是太难听了,是个人都受不了…可能我后来也不该说那样的话,不该那么冲动。”班主任:“很好,你现在有了反省的思维,老师很高兴。但这个事情总要解决的,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小昊选择了道歉。小昊说认为自己后来的态度和言行确实有不当之处。在小昊作出选择后班主任老师肯定了小昊的行为,并称赞小昊成长了,懂得了反省自己,可以做到改善自己的言行了。

以上的交流过程包括NLP技术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接纳。一开场班主任并没有责问和批评,而是小给小昊倒水,并拉小昊坐下说话。让小昊坐着而不是站着是为了缓解小昊紧绷的神经,缓冲小松的对抗情绪,也给小昊一种“我们是平等的”暗示,在一定程度上解除小昊的戒备心理,为开展接下来的谈判工作营造好的氛围。并且,真诚地关心学生,班主任最先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受伤,这是接纳小昊的情绪,接纳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第二步:聚焦。班主任通过对小昊坚持商场原则的行为表示肯定,将话题引导到中心事件上来,缓和小昊的情绪,这两个步骤的进行成功的缓解了小昊的戒备心理,使一开始有愤怒情绪的小昊慢慢舒缓下来和老师说出心里的感受;第三步:沟通。班主任开始围绕问题的解决这一中心,开始与小昊进行交流与探讨,让小昊自己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NLP的前提假设中有“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所以,班主任不可能改变小昊,能改变的小昊的只有他自己,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当事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反思并自己提出改善的建议。NLP也坚持“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因此,在NLP的第四步骤“选择”当中就要引导当事人提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步很关键,双方共同探讨找出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后,教师不能替当事人做选择,当事人必须自己做出选择,当事人做出了决定,因为当事人要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而负责。

四、NLP技术对问题学生工作的处理

(一)尊重学生,真诚地关心学生

问题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关怀,在处理他们的事件前应该先接受他们已经惹事了这一事实。NLP强调处理问题前先处理情绪,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就不要再一味地责备埋怨他们,先接受他们的情绪会使事情更容易处理。无论他们犯了什么错,在沟通时,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要高于对事件的关心,这会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与关心,教师再加以引导使之自我反省,容易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并自己做选择

NLP假设“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是说能改变自己的只有其本人,外界只能起影响作用。首先,如果在学生惹事之后,简单粗暴地以安排或命令的方式让学生为犯过的错接受惩罚或强制性要求其做出行为上的改变,学生表面上可能接受了教师的教导,但内心却并不一定真的信服,事后极易再犯毛病,这种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其次,学会承担责任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必修课程,老师不应该剥夺学生这一自我成长的权利,应当留有适当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反省,引导他们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教会他们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承担责任。

(三)肯定学生,加强解决结果的有效性

教师在与问题学生沟通时,需要注意,若要批评学生,最好只讲要求和想法,不上升到人格的评论。而表扬学生时,除了讲事实和赞美,可以上升到对人格的表扬,这样会给学生更多的满足感和自信感。这种少否定多肯定的沟通模式会使得学生拥有越来越多的正面力量,这样的力量足以使学生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日常行为,使学生的问题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中莹.NLP简快心理疗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2]李中莹.重塑心灵[M].武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3]高旭灿.中学“问题学生”教学干预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霍丽娟.“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责任编辑秦涛]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中职学生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正本还需清源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