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5-01-31丁黎明,张彩云,丁亮

职教通讯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职业教育变化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丁黎明,张彩云,丁亮

摘要: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正向着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新变化,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要因势而变、与时俱进。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有效采取应对措施,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适应经济建设与职业教育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新战略,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变化;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K2015A743);2014年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程中高职院校的困境与出路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499);2013年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就业视阈中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3jyxm344)

作者简介:丁黎明,女,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目前,教育部正在引导并推动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着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哪些新变化,面对职业教育新形势高职院校专业如何发展等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并努力探索解决措施,对高职院校成功驶入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变化的快速发展之道,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一)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新时期,由于经济转型,产业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数量、质量、规格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受到了新的挑战。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必然产生对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80%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必然产生大量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因偏重基础学科和理论研究,“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很难满足企业、行业一线科学技术的要求,这时应用技术型高校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起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进入职业教育发展的快速时期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将会猛增,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数据,到2020年,我国将需要1.42亿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处于生产建设一线的劳动者如果技术技能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职业岗位将面临2400万的供应缺口。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调整目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部分高等院校从原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分化”出来,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并与普通高校并行发展,为经济社会输送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必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肩负起时代的使命,紧扣“应用”,立足“服务社会”,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职业教育的最大“亮点”。

(三)深化职教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

职业教育是一种联系经济社会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要紧密联系企业行业及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闭门造车”决不能实现。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校企合作被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是职业教育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在二战后选择了以企业为本,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为德国经济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被德国誉为振兴国家经济的“秘密武器”。借鉴欧美等国家的成功实践经验,职业教育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广泛深入,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密切加强,只有背靠企业,才能贴近市场。

(四)形成现代职业教育的完整体系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从办学层次看,高职缺少本科,职业教育不能顺畅流动,是个“不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这种“不完整”还体现在缺少职业本科层次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本科阶段,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道路,打通职业教育内部从中专、专科、本科到研究生互通的上升渠道,引领我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从办学关系看,应用技术型高校可以同时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和在职技术技能人员中招生,沟通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了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依据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求规律设置专业

加强对经济转型发展的研究。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发展、创新为生命线,做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落实创新。依托企业、行业,跟着市场走,围绕市场转,跟踪调查,确定市场人才需求。[1]寻找切入点,与市场经济接轨,主动寻找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人才、新专业,进一步开创专业发展新局面,并由学校各方面发展的综合实力定位,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布局。经济的转型发展是通过产业的转型发展来实现的,反映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经济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变化。因此,对经济产业发展表现的准确而全面的把握,即是表达对专业调整与设置的充分把握。

根据经济学产业发展周期理论,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周期都有孕育期、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五个主要阶段。高职院校要深入产业发展周期研究,充分了解各种产业处于发展周期的哪个阶段,把握产业发展周期的这些规律性的主要阶段,就可以把握专业设置的领先机遇,使专业建设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产业与专业两者一般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1)教育培养专业人才需要一个过程,这是由教育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学校从开始着手专业设置到最后将培养的专业人才输送到社会经济产业岗位,一般需要五或六年的时间,因此,专业设置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准确需求;(2)产业发展具有周期性,这是由经济的自身性质决定的。根据产业研发产品的发展规律来形成专业设置开发体系,及时掌握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发展的应对之策,就能做到变中求稳。[2]

(二)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要求规划专业布局

加强在行业调整的产业投资力度,这些结构性的产业领域都是经济结构调整中将要重点扶持的领域,也将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社会的重视而会快速发展。这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必然会对需求市场现有人才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依据这些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原则进行高职院校的专业规划。(1)需要大力支持发展的专业。如果某个产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或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即使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原因而暂时受到一定的影响,也可能是相应的企业还没有显示出猛烈的发展势头,但该产业整体有技术改造升级的潜力,其对应的专业可作为发展的重点;(2)需要保持稳定发展的专业。如果某种企业行业处于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其对应的专业可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也可是行业之间通用性较强或复合型的专业,当某个行业不景气时,可以很快转移到相近的其它行业,因此,相应的专业也可以保持平稳发展;(3)需要逐步淘汰的专业。如果企业行业处于产业发展的衰退期,即使社会经济人才市场仍有一定的需求,学校也要对相应专业实施少招或停招政策。

(三)按照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要树立品牌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关键是特色专业。高职院校对外输送的是学生,但实质上生产的“产品”是“专业”,特色学校的品牌专业既是学校吸引生源的招牌,也成为毕业生就业竞争的优势。特色专业要具有其他学校不可取代的培养人才个性,专业类型在社会需求中占有较高的优势,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些明显的、独特的质量优势,别人取代不了的特点,特色专业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专业优势或者专业内涵建设的优势。如果某个专业在某个领域或区域是唯一仅有的,那么这个专业就具有专业优势;或者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或某种技术、能力总体上高于别人,那么这个专业也具有专业优势。明确特色专业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力,才能真正在创建中挖掘专业特长或创造独特个性,彰显个性特色,为特色专业创建创造条件,寻找这个优势并把这个优势做好做强,尽量取得不可替代的地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按照专业群建设原则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区域环境、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和企业行业所需的岗位群,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从专业群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合理布局学院的专业建设,选择社会需求量大,办学基础好,师资队伍力量强的专业,作为专业群的核心专业,以此辐射带动相近专业的共同发展。[3]专业设置与建设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社会职业岗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现代产品的种类、性能、用途等多种多样,产品本身及制造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知识早已超出了专业范围,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遵循专业群建设原则,避免专业设置的同质化,注重专业宽化(专业覆盖产业链或岗位群)、专业综合化(专业跨学科)、专业实体化(专业形成产业基地)的发展趋势,避免新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五)按照职业岗位变化需求科学规划专业设置

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职业岗位在数量、质量、规格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必须重新审视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努力消除二者相脱节的局面。做好专业设置和管理工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改造传统专业,压缩和淘汰就业率低、招生差的部分专业。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和要求,不断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强对重点建设专业和重点建设课程的遴选,并对在建的重点建设专业和重点建设课程进行检查和评价。积极培育“中高职衔接”的办学特色,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综合报告,分析各对口专业的发展状况,淘汰生源差的专业,做好中高职专业对接。围绕地方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工业园的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有优势的特色专业。根据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及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在原有专业设置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专业的开发与调整,不断开设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逐步形成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多学科类经管、社科、艺术、服务等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4]

三、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符合经济需求与职业教育规律的专业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受到的影响、遇到的困境、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些是认识上出现的错误或误解导致的。高职院校专业改革的步伐已经落后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步伐,只有通过改革,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一起走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不能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进程中,面对职业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面前,表现出“不适应”,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加大扶持政策以外,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必须构建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科学发展观把外部客观环境与内部实际状况结合起来,把国家教育总的发展战略与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结合起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综合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发展新问题。[5]结合高职院校各自的优势,在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建立有利于良性发展的专业发展新战略,最大程度地发挥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应借乘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改革之风,立足地方,面向市场,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彰显个性,办出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自身模式的专业发展之路,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5):11-13.

[2]邵庆祥.论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9(1):77-78.

[3]赵清海,李建婷.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4,(26):23-24.

[4]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5]沈苏林.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政策分析及实施建议[J].职教论,2011(10):16-19.

[责任编辑李漪]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职业教育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