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015-01-31冯天亮
夏 峰,向 函,赵 云,冯天亮
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应用型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夏 峰,向 函,赵 云,冯天亮
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以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应用型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通过共同制订教学培养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联合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坚持实习就业一体化机制及合作开展“3+1”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现(学)校、企(业)、(医)院合作办学培养专业人才。实践证明,该办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医学信息人才的有效途径。
医学信息;校企院合作办学;实习就业一体化
1985年,白求恩医科大学等4所院校陆续开设了医学图书情报专业,开始在国内培养医学信息(本科)人才。在1987年[1]和1988年[2]召开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医学图书情报系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了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即具备对医学信息的选择、分类、编目、标引、检索、查新以及医学情报研究等知识和专业能力。1993年7月16日,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3],对医学图书情报专业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专业名称由图书情报学(医学、药学)改为信息学(医学、药学)。1998年7月6日,教育部重新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4],对原专业目录做了新的调整,对若干相近专业进行了合并和重组,信息学(医学、药学)等专业合并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医学信息教育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被纳入综合大学信息管理教育体系之中。
随着泛珠三角地区医疗信息行业的迅速发展,广东医学院于1997年创办了医学信息管理(专科)专业,招生规模每届30人,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是国内较早培养医学信息人才的院校之一,目前每届招生规模扩大到240人左右,据调查,是全国该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最近连续3年实际就业率都达到100%,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广受就业单位好评。学校于2014年在2011级学生中实施了由校、企、院共同合作培养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将校企院合作办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总结广东医学院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主要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教学、专业实践、毕业见习与实习的整个培养环节,坚持校、企、院紧密合作,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
1 与时俱进,与企业、医院共同制订与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计划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行业得到飞速发展。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5]明确提出:“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并在其后发布了若干个配套方案和政策,这些改革方案为医学信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些新要求,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医学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围绕上述目标,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线构建了“计算机+医学+管理”的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既要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尽可能满足本科生较宽范围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需要。参考其他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的课程体系,同时吸收十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医学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可分为通识教育模块、管理学知识模块、计算机知识模块、医学知识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等五个部分。教学环节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识教育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技能,包括数理基础、外语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工科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等五个方面。主要是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的各种基础知识功底。
第二阶段,管理类和医学类基础课。主要以管理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习为主,包括管理学基础、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学、正常人体学、疾病学基础、药理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论,等。这一层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临床专业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专业核心课。这是体现专业特点、培养专业素质所必需的课程。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实习教学和提高计算机综合素质的相关课程,这一层次着眼于从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以增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
第四阶段,专业选修课。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考虑学生今后各方而的发展,设立几组不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医疗IT产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知识更新快,既要适时地删除过时或已不适应专业技能培养需要的学科,又要及时吸纳新的前沿应用学科,以适应不同岗位对新的前沿应用学科知识的需要。为此,学院定期邀请就业单位(企业和医院)有关专家进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论证,充分考虑企业和医院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根据医学信息化市场发展需要以及医院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共同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确保课程体系能与市场接轨,学生所学的知识能满足医学信息发展的需要。在毕业答辩环节,学院邀请合作企业和医院的项目经理作为答辩教师,共同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是否能达到他们的要求,以便找出不足之处,作为来年修订教学培养计划的依据。
2 联合企业、医院加强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强化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为强化学生实践及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最新的培养方案中设计创业创新学分。同时,与企业、医院合作,引进企业的软件开发及实践平台,强化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为学生搭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课程。并通过加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成立大学生创业创新中心,以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2.1 重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将创新学分纳入学分考核标准
在最新的教学制度设计中,将学生的发明、制作、设计、论文、著作、竞赛等创新成果纳入学分考核标准,明确规定修满创新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同时,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大学生活动小组,通过给予一定的课时津贴,提高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在具体实施上,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国内开展的学科竞赛活动;另一方面,开发具有该校特色的综合竞赛。通过竞赛类项目建立起来的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学习如何运用各种软件,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以及实际商业活动中的各种惯例、规则、技巧,等。在创新学分的激励下,学生主动学习、研究、实践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2.2 引进企业软件开发及应用平台,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环节,搭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课程
为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学院从惠桥等公司引进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平台,并开设了数据结构、数据库、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在开设这些综合性实验课程时,从医院和企业聘请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做为外聘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由灌输变为引导,为学生设定任务,通过完成项目答辩方式给予学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3 加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了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并通过校友、合作企业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院级创新基金,给予学生资金上的支持,使他们有能力从事与创意相关的活动、购买必要的资料、设备。同时,我们将积极从合作企业、医院引进预研项目,让学生去完成,而学校教师和企业、医院的项目开发人员将作为学生的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去完成这些项目。
3 实习、就业一体化,开创校企院双赢局面
自该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专业创办以来,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主动走访企业和医院,密切与他们的联系及合作,目前已与国内40多家知名医疗软件开发企业、20多家三甲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会以专场招聘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医院实习。同时,我们坚持就业、实习一体化办学模式[6],即在实习的过程,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又是提高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更是经受社会实践锻炼,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纪律、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接受社会挑战成为合格工作者,顺利实现就业的过程。
在具体实施上,将实习分为两个阶段:在实习的第一阶段,主要在企业和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实习的第二阶段,企业或医院可组织安排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顶岗,通过实习迅速适应职场和社会,顺利实现从“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毕业实习于每年的11月上旬开始,到次年的6月中下旬结束,共计29周。按照学生和实习单位双向选择的原则,分为医院和企业两种实习方案,每种实习方案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4周,第二阶段15周。对于实习的选择,我们采取企业到学校招聘,双向选择的方式,并且规定,在实习的第一阶段,无特殊情况,学生不得转换实习单位。在实习的第二阶段,经向实习企业和学校提出申请,在充分考虑就业需要的情况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新的实习单位。
企业在提供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条件的同时,学生又协助完成企业的工程项目,从完成任务中得到实际的锻炼。十多年来,秉承双赢原则,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和各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各实习单位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包括挂牌、签署培养协议书,等。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院信息化高层次人才。
4 校企院合作,开创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
教育部于2011年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7],该纲要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在该纲要的指导下,通过对医疗信息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调研,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于2014年编制并启动了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8]。在具体实施中,学院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3+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校企共同设计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尤其是注重开发那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具体如下:
①在大学的前3学年完成全部基础课程、医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绝大多数专业课程,将少量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放在第4学年,由企业的工程师采取项目培训的方式来完成;
②学生在医院和企业接受第4学年的学习及实习,此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由资深企业工程师和医院信息化专家根据与学校共同制订的教学进度进行授课,学校负责教学全程监控,专业课程包括: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工程、软件测试、高级软件开发课程设计,等。第二阶段为医院及企业实习阶段,按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技术发展和应用,集企业、医院和学校三方资源和力量,协同创新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③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包括教师资源、先进设备与技术、实验环境、研究开发条件,等,与该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实行优势互补,共同设计与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尤其是注重开发那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使得开发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
实践证明,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培养计划,强化实践环节,坚持校企院合作办学,坚持实习就业一体化,是培养医学信息人才的有效途径。
[1]欧阳兆明.第一次医学图书情报专业教学讨论会[J].医学情报工作,1988,9(1):73
[2]柳晓春.医学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第二次会议在湖南医科大学举行[J].高校图书馆工作,1988,(4):46
[3]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1993年7月颁布)[S].1993:7
[4]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1998)[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2/201010/xxgk_10 9699.html,2014-10-28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sda.gov.cn/WS01/CL0611/41193.html,2014-10-28
[6]光明网.冷门专业热就业广医学生就业早[EB/OL].ht- tp://health.gmw.cn/newspaper/2014-09/30/content_10124 7232.htm
[7]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 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2014-10-28
[8]冯天亮,向函,吴应江.校企院合作培养卓越医学信息专业人才探索[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8):90-93
Desig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mode of application-type medical information talents
XiaFeng,XiangHan,ZhaoYun,FengTianliang
SchoolofInformationEngineering,GuangdongMedicalCollege,Dongguan523808,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medicine) in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and explores specific methods of training application-type medical information talents. Through co-formulating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plan,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sectors, co-building entrepreneurs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integrating practice with employment and co-developing "3+1" pattern for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we have realized college-enterprise-hospital cooperation in produc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Practice proves that this school-running mo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application-type talent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medical information; school-enterprise-hospital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436);广东医学院博士启动基金(B2012050)
2014-10-29
夏峰(1975-),男,湖南永州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云医疗信息安全。
G642.0
A
1004-5287(2015)02-0204-03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5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