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共情的研究进展
2015-01-31林树滨谭毅华林美玲张燕贞杨棉华
林树滨,谭毅华,林美玲,张燕贞,杨棉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医学生共情的研究进展
林树滨,谭毅华,林美玲,张燕贞,杨棉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共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恰当的共情不仅可以提高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几率,还可以有效防止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回顾医学生共情研究的进展,对比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情能力测量方法,讨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由此提出针对医学生的更具合理性的共情测量方法,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医学生;共情;同理;量表
共情是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恰当的共情不仅可以提高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几率,还可以有效防止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共情对医务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就医的依从性和加快疾病的康复。
一、共情概念的理解
在共情研究的初期,德国哲学家Robert Viseher[1]建议用“Einfuhlung”这个德文单词来描述人们把自己切实的感受影射到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上的现象。此后Edward Titchener[2]则提出用empathy来取代Einfllhlung,同时他还把它定义为:一个把客体人性化的过程,感觉我们自己进入别的东西内部的过程。
二、共情测量工具及评价
到目前为止,主流的量表有Hogan同理心量表(HES)、Mehrabian制作的情感性同理心量表(QMEE)、Davis编制的多维角度的人际反应指标问卷(IRI)和安秀琴等编译的杰弗逊共情量表临床医务人员版本(JSPE-HP)。其中我们认为多维角度的人际反应指标问卷(IRI)更适用于在校大学生人群,它从观点采择、想像、同情关心和个人痛苦4个维度去评估,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
三、医学生共情的现状
1.国内医学生共情状况。国内对医学生共情现状的研究以调查研究为主,对象以护生及护士居多,且多集中在共情能力的调查、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的探究,仅有少数针对相关因素对医学生做进一步干预,并证明干预的成效。国内已有的调查研究提示,我国医学本科生共情能力普遍较低。张欣等应用人际反应指针问卷中文版(IRI-C),对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06到2009级的226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护理本科生尤其是低年级和独生子女的共情能力较差[4];何方敏等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支持性沟通量表,对天津和山西的137名护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结果提示护理研究生共情能力处于中上水平[5]。
2.国外医学生共情现状。国外对医学生共情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范围更广,也对医学生采取不同类型的干预并探究其作用。Neumann等通过检索回顾PubMed,EMBASE和PsycINFO等数据库自1990至2010年间收录的关于医学生和住院医生共情的定量研究,剔除小样本等误差较大的研究之后,发现医学生和住院医生的共情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6]。
四、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1.性别。Quince等在2007到2010年连续四年对英国剑桥大学完成核心科学课程和已完成临床课程的医学生采用IRI-EC和IRI-PT两种量表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也提示女生情感共情强于男生,这可能与女性感情比较细腻,更容易觉察到别人情绪的变化有关[7]。
2.年级。国外Mandel等人通过对328名在校医学生分别经过3个不同时期的调查得出,医学生在医学教育的后期共情能力得分降低[8]。这可能与医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之后对于疾病疼痛的麻木有关,还可能与其学业的繁重、前途的迷茫导致的情绪焦虑有关。但也有研究认为学生共情得分与年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以及调查对象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控制因素有关,因此目前尚未有一致的观点。
3.职业态度。国内马莉等人研究得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满意的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高于不满意的护理人员,国外也有研究与此观点相同[9]。
4.性格。Magalhaes,Eunice等人研究得出具有外向性、宜人性和严谨性的性格特点的人的共情能力更高[10]。
五、共情的干预措施
1.沟通技巧培训。以Riess等人的研究为例,他们通过对神经科医生进行沟通技能培训后发现参与者对自身的能力评价和患者的满意度都有所上升[11]。
2.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学员的自身体验,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
3.课程培训。Hojat等人通过观看患者视频、讲座方式对248名进行共情干预,并用JSE量表进行前后测,结果发现接受以上共情干预的学生共情能力有明显提升[12]。
4.艺术熏陶培训。包括人文素养课程,电影、文学、诗歌,戏剧等。
5.社会实践性活动培训。包括组织义工活动、患者需求调研和开展床边人文关怀教育。同济大学医学院自2005年1月到2008年3月对临床医学专业260名学生展开人文医学的实践性教育,通过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得到人文教育提升学生共情能力的结论,但该研究只是定性研究,尚缺定量分析,仍有待深入探究[13]。
六、不足与展望
从共情研究的历程来看,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医学生共情方面进行了不少调查研究,但存在情量表呈现多样化、共情影响因素众多和研究样本量较小等原因,部分研究的结论间存在差异和争议,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和测量方法,使其更为大众一致认可。同时在研究时应尽可能扩大样本量,并实施单一干预措施,以便得到更真实可靠的结果。此外,台湾的Chen等人通过功能性神经造影的方法对三个年龄组人群进行研究,发现年龄与潜在的共情神经环路的改变有关[14]。因此除了调查研究方法,还可以运用其他功能性神经造影方法诸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对医学生共情能力进行评价,以期对共情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最终发掘出能提升医学生共情能力的措施,并运用于广大医学生身上。
[1]Montag C,Gallinat J,Heinz A.Theodor Lipps and the Concept of Empathy 1851-1914[J].American Journal Psychiatry,2008,165:1261.
[2]Fabes R A,Eisenberg N,Miller P A.Maternal correlates of children’s vicarious emotional response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0,11:639-648.
[3]Davis M H.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empathy Evidence for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4:113-126.
[4]张 欣,肖莉莉,尉春辉,等.护理专业本科生共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0):442-444.
[5]何方敏,孟繁洁,刘 溪.护理硕士研究生共情和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4):60-62.
[6]Neumann M,Edelhauser F,Tauschel D,et al.Empathy decline and its reasons: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ies with medical students and residents[J].Academic Medicine,2011,86(8):996-1009.
[7]Quince T A,Parker R A,Wood D F,et al.Stability of empathy among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A longitudinal study at one UK medical school[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1,11(1):90.
[8]Mandel E D,Schweinle W E.A study of empathy decline in physician assistant students at completion of first didactic year[J].Journal of Physician Assistant Education,2012,23(4).
[9]马 莉,李小寒,吴子敬.护理人员同理心现状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
[10]Magalhaes E,Costa P,Costa M J.Empathy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personality:evidence from the five-factor model[J].Medical teacher,2012,34(10):807-812.
[11]Riess H,Kelley J M,Bailey R W,et al.Empathy training for resident physician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neuroscience-informed curriculum[J].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2012,27 (10):1280-1286.
[12]Hojat M,Axelrod D,Spandorfer J,et al.Enhancing and sustaining empathy in medical students[J].Medical teacher,2013,35(12): 996-1001.
[13]于德华,王一方,陈英群,等.医学生人文医学教育中的共情培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13-14.
[14]Chen Y C,Chen C C,Decety J,et al.Aging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neural circuits underlying empathy[J].Neurobiology of aging,2014,35(4):827-836.
Empathy of Medical Students:A Systematic Review
Ling Shubing,Tan Yihua,Ling Meiling,et al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41,Guangdong,China)
Empathy i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share the feelings of another.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 studies among medical students.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several scales used to measure empathy were compared.Better methods for measuring medical students are examined.
medical students;empathy;scale method
G444
A
1002-1701(2015)10-0032-02
2014-07
林树滨,男,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2013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056013103)支持;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支持。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