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5-01-31王珺
王珺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王珺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 2015年2月诊治的46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甲、乙组,甲组采用循证护理,乙组采用基础护理,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甲组的护理有效率91.7%(22/24)高于乙组77.3%(17/22),P<0.05;甲组患者的满意度95.8%高于乙组86.4%,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症状。
【关键词】循证护理;基础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作者单位:215128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Newborn Care
WANG Jun, Suzhou City Wuzhong People's Hospital, Suzhou 21512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wit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ethods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of February 2013-February 201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46 cases of newborn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as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a, b, students' us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USES the basic nursing, b contrast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Results The first division nursing effective rate was 91.7% (22/2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77.3% (17/22), P<0.05. Students'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with 95.8% to 86.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us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wborn hypoxia ischemic symptoms, high value of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 Basic nursing,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he newborn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围产期窒息而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伤,该病病情危重复杂,预后较差,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本研究搜集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诊治的46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比循证护理和基础护理额临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诊治的46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甲、乙组,甲组24例,孕周:35~41岁,平均孕周:(38.56±1.27)岁;女11例,男13例。乙组22例,孕周:35~42岁,平均孕周:(39.18±1.43)岁;女10例,男12例。两组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乙组采用基础护理:(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给与吸氧治疗,注意患儿的保暖;(2)给与必要的营养支持,检测脑颅压,给与规范治疗;甲组采用循证护理:(1)通过查阅相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资料,对其全面了解;(2)积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3)在患儿的病房内播放优美的曲子,病房配以鲜艳的色彩搭配,刺激患儿的听觉和视觉;(4)每天为患儿进行全身按摩,刺激周围神经。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数据分析软件对本文所有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所得计量、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标准
1.4.1 护理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的脑水肿、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等临床症状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脑水肿、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患儿的脑水肿、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等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1.4.2 满意度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编的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护理方法、态度等,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5分,满意66~84分,不满意≤65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有效性对比研究
经过护理后,24例甲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1.7%(22/24),其中无效2例(8.3%),有效6例(25.0%),显效17例(70.8%);22例乙组的护理有效率为77.3%(17/22),其中无效5例(22.7%),有效7例(31.8%),显效10例(45.5%);甲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乙组,P<0.05。
2.2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分析
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分析,24例甲组的满意度为95.8%,非常满意18例(75.0%),满意5例(20.8%),不满意1例(4.2%);22例乙组的满意度为86.4%,非常满意12例(54.5%),满意7例(31.8%),不满意3例(13.6%);甲组患者的满意度95.8%高于乙组86.4%,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指通过查阅资料与文献,利用统计学方法,找出对绝大多数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制定护理的工作流程与方法,进而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效果[2]。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循证护理提出了护理五步法,即协助治疗、积极沟通、声光刺激、周围神经刺激与健康宣教,使日常的合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家长的满意度[3-5]。搜集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诊治的46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甲、乙组,甲组采用循证护理,乙组采用基础护理,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甲组的护理有效率91.7%(22/24)高于乙组77.3%(17/22);(2)甲组患者的满意度95.8%高于乙组86.4%。因此,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
综上认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症状。
参考文献
[1]覃敏捷.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8):120-121.
[2]罗春梅. 偱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6):244-245.
[3]袁飞霞.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5):101-102.
[4]周婧. 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7):112-114.
[5]汪晓娟.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6-17.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8.166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8-0238-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4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