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5-01-30李惠君
李惠君
[摘要]目的 探讨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中,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进行内镜治疗,对照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有44例采用内镜完成完整切除,1例追加手术方案切除残留组织,对于出血和狭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取得理想的治疗结果,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45例患者,手术治疗成功40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8.9%。对比之下,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内镜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肠侧向发育;内镜治疗;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4)20-207-03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scopic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intestine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LI Huijun
Departmen of Microscopy Division, Panshi City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Panshi 132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scopic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intestine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Methods 90 cases with large intestine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45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45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ndoscopic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urgical treatment, compared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45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44 cases of tumors were completely cut by endoscopic, 1 case was appended surgical program to cut residual tissue.bleeding and stenosis were timely processed, and it had achieved the desired outcome. The total treatment efficacy was 100.0%. 45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had successfully surgical treatment, the total treatment efficacy was 88.9%.In contrast,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t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endoscopic in the treatment of large intestine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Large intestine laterally spreading; Endoscopic therapy; Operative treatment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指的是病变细胞的直径超过10mm,并且生长方式向侧向发展,属于表浅型的病变。根据临床情况分析,可将病变分为颗粒集簇状和非颗粒状两种类型[1]。相关研究表明[2-3],该肿瘤和结肠癌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引起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重视。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采用超声内镜和常规染色技术可以确定病变范围,使用内镜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分片切除术,可以进行有效治疗[4]。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内镜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观察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8~69岁,平均(42.5±1.7)岁。在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5~67岁,平均(41.5±1.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对病变部位使用日本产olympus H260电子胸镜进行诊断后,对表面的黏膜情况和病变范围进行确定,使用超声微探头确定病变的浸润深度和血管的情况。超声观察和靛胭脂染色,可以确定治疗方式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分片切除术中的哪一类。具体操作步骤是:在病变范围以外的5mm处应用氩离子凝固技术进行标记,在基底部位的四周注射肾上腺素靛胭脂溶液(配置标准:肾上腺素1mL,靛胭脂2mL,生理盐水100mL),从而使病变黏膜能够隆起。然后应用圈套器将病灶圈套住,要确保病灶周围的黏膜也已经在圈套器之中,最后进行高频电凝电切。如果病变部位较大,就采用分次切除的方式。如果圈套器固定不稳,就使用德国产爱尔博(ERBE)200D氩气刀在标记线处切开,然后在切开的部位进行圈套处理。1.2.2 对照组 第1步,确定肿瘤病灶位置;第2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第三步,对病灶部位进行完整切除。
1.3 护理配合
1.3.1 手术配合 请2名护士进行配合操作。其中1名护士站在操作人员右侧,负责器械的递送,选择注射部位和圈套部位。另一名护士站在左侧,通过调整保证病变部位在视野范围内呈现。经验显示,病灶在操作者的6点钟位置操作最方便,护士可以改变患者的体位实现这一操作,从而有利于医生对病情进行观察,缩短操作时间。
1.3.2 注射针的使用 首先调整进针点的位置,从内镜活检孔道中伸出注射针;然后在基底部位注射抬举液和肾上腺素靛胭脂溶液,使病灶周围的黏膜隆起。溶液的注射量根据病灶的大小来确定,一般在10~20mL。操作过程中注意针刺深度,进行严格的调整。
1.3.3 圈套器的使用 第1步,对镜身位置进行调整,能够在视野内看到病变的范围。第2步,从活检孔中将圈套器伸出,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大小,调整圈套器的打开程度,保证能够将病变位置完全套住。第3步,用圈套器的外套管前端紧紧顶住病灶,然后进行吸收工作,对圈套器进行慢慢的收紧。对于圈套器的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套住病灶以后,可以对圈套器进行适当放松,然后再收紧,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避免由于病灶的圈套深度过大而导致穿孔。(2)套紧病灶以后,可以向前移动圈套器,以便对圈套周围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3)在切除病灶的过程中,确保慢慢收紧圈套器,避免切除过快而引起创面出血。
1.3.4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对患者进行内镜治疗的过程中,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在长时间的注气过程中容易出现腹痛、恶心、紧张,这时候医生应该进行安慰和呼吸指导,从而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穿孔和出血,应该在内镜的配合下,使用热活检钳、冰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止血,使用钛夹对穿孔处进行闭合。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变化,如有需要可进行胃肠减压和输血工作。
1.4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观察组45例患者中,15例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22例进行分片切除术,8例进行内镜黏膜剥离术。共计44例患者完成肿瘤细胞的完全切除,1例通过手术对残留组织追加切除。手术结束后,出血症状2例,狭窄症状3例,没有出现穿孔症状。分别采用内镜止血技术和气囊扩张技术进行处理,使出血和狭窄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在对照组45例患者中,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成功40例,其余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治疗有效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
3 讨论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指起源于大肠黏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而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过去亦称葡行性肿瘤或结节聚集型肿瘤[5-6]。
由于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结肠癌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一经发现就要及时进行切除[7]。在观察组患者中,有30例病变部位在直肠处,有5例在病变涉及肛管。如果采用手术治疗方案,会使患者异常痛苦。在内镜的使用下,通过内镜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分片切除术等方式,可以对病变部位进行肿瘤的切除。该治疗方案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
对于内镜黏膜切除术而言,相关研究显示[8-9],对于小病灶的治疗效果明显,但对于大病灶的治疗,尤其直径超过2cm的病灶,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镜下黏膜剥离术可以有效切除较大的病灶,而且复发率比较低。但是,操作时间较长,对医师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10]。在手术之前,应该应用超声内镜进行常规检查,以及反复的充吸气试验,在黏膜下注射抬举试验,从而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为了确保病灶的完全切除,应该加入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工作。这样,才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观察组45例对象中,有44例采用内镜完成完整切除,1例追加手术方案切除残留组织。
对于出血和狭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治疗结果理想,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总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大多数患者均可在内镜下达到治愈。
[参考文献]
[1]袁珂,吴俊超.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形态及内镜下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2013,16(9):2049-2051.
[2]余文琴,徐馥,张允.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治疗的手术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94-95.
[3]高丽影,何利平,王丽珍,等.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45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0,4(17):85-86.
[4]李小会,刘变英,杨嫦娥,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诊断与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2012,5(11):352-354.
[5]盛剑秋,晨智敏,李爱琴,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4):248-251.
[6]徐宏伟,李岩,陆喜荣.内镜下治疗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1):1138-1140.
[7]郑安斌,余世界,沈磊.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治疗后延迟出血的原因和治疗对策[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6:2393-2396.
[8]刘思德,姜泊,智发朝,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形态及内镜下处理[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1,6(2):932-933.
[9]钟碧波,钟芳.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31例[J].临床医学,2011,31(7):68-70.
[10]胡伟,时昭红,高晓阳,等.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诊治体会(附15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366-1367.
(收稿日期:20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