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推广伤寒论经典课程的思考※
2015-01-31刘煜洲李赛美方剑锋魏德全李日东刘超男徐笋晶
刘煜洲 李赛美 方剑锋 魏德全 李日东 刘超男 徐笋晶 邓 烨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广州510405)
国际推广伤寒论经典课程的思考※
刘煜洲 李赛美*方剑锋 魏德全 李日东 刘超男 徐笋晶 邓 烨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广州510405)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从古至今均在海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中医国际化进程加快,怎么样让境外学子学习到《伤寒论》精髓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研究认为《伤寒论》课程要进行国际化推广,必须首先过语言关,其次还可以借鉴国外网络公开课模式进行推广,最后还可以借助经方班等知名平台,多管齐下进行《伤寒论》及经方的推广。
中医教育;中医临床经典;经典教育;伤寒论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医著作,在中医学有其特殊的地位。书中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伤寒论》不仅为历代国内中医学家奉为学习中医必读之经典和临证实践的“圭臬”,而且还在日本、朝鲜等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日本医家奥田谦藏所著《伤寒论阶梯》云:“汉方医学的经典著作,为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但其最有价值者,惟伤寒论也……”。近年来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大力推进,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外国留学生主要以中医留学生为主。以此同时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等很多国家都开设了不同层次的中医教育,《伤寒论》也随之成为留学生和境外学习者学习中医的必修科目。然而有一个问题不可避免摆在我们面前,部分以英语为母语的境外学习者是否能够学习到“原汁原味”的《伤寒论》?
1 《伤寒论》国际化之路要过语言关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英译本《伤寒论》开始面世,迄今为止已有七种译本,其中首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罗希文译本[1]和魏迺杰译本[2]。罗希文译本1986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一大特色是按照现在通行的“宋本”《伤寒论》的原文(398条)顺序进行翻译,该译本受到西方中医研究者广泛好评,现已收录至《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丛书中。魏迺杰译本坚持其一贯以来“以原文为导向”的翻译理念,注重条文的注释,魏迺杰先生的翻译方法和原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它所提出的中医英语词汇被美国3大中医文献出版社中的2家指定为其出版物的中医英文词汇标准。此外市面上还有杨洁德译本[3]和黄海译本[4]等被不同机构采用且国内有相关文章进行研究和分析。但限于译者本身知识背景、翻译侧重点和翻译风格,翻译方法和选词不统一,这无疑会给学习者带来困扰,也会一定程度阻碍《伤寒论》的国际推广。例如对书名的翻译就有杨洁德“Shang Han Lun”、黄海“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魏迺杰“On Cold Damage”、罗希文“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 Caused by Cold”等不同版本。众所周知,《伤寒论》中“伤寒”二字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从狭义上是指人体感受风寒邪气而发的病证。不难看出黄海版译文是建立在广义的伤寒含义基础上,而魏迺杰和罗希文的版本是建立在狭义伤寒含义上。我们追本溯源来看《伤寒论》本身的“伤寒”含义,刘渡舟等伤寒大家均认为《伤寒论》虽记载了中风、温病、风温、伤寒等属于广义伤寒的外感热病,但只是备而不详,其叙述重点还是在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所产生的疾病及其合并症或并发症即狭义的伤寒的辨证论治规律,由此可见《伤寒论》所讲的“伤寒”是指狭义的伤寒。就此看来黄海版本的翻译未能达到本意,而魏迺杰和罗希文版本虽立足于《伤寒论》本意,但美中不足的是该翻译无法完全表述出“伤寒”的中医含义,但鉴于中医术语的确难以在英文中找出完全对应语,这些版本仍不失为比较好的版本。杨洁德的版本直接采取拼音翻译的形式,这种翻译形式也在中医英语中广泛使用,对于没有对应语或者说难以找到对应词的中医术语来说是一种途径,比如中医的“阴”“阳”和“气”等基本概念最终都采用拼音翻译作为约定俗成的标准。但这种翻译具有先天缺陷,那就是英语为母语的读者无法借助翻译理解含义。2007年WHO西太平洋区颁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5],以此同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也制订了《中医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这两项标准相继出台是中医翻译标准化里程碑事件。在WHO西太平洋区颁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伤寒论》被翻译为“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可谓集采各家之长。但新的问题随即产生、那就是现今《伤寒论》各个译本可能都有于国际标准不符的地方。以“太阳病”的“太阳”为例子,罗希文译本翻译为Initial Yang,而WHO翻译为Greater Yang,而不巧的是罗希文将“阳明”翻译成Greater Yang。着不禁让人思考如果一个完全没有中医文化背景的且不懂得该译名历史沿革的境外学习者看到这两本书,能够不糊涂不混淆么?因此应动员相关力量再译《伤寒论》,将伤寒论各个名词和条文的翻译尽可能贴近《伤寒论》本意,同时要尽量统一译名标准,为境外学习者学习、理解和运用《伤寒论》架起沟通的桥梁。
2 借鉴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
可借鉴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将国内优质伤寒教学资源推向全球,自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决定将最核心的资源即其从本科至研究生的课程——包括教学大纲、授课笔记、作业和考试题全部放到互联网上,供全世界免费享用。由此掀开全球的开放课程运动,现在全球已经有200多所高校加入教育资源共享行列。由于语言障碍,我国网络公开课起步较晚。直至2010年人人影视字幕组联合台湾志愿者朱学恒给名校网络公开课配上中文字幕,网络公开课开始走红[6-7]。随后国内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都相继开辟公开课频道,哈佛大学网络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仅在电驴点击量就超过60万。我国教育部门在此趋势下也顺势而动推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首批由北大、清华知名教授领衔的公开课经“爱课程网”推出后5天点击量逾10万。伤寒界也有成功的网络推广标杆,那就是郝万山教授的《伤寒论》视频,虽然网络上流传的是未经授权的翻版视频,但借助网络的力量在国内中医学子树立了伤寒郝万山教授的品牌,由此可见国内伤寒论优质教学资源也完全可以走网络公开课模式,不仅给各类学习者学习《伤寒论》的机会,也扩大自己国内外影响力。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名师,还拥有国内中医院校伤寒教研室唯一的病房基地,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伤寒论》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单位,在国内外伤寒学界地位很高,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更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课程,大可以借助国家力量和平台向全世界推广《伤寒论》特别是广州的伤寒论教育,根据“爱课程网”已有视频来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并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授课形式,其形式往往以某个专题为主,因此我们可以将《伤寒论》某一部分内容和内涵抽取出来,结合网络课程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特点,进行重新解构和包装,让《伤寒论》中的理论和知识更加亲民。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更是运用国家资源和平台使《伤寒论》课程被更多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接触的绝好机会,其对开放性的强调和重视是国内现有精品课程所不可比拟的,可解决现有高校精品课程影响力非常局限的问题。
3 可以建立《伤寒论》双语网络视频资源库
境外学习者特别是母语为英语国家的学习者要学习伤寒论首先就要过语言关,而如前文所述,现今英译本《伤寒论》还有标准化不高、译名不统一等问题,并且学习资源只有书籍,手段比较单一。因此我们大可全程录制《伤寒论》授课视频,配上英文或者中英双语字幕,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录制全英文的《伤寒论》授课视频,为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一定程度上扫除语言障碍,方便境外学习者学习和理解《伤寒论》。
最后应该继续利用好国际经方班这一平台,该平台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医继续教育一块金字招牌,今后可在境外学员中作一些针对性调查,了解其各方面需求,争取将广州经方班打造成为海外学习者学习经方学习伤寒首选之地。借助此平台也可将未来面向全球开放的教育资源向境外学习者推广,并可带动出版物等附加付费资源的销量。
中医药国际化潮流已蔚为大观,随着技术层面问题如中医术语标准化逐步得到解决,《伤寒论》这一中医瑰宝必将焕发光彩,将《伤寒论》推广至全世界中医学习者,让仲景的学术思想造福于世界各国民众,也是当代伤寒人的使命所在。
[1]罗希文译.大中华文库——伤寒论[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2]Nigel Wiseman.Shang Han Lun-On Cold Damage/Translation and Commetaries[M]. Brookline:Paradigm Publication,2006.
[3]Greta Young,Robin Marchment,Monash.Shang Han Lun Explained[M].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8.
[4]黄海.伤寒论入门-Introduction to Treatise on Exogenous Disease[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
[5]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6]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6):142-144.
[7]潘彩霞,徐有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应用探索[J].软件导刊,2011,10 (7):187-188.
Thinking on Global Promotion of Shanghan Lun Courses
LIU Yuzhou,LI Saimei,FANG Jianfeng,WEI Dequan,LI Ridong,LIU Chaonan,XU Sunjing,DENG Ye
(Shanghan Lun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Guangzhou,510405)
Shanghan Lun is one of the four classics of TCM,which has global influence since ancient time.With quickening of TCM globalization,how to let the foreigners learn the essence of Shanghan Lun is the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We think standard translation is the priority.And opening course model should be recommended to spread Shanghan Lun over the world.At last classic-formula course is also an important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education of TCM;clinic classic of TCM;classic education;Shanghan Lun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5.039
1672-2779(2015)-05-0080-02
:杨杰本文校对:俞裕天
2015-01-30)
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伤寒论)(No:2013916)
*通讯作者:lisaimei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