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内涵、理念、实施

2015-01-31郝永贞

职教通讯 2015年34期
关键词:职校生命职业

郝永贞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内涵、理念、实施

郝永贞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是对职业学校生命教育消极化倾向的一种反思与建构,其主要内涵是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充分发掘职校生生命成长的积极因素,通过增加积极生命体验、培养积极生命品质等方式,使职校生更加全面地把握生命的意义,体悟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教育模式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用积极的态度期待生命、用积极的视角关怀生命、用积极的生命引领生命、用积极的体验撼动生命的核心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职业学校要着力提升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重视学科渗透与专题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内涵;理念;实施

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客观上为职校生多样化成才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但如何让职校生活出生命的精彩,实现人生的价值,则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价值追求。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旨在“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1],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人本思想,彰显了教育的本体价值,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但由于职业学校过分追求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在诉求,忽视了“成人”的教育,加之国内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致使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存在诸多困境和一定的消极倾向。为了更好地推动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从积极的视角关注职校生生命的成长,对职校生生命教育做出积极的探索。

一、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

职业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源于应对职校生自杀、校园暴力、不良生活习惯等突出生命问题,旨在通过生命教育使职校生学会保护生命、珍惜生命,是一种问题矫正式的教育取向。这种取向的生命教育忽视了职校生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对职校生内在的生命诉求与困惑缺乏深切的关注,而且将生命教育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割裂开来,只将生命教育作为解决职校生生命问题的工具,没有彰显生命教育激扬生命,提升生命等方面的积极价值,教育视角与方式比较消极。积极心理学强调人固有的优势和美德,重视人性的积极面,引导人们勇于追求人生的幸福,实现生命的蓬勃发展。从这一点看,积极心理学的主张与生命教育的追求在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积极心理学蕴含着现代生命教育思想。为了更好地开发职校生的生命潜能,促进职校生生命和谐发展,笔者在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的构想。其主要内涵是基于职校生的生命诉求,用积极的视角、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掘职校生生命成长的积极因素,通过增加积极生命体验、培养积极生命品质等方式,使职校生更加全面地把握生命的意义,体悟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教育模式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积极关注职校生的生命诉求与困惑

当代职校生正处于一个“狂风恶浪”、“疾风怒涛”的人生过渡期,同时,又是真正实现“心理性断乳”的人格再造期。这一时期的职校生既有与同龄人相似的“青春期的骚动”、“性心理的困扰”等生命成长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有自身特有的生命困惑与诉求。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职校生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加之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他们需要更多地思考“我是谁”和“我将走向何方”、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等人生课题,但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又让他们容易产生挫败感;学业的失败经历和学习动机内在动机的缺乏,常使他们产生低成就感、自卑感甚至习得性无力感;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他们也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2]面对职校生的这些心理困惑与生命诉求,积极生命教育不是回避,或是让其顺其自然发展,抑或是事后性的补救,而是从积极的视角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

(二)旨在增加职校生生命的“正能量”

积极生命教育不仅是从积极的视角关注解决职校生的生命困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正向的引导,正面的期望,正面的评价,增加职校生的积极生命情感体验,进而发现和培养职校生感恩、乐观、勇敢、爱等积极生命品质。积极生命品质地培育和运用更容易使职校生找到生活的自信,体验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这些生命“正能量”的累积会充分唤醒职校生生命的潜能,增强职校生对抗挫折与不幸的能力,使其对生活抱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正面积极的教育对饱经学业挫折与失败的职校生尤为重要。

(三)致力于职校生知识技能学习与人生幸福追求的双赢

积极生命教育不是单纯的关于生命知识技能的教育,也不是只讲生命的意义和追求,而是将积极生命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融入职校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在生活中发挥生命的积极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专业教育并不矛盾,相反,通过增加积极生命体验,培养积极生命品质,建构积极生命意义,更有利于专业教育实效的提升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因此,积极生命教育是一种可以使职校生知识技能学习与人生价值追求双赢的教育,这种双赢的理念更容易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者高素质的要求。

二、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的落实需要相应的理念来支撑。只有准确把握积极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才能为积极生命教育的实践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

(一)用积极的态度期待生命

人的未完成性和未限定性,决定了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人生来就有一种善端和向前生长的力量。[3]对职校生而言,他们中的少部分人虽然在分数至上尺子的衡量下可能是暂时的失败者,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永远是失败者,各方面都是失败者。每一个职校生都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愿望,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有多种智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力组合,不同智力的组合使得每一个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4]对职校生而言,不存在所谓的“差生”,每一个职校生都有自己的智力组合和表现形式,需要的是正向的期待与鼓励。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因此,积极生命教育提倡要用欣赏的眼光,积极的心态关注每一个职校生,即使面对他们暂时的不足或缺点,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给予他们正向的期待,相信每一个职校生都可以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二)用积极的视角关怀生命

认识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是人生中必修且无法重来的“学分”。如果能早一点认识,早一点探究,早一点行动,那么就可能早一点明白生命的真相,从而珍惜当下的生活,使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有价值。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看待恋爱与性,将来的道路如何选择,面对亲人的离去该怎么办,如何正确看待死亡,人为什么活着,如何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是职校生生活中绕不过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是生命教育的重点内容。积极生命教育更强调从积极的视角对这些问题加以探究,挖掘问题背后的积极因素和积极力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用积极的生命引领生命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5]对生命教育而言,更是如此。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是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唤醒生命,用生命去润泽生命的事业。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更强调教师自身积极生命的提升,积极情绪的扩展,积极品质的养成。只有教师拥有了积极的心态,乐观的品质,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掌握了积极生命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才有可能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积极生命品质,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四)用积极的体验撼动生命

生命蕴含的智慧、意义、价值不会自然显现,也不可能由别人代劳发现,它只能通过个体生命的体验而获得。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掌握关于生命的知识、认识生命的意义固然重要,但是,对待生命不能仅仅停留着认知的层面。正如台湾生命教育专家孙效智先生所讲,“由外而内的答案如果不能与由内而外的生命经验相呼应,那么,答案即使是适切的,甚至是深刻的,恐怕也终将与我们擦身而过,无法与我们的生命真正相遇”。[6]因此,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更注重从心动到行动再到生命的撼动,更强调教学做合一,也更重视生命的积极体验和身体力行。

三、职业学校实施积极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既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实践。职业学校对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的实施负有主导作用。它更强调通过务实的方式,有效的策略,可操作性的程序来使积极生命教育在实践中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

(一)师资培育:提升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实施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灵魂人物,只有教师具备积极生命教育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积极生命素养,以生命引领生命,以生命感动生命,积极生命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与实效。积极生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引导,不是传授而是启发,不仅是认知与了解,而且是与生命开展对话的体验与领悟。积极生命教育需要教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消极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并具备关于生死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积极生命教育的理念与教育教学方法,更高的层次还需具备生命教育专题研究的能力,洞悉生命的意义,真正做到人师、经师、言教、身教。为了提升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职业学校可邀请生命教育方面的专家开展积极生命教育实务培训,也可选派教师参加生命教育研究机构举办的各类教育教学培训班,鼓励教师进修第二专长,充实积极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

(二)学科渗透:全方位嵌入积极生命教育

积极生命教育是一种全员化的教育,需要全方位的渗透,方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与国外或港澳台相比,虽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但从实践来看,职业学校生命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与实践都不够成熟,通过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来实施生命教育条件尚不具备。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强调从现实出发,以积极的视角来推进生命教育。由于心理健康植根于人的生命性,是生命成长本身所具有的内涵。[7]因而,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关系最为密切,两者在内容、目标、方法及追求方面有诸多的共同性。在职业学校,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来渗透积极生命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除了心理健康教育以外,德育课、文化基础课、甚至专业课也能找到与积极生命教育有关的内容。但是,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积极生命教育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不是每一节课上都渗透积极生命教育,也不是每一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进行积极生命教育,而是需要教师树立积极的生命教育理念,寻找教育内容与积极生命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并注重言传身教的引领,让积极生命教育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做到学科渗透润物细无声。

(三)专题教育:突出积极生命体验活动

学科渗透虽然有利于积极生命教育的推进,但这不代表积极生命教育不需要其它方式来实施。目前,在职业学校开设专门的积极生命教育课程条件有一定的困难,但并不意味积极生命教育的实施不能专门化,不需要专门化。积极生命教育不仅要使职校生认识生命的特点,掌握生存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唤醒生命的积极情感,体认生命的意义。“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8]因此,除了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班会等开展生命专题教育外,设计专门的积极体验活动对生命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积极生命教育体验活动更多遵循的是生活自身的逻辑,而不是科学的逻辑。因此,体验活动的设计应该尽量生活化,使其感动生命,震撼心灵,激发生命的积极情感,增加生命的正能量。此外,还要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这方面可借鉴国外或台湾生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积极心理学有用的案例方法。

(四)资源整合:借鉴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

教育资源是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从国内生命教育的实践来看,虽然出版了一些生命教育的教材或读本,但总体上生命教育资源形式比较单一,文本资源居多,生动形象地数字化资源比较缺乏,且适用对象主要是大学生或小学生,缺乏专门针对职校生而开发的生命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引进国外或台湾生命教育比较成熟的生命教育资源,用于积极生命教育教学和相关活动;另一方面,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充分运用生命智慧,立足职校生身心特点和生命诉求,在借鉴国内外生命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本土化、校本化的积极生命教育资源。具体来说,有关生命的教材、网络资源、电影、PPT、绘本等都是可利用的有效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选择最能触动学生、教育效果最好、最契合积极生命教育内涵的资源进行重组或改造,尤其要注重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的开发与运用。

(五)评价导向:注重多元化综合性评价

积极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性教育,更是一种关怀教育、发现教育、激励教育。故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评价的类型、功能、方式以及职校生生命学习的特点实行综合性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不仅要注重教师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家长、同伴的评价,而且教师的评价应更多地体现在职校生的生命学习过程中,应对每次教育活动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评价,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对职校生生命学习情况评价时,宜多用鼓励性、赏识性等具有正向作用的语言,激发职校生的积极情绪与行动,少用或禁用“不行”、“不对”、“不努力”、“没救了”、“傻”、“笨”、“让人失望”等消极否定性语言,以免使职校生感到自己无能、无助、无望,越来越感觉难以胜任各种任务。在评价的方式上,不仅要重视有关生命知识、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职校生生命情感、意志的发展,宜采用笔试、口头报告、实际操作、心得报告、上课参与情况、作业多种形式评价职校生的学习情况。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职校生积极生命品性的发展,还要注意到职校生的个性化因素,不能用一把“尺子”对所有职校生进行标准化的考量。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生命教育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成全生命的事业。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作为对生命教育形态的一种探索与建构,其内涵需要在理论上不断的深化,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但其积极的视角、理念、方法可以为职校生的生命成长注入积极的因素,充分唤醒职校生内在的积极力量,不断启迪职校生的生命自觉,进而为职校生多样化成才个性化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5-29.

[2]崔景贵.职校生心理教育论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8-24.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0.

[4]施凤江,郑俊乾.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2):43-45.

[5]李政涛.没有灵魂的教育[EB/OL].[2005-07-15].http://.www.teduv.com/ydsj/ydsj001.htm.

[6]孙效智,等.打开生命的16封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5.

[7]郝永贞,陈丽娜.中等职业学校生命化心理健康教育反思及其模式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4(8): 86-89.

[8]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6.

[责任编辑 曹 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职校生心理与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研究”(项目编号:BJA13009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职校生生命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459)

郝永贞,男,江苏理工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与生命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5)34-0013-04

猜你喜欢

职校生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职业写作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我爱的职业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配合学校做好职校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