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课题 不一样的目标
2015-01-31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胡志杰邮编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学 胡志杰 (邮编:230031)
一样的课题 不一样的目标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学 胡志杰 (邮编:230031)
近日参加八年级数学教研活动,听了一节《轴对称图形》的公开课,对比小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的课堂教学,作如下分析思考:
1 初中课堂回顾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①观察图案,②通过欣赏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实物,创设情境.
(2)通过观察蝴蝶剪纸折叠重合案例,引出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概念.
(3)活动
①“找一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②“举一举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中的轴对称图形”,③“添一添构成轴对称图形”,④“猜一猜轴对称的规律”,⑤“剪一剪轴对称图形”
2 小学课堂回顾
(1)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对称现象.
(2)把实物图片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未就对称轴下定义.
(3)通过一道例题引导学生用折、画、剪等方法“做”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帮助他们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4)利用“想想做做”安排5道题.第1题提供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图案,要求学生从中挑出轴对称图形.第2题提供一组英文字母,要求说出哪些字母可看作轴对称图形.第3题要求在给出对折前后两组图案之间进行选择配对.第4题提供交通标识,要求说出哪些可以看作轴对称图形.第5题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标识.
(5)组织“动手做”,鼓励学生利用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设计并剪出一些美丽的图案.
(6)安排“你知道吗”,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对称的现象和世界上的著名建筑,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3 对比反思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两节课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在授课内容上都大同小异非常相似,如果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应该是合适的教学.但是,如果面对初中八年级学生,再这样上,难道不是一种无意义的低效重复吗?究其原因,我认为应该是教师漠视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有数学活动经验的存在,面对同一课题没有搞清楚教学目标的本质不同.
小学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剪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对称现象,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中学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其所有的对称轴.
(2)经历探索轴对称基本性质的过程,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义,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能够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给定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很明显,在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初中教材又提出了更高的活动要求,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概念的文字叙述、对称轴的提出、轴对称基本性质的理解,这些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有别于小学课堂之所在.为此我们在小学阶段采用描述式定性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具体是:关注学生能否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对称现象,并从一些简单平面图形或图案当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否根据轴对称的基本特征“做”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能否积极思考、清晰表达自己判断和选择的依据;能否进行符合要求的具有不同特点和个性的操作;能否善于和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并保持一种积极欣赏的学习态度.而初中则主要关注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和应用.具体是:关注学生能否识别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轴对称现象,欣赏轴对称图案;能否对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作适当的分析;能否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变化后的图形;能否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能否用轴对称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物体,探究轴对称图形(如线段、等腰三角形、角)的有关性质等.
同样是数学活动课,小学的课堂主要积累与“行为”相关的活动经验,偏重于感性;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认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知;学习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由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也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初中的课堂主要积累与“思维”相关的活动经验,偏重于理性;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内容,主要是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依据扩大的公理化体系证明平面图形的性质;通过对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必要的论证,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从而使得学生由直观感知逐步过渡到逻辑论证,让学生逐步理解说理是必要的,逐步学会说理.初中数学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些,站高一层加以利用,坚决避免在课堂教学中做重复的工作.譬如:本节内容主要是有关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难度和要求虽然不高,但是十分重要.建议在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称轴及性质这“一念一轴”上多做文章,特别要关注以下四点操作策略:①课堂不能只停留在小学对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识别的层面上,必须上升为围绕轴对称图形相关概念的教学;②提供一些比小学稍微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作适当分析,帮助学生从数量和位置两方面找出并说出对称轴;③从小学剪轴对称图形向按要求作出轴对称图形过渡;④把教学重心从小学感受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对称现象转移到探究轴对称图形(如线段、等腰三角形、角)的有关性质上来,逐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同样的课题,出现在不同的学段,一定有着不一样的目标,只有深刻地分析、理解,才能把握住数学教学,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
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