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选择机制与心理指导策略

2015-01-31杨永年

职教通讯 2015年3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大赛技能

杨永年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选择机制与心理指导策略

杨永年

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经过多年的发展,技能大赛逐渐形成了校、市、省、国家等多层次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大赛比赛体系,大大地促进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在大赛过程中,如何科学地选择参赛选手,并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选择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选择机制分析入手,详尽地介绍技能大赛与心理的关系,明确技能大赛对选手的心理素质要求,并提供一些心理指导策略。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选择机制;心理指导

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先后在长春、重庆等地举办过多次技能大赛,2008年,由教育部、人社部等多个部委共同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3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由此引发的技能效应也颇为壮观,班级比武、学校“技能节”、市、省、全国技能大赛,层层比武、层层选拔。技能大赛的项目越来越多,技能大赛参加人员越来越多,技能大赛的影响力也在逐年提高。在这层层比赛过程中,技能大赛选手选拔问题与选拔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逐步引起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建立科学的选手选择机制,是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一、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择机制

要建立完善的技能大赛比赛体系,职业学校必须要建立五大机制:选手的选择机制、教练的训练机制]、学校的保障机制、信息的收集机制、大赛的奖惩机制。其中,选手的选择是第一位的,没有选手就谈不上比赛,选手选得不如意,大赛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择机制可根据技能大赛的选拔过程进行分类,校级技能大赛采用普选制,集训队员采用精选制,参赛队员采用层选制。

(一)校级技能大赛普选制

技能大赛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技能之风,通过技能大赛带动了教师的发展,通过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改革,通过技能大赛推进了教学成果的转化。如何把技能大赛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举办校级技能大赛就是最好的途径。专业不同、年级层次不同,校级技能大赛的内容与方式应有所侧重。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鼓励全员参与,可根据年级层次举行比赛。职一年级主要进行专业相关联的文化类知识测试和动手能力测试;职二年级主要进行初级专业技能类及相关知识测试;职三年级主要进行中级专业技能类及相关知识测试。对于已参加过技能大赛的选手,可采用竞赛项目选择性技能测试,他们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同年级同学相比,他们的优势很大,所以要单独测试。经过大赛普选之后,可择优参加上级比赛集训,当然,为了连续培养参与技能大赛选手,可适当选择一些选手作为后备。

(二)集训队员精选制

经过普选的选手不一定全部适合比赛,为了能够取得好的竞赛成绩,形成丰硕的技能成果,必须在此基础上精选出参加大赛的预备选手参加集训。精选流程主要分为三步:个人申报,导师推荐,心理测评。(1)在普选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申报选择。学校要公开参赛项目、公开指导教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自主申报,通过自主申报让学生对参加技能大赛有一个准确的心理定位与认识。(2)导师推荐选择。根据学生申报情况,班主任及相关的任课老师对申报学生要形成一个综合性评价,这个综合性评价有利于大赛教练对选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要进行心理测评选择。对推荐对象进行相关的心理测量,如16PF人格测试等,选择相对适合比赛的选手。值得提醒的是,所有的测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依据,不作为决定性依据,选择集训队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必要时,留一段时间对选手进行的观察。

(三)参赛队员层选制

经过两轮选择后,可以成为参加大赛的集训队员,但大赛集训队员不是参赛队员,参加市级比赛的参赛队员一般是教练结合平时成绩综合选择,参加省级以上项目比赛一般由市级及市级以上比赛成绩决定,通常情况下,成绩优秀的选手参加上一级比赛,如市级比赛同项目前两名选手参加省赛,省级比赛同项目前几名选手参加国赛。所以,市级及以上选手选择具有唯一性。有两种情形,在选择选手时有别于常规,如指定项目和新增项目。指定项目通常由项目教练自主选择,通常是综合选手日常训练情况进行选择;新增项目由于时间紧迫,要求学校组队要迅速快捷,在设备设施有保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优先选择方式,从相近大赛项目,且参加过各级比赛有大赛经验的选手中选择,为这些优秀的且没能参加更高一级比赛的选手提供新的学习和竞赛的机会。

二、技能大赛的过程就是“心理”的过程

对技能大赛过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心理”一直伴随着技能大赛发生、发展和结束,从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到技能大赛的集训工作,到技能大赛的比赛以及技能大赛结束,无论那一环节均与“心理”相关。

(一)技能大赛选手选择的过程是心理测试的过程

分析近几年大赛选手的比赛状况,不难发现,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选手在比赛中总能胜人一筹。反之,一些技能水平高,但心理素质较弱的选手往往在关键时候很容易“掉链子”。所以,在选择选手的时候,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为选拔选手提供依据,为训练选手提供科学决策。并且可以发现,这样的心理测试在未来的技能大赛过程中将用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同时,当选手面对高一层次选择时,在心理方面也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同样是一次心理测试的过程。

(二)技能大赛比赛进行的过程是心理较量的过程

技能大赛,比的不仅是技能,还要比速度、比能力、比知识,比思维、比创新,当然,心理素质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参加过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选手和教练而言,对选手心理素质体会得更为深刻。他们认为,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选手间的技能差距、速度差距、知识差距都微乎其微了,最终的比赛就是看选手的心理素质和临场的发挥。

(三)技能大赛操作训练的过程是心理训练的过程

技能大赛主要体现在:要会;要快;要机智;要稳定。会做任务是基础,不会,就甭谈后续的比赛。要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动作快而规范。在训练过程中,往往不是一帆风顺,要么是任务中设有若干故障和诱导,要么是设备陈旧出现故障,甚至还有人为的障碍设置,这就需要选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应对不同的变数,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有临场应变能力,要能运用已学知识机智地处理问题,很显然,这是一个心理机能不断训练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技能大赛选手的心理素质要求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方式具有周期性;(2)时间具有长期性;(3)内容具有发展性;(4)性质具有行业性;(5)过程具有选择性。大赛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参加大赛的选手必须具备以下心理素质:耐压性、坚持性、适应性、职业性、竞争性。

(一)方式的周期性决定了选手的耐压性

每年的技能大赛基本上都是按这样一个时序进行的,七月至九月进行组队,十月份进行校级比赛,十二月份进行市级比赛,次年三月份进行省级比赛,六月份进行全国比赛,基本上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在这一学年中,能够参加国赛的选手至少要经过四次大规模比赛,要经过上百次测验,每一次比赛,都是一种考验。特别还有来自于自身、教练和学校的“金牌”压力。所以,选手在参赛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很大,并且随着大赛层次的提高,压力越大,没有一定的耐压力,很难坚持到底。

(二)时间的长期性决定了选手的坚持性

大赛的周期为一学年,为了能够取得好的大赛成绩,参赛选手要放弃周六、周日、节假日、暑假、寒假等若干个休息日,甚至还要暂时性放弃其他课程的学习,要耐得住实训室内的孤独与寂寞,要受得住夏日的酷暑与冬天的严寒,要经得住试题的枯燥与重复,要扛得住每一次的失败与成绩的反复。对于没有能够取得满意成绩的选手,有可能还要坚持到第二年、第三年。所以,选手的坚持性成为选手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内容的发展性决定了选手的适应性

年年技能大赛,年年有新内容。综合近年来所有的大赛项目,不难发现,比赛内容的容量越来越大,比赛内容的宽度越来越广,比赛内容的难度越来越深,比赛内容的要求越来越贴合生产实际,不断融入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大赛不仅是一项赛事,而是成为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推广的前沿阵地,这就要求选手要不断适应题型发展的变化,不断适应大赛的节奏和要求,不断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四)性质的行业性决定了选手的职业性

大赛的所有项目均是以专业大类进行划分的,每个专业大类又划分为若干个专业项目,每个专业项目又对口不同的职业标准,这就决定了大赛性质必须具有行业性。另外,从大赛的设备来看,与企业生产一线相近的设备越来越多;从大赛的评委组成来看,行业专家所占比例越来越重;从大赛的评分要求来看,职业素养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选手必须具备职业性,只有具备一定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才能在大赛中稳操胜券。

(五)过程的选择性决定了选手的竞争性

大赛的过程是选拔的过程,由全员参与的选拔到全国顶尖高手的较量,这中间需要层层选拔、层层淘汰,这是大赛内在性质所决定的,而这样一种选择就决定了选手必须要面对竞争,只有战胜了对方,方能进入下一回合。这种竞争是非大赛选手无法体会和体验的。显然,不敢面对挑战,不敢面对竞争,就不会给自己机会,就不可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四、技能大赛选手心理指导的积极策略

在进行技能大赛选手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让选手在平等自主的情况自由竞争,在方法上科学训练,在技术上耐心指导,在心理上积极指导,严防在训练和选择过程中造成参赛选手的心理失衡或心理问题,要引导选手平和对待测验,敢于面对对手,正确看待失误和坦然接受选择。

(一)平和对待每一次测验

从一个集训队员成为一个参赛队员,在一年内,最多要接受成百上千次训练,在这成百上千次测验中,有成功,也必然有失败。成功了,将会进一步促进选手攻克下一个难关,但失败一次,特别是多次连续失败会对选手产生致命的打击,特别对于影响自己是否留下继续参加比赛的关键性测验,部分选手会失眠不安、紧张过度,对测验产生恐惧心理。教练要指导选手多关注比赛过程,少关注比赛结果,结果很重要,过分关心结果,就会影响过程的发挥。这是解决学生遇到测验心理就失衡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敢于面对每一个对手

有竞争就有对手,有对手就有压力,从校级比赛开始就有了对手,对手少则数十个,多则上百个,如何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地与对手较量,通过不同层次的拉练和比赛发现自己与对方的差距,检验自己的所学,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弥补自己的弱项。要让选手在面对较弱的对手时,不轻视,不自满,以正常的心态面对选手;面对较强的对手,不恐惧,有信心,在战术上重视对手,在战略上藐视对方。同时,要帮他们树立“对手除了是竞争对象,更应该是自己学习和交流的良师益友”的观念。

(三)正确看待每一个失误

比赛中产生失误是正常现象,随着比赛的要求提高,比赛的难度也随之增大,比赛过程中的诱导与误导也随之增多,选手产生失误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多。面对失误,有人漫不经心,不加总结,屡战屡败;有人情绪低迷,懊悔不已,不能自拔。其实,每一次比赛都不会那么尽善尽美,总会留下一点遗憾,要让选手明白,正是这点遗憾,每一次比赛才变得那么有意义和有价值。面对失误,我们需要的是总结,在失误中总结经验,在经验总结中不断成熟成长。

(四)坦然接受每一次选择

无论是校级普选,还是集训精选,选手都得面临选择,是留?是去?面对新的选择,有很多无奈,也是特别的无情,有人无奈退出,也有人心不甘情不愿,有人害怕退出,也有人坚持不懈。显然,大赛对于长期处于竞赛处境下的选手造成巨大压力,对选手的体力、韧力、耐力、精力都是很大的考验。教练要让选手认识到:技能大赛是比赛的过程,更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个人能力和素养锻炼的过程,是个人理想追求的过程。面对新的选择,我们需要坦然接受,也应该坦然接受。

技能大赛选手选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专业、教练、设备、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确定科学有效的选手选拔机制,积极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技能大赛选手选拔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它对指导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曹 稳]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职校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研究”(项目编号:BJA130094);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职校生技能大赛心理与积极辅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HZZ2015005)

杨永年,男,武进技师学院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G710

A

1674-7747(2015)34-0017-04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大赛技能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