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的向度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观探析

2015-01-31邵心诚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奥古斯丁忏悔录胡塞尔

邵心诚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时间的向度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观探析

邵心诚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从古希腊的先哲亚里士多德开始,经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到18世纪的康德,再到近现代的柏格森,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哲人们对时间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奥古斯丁区分了客观的时间和“内在时间”①,把时间归结为人的心灵的延展。文章以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为本,首先找出了奥古斯丁时间观中时间的两个向度,即时间是上帝创造的和时间是人的心灵的延展;然后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奥古斯丁时间哲学的重要思想,把他的的时间观拆分为时间的受造、时间的长度、时间如何存在、时间的延展和时间如何度量等5个部分进行探析;最后着重分析了奥古斯丁的时间观的现象学效应,探讨了奥古斯丁时间观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以及二者在讨论时间问题上的差别。

时间;内心;上帝;存在;记忆①

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巨著《存在与时间中》曾经这样说:“像存在一样,时间以同样的方式通过日常的观念为我们所熟知但是一旦我们开始去阐释时间的本性,它还会以同样的方式为我们所不熟知”[1](P6)。时间问题与存在问题一样,从古希腊开始直至今天,一直被人们探讨和追问,时间,把西方哲学从古代到现代持久牢固地贯通起来,人们试图去理清时间到底是什么,可是终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亚里士多德对时间第一次做了概念式的揭示,认为时间是运动的属性;康德把时间范畴引入知识论;柏格森则把时间引入非理性的生命时间,把时间看作生命的绵延;胡塞尔认为时间意识之流构造了所有的意识现象;而海德格尔用实践的生活世界改变了西方人的时间观。当然,这期间不能忽视的还有一位中世纪伟大的神学家——奥古斯丁,“在奥古斯丁的著作中,《忏悔录》第11卷是最好的纯粹哲学作品。”[2](P434)而《忏悔录》第11卷正是奥古斯丁对时间问题的思考,这一卷也被称作“时间书”。②海德格尔曾在其演讲“圣奥古斯丁的时间观”中开宗明义:“在西方哲学中有三个关于时间本质的沉思是里程碑式的:第一个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二个是奥古斯丁的,第三个来自康德。”[3](P16)奥古斯丁被看作除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以外最重要的三位伟大的时间思想家之一,而且他的时间思想被看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把客观的时间内化于人的内心,提出了时间是人的心灵的延展。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神学家的奥古斯丁的时间观是具有基督教哲学的特征的。我们把他的时间理解为心灵的延展这一向度的同时,还应该发现其时间观中时间的另一个向度:即时间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的存在乃是绝对的存在,上帝具有绝对的自由,上帝是永恒和超时间性的。而这两个向度之间也充满了巨大的张力,上帝创造时间是作为“神”的存在使时间受造,而心灵的延展是作为“人”的存在使时间内化,这就区分了上帝的绝对自由和人的相对自由,体现了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基督教哲学的特征。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还原和解读奥古斯丁时间观的本来面目,而且奥古斯丁把时间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并对其做出不懈的探索与追问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1.时间的受造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的第11卷第一次提出了时间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4](P242)那么时间到底是由谁创造的呢?“这时间即是你创造的,在你创造时间之前,没有分秒时间能过去。如果在天地之前没有时间,为何要问在‘那时候’你在做什么?没有时间,便没有‘那时候’。”[4](P241)奥古斯丁认为是上帝创造了时间,上帝创造万物之前时间是不存在的。“你是永恒的,你站在现在,先于过去存在,又控制未来的到来……时间在你这里永远停留,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永远存在。”[5](P123)在奥古斯丁看来,上帝是永恒的,时间的存在之于上帝同样是永恒的。奥古斯丁反对把上帝说成先行于时间,这样的话,上帝的永恒就被当下时间化了,而奥古斯丁的上帝观念是:上帝是持存的存在。

我们把《忏悔录》看做是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的长篇祷文,因此,奥古斯丁作为一名基督教神学家,把时间的主人归结为上帝,这是无可厚非的,而这也是其所有时间观形成的前提条件。

2.时间的长度

我们常常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或者说未来还很长,可是时间真的有长度吗?既然过去已经过去,则肯定不存在,将来还未到来,同样不存在,但是,现在是存在的吗?比如我们会说现在的一百年是很长一段时间,假如今年是一百年中的第二年,那第一年属于过去,已经过去则不存在,剩下的九十八年属于将来,尚未存在,所以一百年不能同时是现在的;同理,当前的一年同样不是现在,因为一年可以分为十二个月,假如当前是一月,则其余十一个月属于将来,不存在。以此类推,奥古斯丁利用过去和将来的不存在把“当下”无限拆分,最终把现在拆分为一个稍纵即逝,无法分割,没有连续性的“时间点”,得出了时间没有长度的结论。

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现在又没有长度,那岂不是全部的时间都是不存在的吗?其实不是,奥古斯丁否定的是作为“实体”的时间,及作为“独立存在者”的时间,也就是他否定“实体时间观”,他认为时间不能作为实体的延展,而是某种事物的属性或关系,这其实为他后来把时间规定为心灵的延展做出了铺垫。

3.时间如何存在

时间是由上帝创造的,故时间必定存在,这是自明的道理。但是我们把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态,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未到来,由此我们说过去和未来是不存在的,但是假如过去不存在,我们看不到过去,那我们是如何回忆过去呢?假如将来不存在,那那些预测未来的人是如何看到未来呢?奥古斯丁的回答是回忆过去并不是回忆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影像,预测未来并不是我们真的看到了未来,只不过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测出未来的,例如黎明注视着地平线,我只是“预测”太阳要升起来了,而我之所以预测的前提是我曾经经历过或者别人告诉过我太阳将要升起时黎明前的黑暗,又或者是我根据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的规律,推测出今天的太阳也必然要升起。所以奥古斯丁认为只要“现在”才是实际存在的,根本没有人们语言中所谓的过去和未来,因此他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三态重新划分为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这种奥古斯丁著名的三重现在时间模式的划分让时间的存在得以可能。

4.时间的延展

奥古斯丁提出了时间作为事物的变化和运动过程,是一种“流逝”的过程,否定了时间是太阳或物体的运动,奥古斯丁举出两个反例来支撑这个论点,第一假如太阳停滞,时间仍然继续,第二我们不仅估计活动的时间,也估计静止的时间,静止同样有时间,那么时间并不是物体的运动。其实在这里奥古斯丁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时间是某种事物的属性和关系,是一种延展,“我不知道时间是什么的延展,但我认为它的确是一种延展。也许是思想本身的延展。”[5](P129)而思想本身正是心灵的延展。奥古斯丁否定了时间的独立存在,把时间的存在移到了心中,在心理学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时间。

5.时间如何度量

由于时间的延展性,给时间的度量带来了难度,假如我们度量一个声音,声音未曾响起,我们不能度量,声响停止,我们同样不能度量,唯有声音正在响起的时候,我们可以度量,但声音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稍纵即逝的,我们如何度量呢?声音过去之后,我们会说这个曲子慢或者那首曲子快,我们究竟度量的是什么?奥古斯丁认为,我们度量的其实是时间的印象,是记忆,即事物存在于我们心中的影像。③奥古斯丁认为“人的思想工作有三个阶段,即:期望,注意与记忆”,[4](P255)有记忆,才有所谓“过去”有期待,才有所谓“将来”,有注意,才有所谓“现在”。对于丧失记忆的人来说,没有“过去”,对于万念俱灭的人来说,没有“将来”,对于醉生梦死的人来说,没有“现在”。有记忆、注意和期望,才有过去、现在和将来,有过去、现在和将来,才有自己的历史,才能理解历史的意义,使自己成为历史性的存在。

从时间的度量过渡到时间本质问题,从度量时间到度量记忆。而期望,注意和记忆既然是时间三态的心灵伸展,那么,时间除了心灵的伸展外,就不是什么别的了。

在考察了奥古斯丁时间之问中时间的受造、时间的长度、时间如何存在、时间的延展和时间如何度量之后,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便是胡塞尔,胡塞尔在现象学运动中的地位犹如康德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他是哲学史上一座无法跨越的“王山”。他的名著《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是对奥古斯丁时间观富有成果的发挥,胡塞尔也因此是近现代著名哲学家中充分吸收奥古斯丁哲学营养并对之评价最高的一位。同时,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创造性地发展奥古斯丁思想成果的后世哲学家中,他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位。因此,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对胡塞尔的影响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

奥古斯丁在探讨时间的存在问题时,实现了从物体运动的考察向领会时间心灵之内在性考察的转向,而胡塞尔考察时间问题时,则从现象学出发,从考察主体的时间意识出发,首先追问时间对象的形成问题。所以,领会时间的出发点的不同是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奥古斯丁那里,领会时间的出发点是心灵的内在性,虽然他使时间领会从外在的自然领会转向了内在的思想领会,但是他并没有彻底消除自然的日常时间,因为奥古斯丁首先假定了客观时间的延续,为了这一延续,他在向心灵之时间滞留的后退中寻找关于正在存在并已经伸展了的时间之直观所以可能的主观条件,而这个主观条件就是心灵的内在性,即心灵的延展。所以奥古斯丁的时间转向是内在性的转向,而非主观性的转向。而在胡塞尔那里,领会时间的出发点是“内在的时间意识”,首先是对客观时间的“悬搁”。因此,这是二者的区别之一。

其次,按照奥古斯丁的说法,我在感知中注意的是心灵内部的感知图像,这些图像在其功能上作为映像表明心灵之外的、而且在此意义上超越的物本身,我以各种不同的当下化方式和内在的表象图像发生关联,在与当下化有关的当下化中,存在着一些表象图像,它们把那些我自以为和我的感知范围内可能被感知为切身现在之物同属当下的物当下化了。比如,在和过去的当下化中,我注意的是记忆图像,它们把曾经被感知的物当作过去之物当下化了。胡塞尔把这种必须借助认识图像来领会体验对象的关系理论叫做“图像论”,胡塞尔虽然感到奥古斯丁在他自己对认识现象的阐明中遵循了图像论,但胡塞尔本人通过对真正的意向性和内时间意识的现象学本质阐明指出,图像论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图像论不是源自实事、体验本身的理论,而是一种从外部强加给实事、体验本身、在本质上看是歪曲的理论,因为在胡塞尔看来,为了使体验能够像它们在其自身中被表达出来的那样显示自身,获得体验本身意味着在解释中遵循体验特有的方向感。例如在感知中,我向来是以自己的方式指向被感知的当下之物,当我通过现象学直观仅仅追随体验的方向感时,任何内在的表象图像都不会显示出来。上述结论是胡塞尔和奥古斯丁在时间问题上最大的差别。

时间到底是什么?时间对人而言不是永恒的存在,不是独立的存在者,也不是物体的运动;时间是上帝创造的,是人的心灵的延展。这是奥古斯丁给出的答案。奥古斯丁把客观的时间转变为内在时间,把时间从人的心外移到人的心中,从客观的物理的的存在转变为内在的生命的存在,是奥古斯丁时间观念的意义所在,然后更对人具有启发意义的是奥古斯丁在自然时间领会和哲学时间领会的对话,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在试图通过转换时间分析的视域重新理解人的存在概念,这并不是无中生有,这何尝不是一种海德格尔所说的“根据时间本源的本质思考存在本源的本质,根据存在本源的本质思考时间本源的本质”的尝试。只不过他把存在概念立足于心灵,立足于心灵和日常时间包括上帝与人的生命体验和哲学的理性思考之间的对话,但同时也不失为一种基于生存论视域下的思考。

注释

①内在时间或者说内在时间意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普罗提诺提出的,这个概念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得到极大发展,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内在时间也可被称为內时间或主观时间,这种时间属于心灵活动和经验即意识生活事件的绵延和序列,围绕着人的直觉、回忆和想象等,区别于客观时间。关于奥古斯丁对胡塞尔现象学中內时间意识的影响将在后面的内容讨论.

②西方的哲学文献,特别是古文本,一般都分为卷,而卷其实就是书,比如《忏悔录》就分13卷,第11卷主要是奥古斯丁的“时间分析”,所以就是时间卷,也被称作“时间书”.

③奥古斯丁在《忏悔录》的第十卷详细的分析过“记忆”,他认为实体物质通过影像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而对于知识和真理来说,我们储存的则是它们本身.

[1]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M].上海:三联书店,1999.

[2]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F.-W.von Herrmann,Augustinus[M].1992.

[4]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奥古斯丁著,张晖,谢敬译.忏悔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吕艳]

The Time Dimension——Analysis of Augustin's Concept of"Confessions"of Time

SHAO Xin-cheng
(Marx's Colleg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From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Aristotle began,the medieval Augustin,to Kant in eighteenth Century,and then to the modern Bergson,Husserl and Heidegger,philosophers of the time exploring never stops.Augustin distinguishes the objective time and"internal time",the time attributed to the human mind extension.Based on Augustin's"Confessions"is the first to find out Augustin's time concept,time of two dimensions,namely,time is a creation of God and the human soul is the extension of time;and then conduct in-depth reading of text,analysis of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Augustin philosophy of time,the 5 part of his concept of time resolution as the time of creation,the length of time,time,time to exist and how to measure the extension of time of analysis;finally,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Augustin's concept of time phenomenological effect,probe into Augustin's view of time affects on Husserl's phenomenology and the two in the Discussion on the question of time difference.

time;heart;God exists;memory

B13

A

1004-7077(2015)01-0005-04

2014-11-26

邵心诚(1990-),男,山西高平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德国近现代哲学及现象学研究。

猜你喜欢

奥古斯丁忏悔录胡塞尔
语境中的胡塞尔*
——专栏导语
漫画
忏悔录怎能写成“八股文”
奥古斯丁的自由观
虚伪忏悔录是“两面人”典型套路
胡塞尔晚年著作《形式逻辑与超越论逻辑》(1929年)的形成始末与基本意涵
论奥古斯丁的“根本恶”观念
对胡塞尔《逻辑研究》再版的解析
浅析奥古斯丁的原罪论
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