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效果的探究
2015-01-31王丽红
王丽红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工学结合”模式下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效果的探究
王丽红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的分析,对较长时间内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科学安排“工与学”课程设置,“以工促学”“以学解疑”发展方向,提出了有效培养模式和考评方案。
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提出多年,被广泛应用于职业类教育教学中,在促进高职院校转型发展,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迅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种作用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工学结合”体制不完善,“工与学”结合不紧密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效果的发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重要转型期,国家实施高等教育的研究型与应用型分离[1],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仍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此为契机,深入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更加具体、完整、实用,仍将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工学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工学交替”安排设置不科学
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践教学安排上,还处于较大跨度的穿插,学生需要学了很多理论内容之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学生没能实现通过形象的实训认知降低理论学习难度目标,也不能达到实践促进理论应用能力提升的目的。没有实现理论知识与简单易行的实践环节的灵活互动,从而影响了“工学结合”效果的最大限度发挥。
1.2 “以工促学”作用发挥不明显
校外课程实训是对一个专业、多个学科内容的总体实训,是对校内实训的补充。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实训的具体安排上,还普遍存在缺少对需要实训内容必要的总结和筛选,导致需要实训的内容得不到充分实践,低端实践内容重复较多,占用学生时间。还存在由于受实训现场所处工序阶段限制,实训场所难以满足要求,由于多次安排怕麻烦,而人为舍弃实训内容的现象,致使工“以工促学”的作用大打折扣。
1.3 “以学解疑”和知识引申拓展作用不够
由于对学生参加实训时组织和培训不够,学生在实训中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对不上号”,实践完成后,学生不能发现新问题,以实践为前导进行知识引申和拓展而提升学习效果的教学意图难以实现。还有很多课程将实践环节安排到最后,学生完成课程实训后就进入下一学科的学习,缺少实训后的解疑和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大大影响了实训教学效果。
1.4 顶岗实习中“工而不学”现象普遍存在
高职院校普遍推进的“2+1”顶岗实习中,大多数院校是把学生整学年交给实习企业,企业对学生“用大于教”,大多数学生变成了企业的杂务人员,接触的技术内容有限。这种既接触不到技术问题,又缺乏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指导的状况,除了对学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确实有限,是工学脱节的另一种形式。
1.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尚不完善
在“工学结合”上,对在校学生的培养是“先学后工”的方式,这种方式在社会需求多元化和人才教育终身化的大趋势下,将不再适合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当前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已工作技术人员的再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将具有广阔市场,“先工后学”的教育还没有广泛开展起来。另外,对于在校学生管理也多采用连续性学习的方式进行,随着国家实行学分制改革,推行学分互认和放宽就业年限,我们的间断式学习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的高职教育灵活性和多样性还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6 实践教学考评不系统不严格
在课程实训和顶岗实习中,很多院校没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考评机制,存在实习缺少学校统一监管,教师缺少责任压力,企业负责人员没有热情动力,学生有捷径可走、有空子可钻等问题,造成对学生实习考评不科学、不严格。由于考评手段的落后,在对学生实习的考评中,存在考评不科学和指导不及时的现象。这些问题都直接造成了学生实习效果下降。
2 提高“工学结合”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的思考
面对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都需要高职院校要继续坚持“工学结合”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这一宗旨不变,以更加务实有效的态度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工学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其工学相互促进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1 实现“工”与“学”的合理穿插,良性互动
“工学结合”的优点之一就是通过工作过程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的直观性,从而降低认知难度,提升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进入专业课教学环节后,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训紧密穿插。这样做也并不十分复杂,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进行事先更为细致的课程设计,相关教务人员的资源调配即可实现,而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却会得到较大的改观。
2.2 保证校外实训内容全面和充分实践
在校外进行的课程实训中,要对课程实训安排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必要的培训,才能保证实训效果。一方面,要做好实训内容的总结的筛选,了解所到实训单位的具体情况,以确定需要参加实训企业的数量,争取在最少的企业、最近的距离内完成最多的内容,为实训赢得时间。另一方面,要加强参加实训学生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实训的基本常识、基本方法,加强安全知识和纪律意识的培养,既保证实习安全,又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提出疑问。通过课程实训使学生走进真实的工作环境,较为全面地应用所学知识,初步搭建企业工与学之间的桥梁。
2.3 加强以实践为基点的理论知识拓展和引申
为进一步发挥学生参加课程实践后的作用,充分做好以实训认识为基点的理论知识拓展和引申,对于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同步提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课程实训不能安排在课程的最后,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解决学生未解的疑问。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在学生充分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结合、拓展以及引申,这项安排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却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4 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的管理
在“2+1”的顶岗实习中,首先,有明确的实习内容安排,这不是简单方向性的安排,而是细化到知识点的计划方案。在学生顶岗实习中,要与实习企业明确学生具体的岗位和能够保证实习内容的工作工序,以确保学生实习任务的充分实现。其次,对于知识点学习安排进行分段,不能将众多的知识点学习笼统地划归为一个学年的任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无法实现教师和技术人员有效的指导。再次,要在1年的顶岗实习中安排2次以上返校学习,以便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监测,对学习计划进行修订,对学生遇到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对理论知识的不足进行补充。这类似于美国的合作教育: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1],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工学结合的效果。
2.5 开启多元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加强现有接力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该适应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方式的转变,适时谋划和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首先,要在国家推进“学分互认”和放宽学生课程进修年限方针指导下,适应就业与修学间隔式学习模式,真正开启“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教育,这将更有利于困难人群的求学,有利于实施求学与就业的双向调节,实现“勤工俭学”和“忙时赚钱,闲时充电”合理化、个性化选择。其次,要适应国家社会转型人才培养提升需求和推进终身学习的目标要求,开启工作技术人员培训和学历提升的教育,使其成为高职教育新的增长点。无论是“工读结合”还是“先工后读”教育模式的开展,都将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新尝试,将对全面完备我们的人才培养体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6 进一步完备考评机制
考评不到位已成为学生顶岗实习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关键原因。要想提高考评效果,就要遵照强化市场、学生的考评标准。第一,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流程。根据管理流程、作业文件、结合企业生产与安全管理要求,建立由专业导师、生活导师(辅导员)、企业导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程指导的“三导师制”,明确企业和学校各自的管理职责、实习实训的安排、事故的处理办法及其他需要协商的有关事项。[1]第二,加强学校考评。实习指导教师通过日常考勤、召开实习学生座谈会、企业师傅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建立一个动态的考评机制。第三,实施综合考核。顶岗实习结束后,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共同主持学生实习答辩,完成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最后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在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坚持刚性制度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习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实习期间学生希望自己的意志和人格受到外界更多的尊重,应逐步确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目标,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的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长治久安的一剂良方,是高职院校安身立命之本[2],它的重要生命力就在于“工与学”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因此,如果2个环节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它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在社会转型的大形势下,在国家对高等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在高职院校内能够有效开展适合本校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具体的办法和措施还要不断地提升和改进。
[1] 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30-31.
[2] 曾金霞.工学结合视域下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J].职教论坛,2012(11):37-38.
The Exploring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al Teaching During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Wang Lihong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 Liaoyang, 111000, China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w requirement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acti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 a long tim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ation" training teaching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proposed the scientific arrangement of "work" and learning" curriculum set, "industry" to learn "solve"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solution to solve the work without learn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work study combination is not perfect and the evaluation is not scientifc problems, clarifed the importance of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work-integra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2014-09-29
王丽红,硕士,副教授。
辽宁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建筑类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