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与小微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分析

2015-01-30谢宝智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高职院校

谢宝智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与小微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分析

谢宝智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在阅读大量文献与相关人员访谈的基础上,总结对比了国内外高职院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现状,指出加强与小微型企业的合作是我国高职当前校企合作的一个新方向。从小微型企业与高职院校两方面,分析了互相合作的意愿与合作能力,最后指出合作的突破口与研究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小微型企业;

0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正式引进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至今,经过 20多年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我国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已取得长足进步。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适应教育经济规律,实现高等教育职能的延伸,地方高校纷纷把产学研合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但从合作的对象来看,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目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与小微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有待重视与加强。了解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现状,认真分析高职院校与小微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国外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现状

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中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被公认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尤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校企合作”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为世人所称道。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认真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或社会组织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一种培养模式。该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理论学习在高校,实践培训在企业或组织。这一培养模式凭借其众多优势,在德国迅速发展。目前已发展到德国的职业学院(BA)、双元制学院(DHBW)、应用科技大学(FH)及综合型大学(Uni)等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领域[2]。

与企业的广泛深入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与保障,据德国联邦职教研究所2011年4月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专业统计,双元制教育涉及的专业有经济学、机械制造、计算机、电气工程等,参与的企业数量40 874,大学生数量 61 195。如: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高等学院拥有约 2.35 万名在校大学生、合作企业超过 8 000 个;其曼海姆双元制高等学院,有约5 500学生,企业教育伙伴超过 2 000个,约3个学生对应一个企业[2-3]。

考查与这些学院合作的企业发现,合作伙伴不仅包括奔驰、博世、IBM 等大型知名企业和招工量较大的单位,而且也包括仅有一两个学生就业的中小企业。在数量上,高等学院的合作伙伴大多来源于学院所在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而非大型知名企业。这是因为在德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中小型企业。与大量的中小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奠定了广泛深厚的校企合作基础,使德国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质量与就业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3]。

2国内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现状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注重与行业对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数量达到1276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达960万;高等职业学校合作企业达到8.5万个,校均96个[4]。

常州科教城(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有五所高职院校,其中1所国家示范建设院校,1所国家骨干建设院校,3所省级示范建设院校。2011-2012学年,五所高职共有全日制学生49406人,合作企业数量达到1831个[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不高,学生企业数量比平均约100人/企业,即使是经济与教育发达地区也只是25人/企业,与国外的2-3人/企业,仍然相差较大。这一指标反应出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是目前深化校企合作、减小地区差异、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主要任务。

分析造成这一合作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中型企业可以为合作高校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为合作高校毕业生提供较多的更具针对性的就业岗位,为职业教育补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此外,合作高校可以借鉴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优化自身的专业设置和管理模式,提高竞争力。所以目前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的企业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围绕与大型企业的校企合作,关于合作模式、管理方式、人才培养、师资构成、文化建设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很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研的校企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大中型企业的数量毕竟有限,根据2011年修订的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而大型企业仅占0.2%,中型企业约占0.8%),全国共计有6 000万以上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因此要想扩大校企合作的数量,必须加强与小微型企业的合作。

部分学者对中小型企业的校企合作已经进行了研究,如:李淑云等人研究了中小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需求;周雯等人研究了中小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郝晓针对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的困难,提出校企合作职工培训的建议;刘本盛提出加强校企合作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捷径等。但是,这些研究一般都是侧重于中型企业,对于小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研究没有特别关注与区别对待。

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发文,重新规定了企业类型划分的标准,首次提出了微型企业的概念。经查阅相关文献,目前国内对于高职院校与微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刚刚起步。

综上所述,国内高职与大中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研究较多,但与小微型企业的合作重视不够,缺少与小微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与探索,这使得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没有享受到这种校企合作的教育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新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我国高职院校与数量众多的小微型企业产学研合作探索。

3与小微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分析

3.1众多小微型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客观存在是合作的重要基础

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以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20所以上的高职院校。1276所高职院校的均衡分布与发展,有利于与其周边6000万以上的小微企业进行合作[5]。

以常州地区为例,有6所高职院校,在校生共54406人。而全市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小企业有25829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92.5%;30人以下企业为21145家,占全部的75.8%。这些小微企业完全满足常州高职校企合作的量的要求[7-8]。无论从全国还是常州分析,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与这些小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达到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学生企业比2~3人/企业,为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小微型企业与学校双方的产学研合作意愿分析

企业方面:小微企业是非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我国企业总户数的99%,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对国家GDP贡献约占60%。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多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抗风险能力差,一批小微企业陷入了经营艰难、濒临倒闭的困境[6]。为了生存与发展,除了争取国家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小微企业需要转型发展,需要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主要具体体现在两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小微企业很难招到高素质人才,即使招到也留不住。因此,现有职工职业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培训基地、更没有自己的职业学校,加上技术人才短缺,资金不足,无力举办专门的职工培训教育。而本科院校与小微型企业合作的费用高,且积极性不高。

其次,小微型企业人才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产品的升级创新往往依靠自己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难度不太高,吸引不了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兴趣。因此,小微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需要职业院校的支持;与高职院校合作也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必然之路。

学校方面:从高职院校角度看,数量众多的小微型企业对高职院校来讲更具有合作的价值。首先,小微型企业数量多,占的比例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切、需求量大,能够让更多的高职学生享受到校企合作教学的好处,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实习基地,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获得广阔的就业空间。仅与少数大中型企业的合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海量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采用“2+1”、“2.5+0.5”等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校期间有半年、一年或更多的实践环节,由于没有足够多的企业支持,学生只能自己通过关系或在人才市场选择企业。这样的实践,实习的目的性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质量不易控制且没有保证。甚至有些学生实习的企业与专业毫无关联,学生被当作廉价工人使用。因此,学校也迫切需要广大的小微型企业的支持,来实现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其次,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技术革新、提高社会声誉等方面与小微型企业合作的可能性更大,学校在这类合作过程中支付的成本要低,且更易于参与到其技术开发和生产环节,而不是简单的提供廉价劳动力。

3.3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能力分析

高职学院专业齐全,能满足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需要。2011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共有953种专业,专业点数达到48 121个,校均拥有专业点37.7个。包括农林牧渔类、制造类、财经类、文化教育类、艺术设计与传媒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多样化,致力于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调整,与小微型企业有着共同的交集[4]。

社会培训方面:以常州科教城的五所高职为例,建有实训基地1 756个,其中校内实训基地(中心)158个,校外实训基地(中心)1598个,国家级实训基地(中心)8个,省级实训基地(中心)23个。拥有专任教师2165人,其中硕士以上992人,占45.81%;副高职称以上705人,占32.55%;“双师型”教师1 377人,占63.6%。2011-2012学年提供技能培训16552人次,提供岗位培训7829人次,提供技能鉴定3919人次[5]。

科技服务方面:常州科教城的高职院校2011-2012学年提供技术开发226项,到账金额4336.8万元;技术转让23项,到账金额195.5万元;提供技术服务90 项,到账金额1459.1万元;提供技术咨询50项,到账金额1213.2万元[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科研成绩显著,完全能够胜任小微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要求。

因此,在小微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都有着迫切的需求与意向的前提下,只要高职院校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员工培训与技术服务),富有诚意地主动联系小微企业,必能建设良好的合作关系。经过一段时期的合作,也必将在其他方面(课程开发、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取得惊喜的丰硕成果,从而实现“广大企业真正参与职业教育全过程”这一梦想。

4结语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大量的企业全面参与教学,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这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只有实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效地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目前高职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合作,已经充分开发利用了学校周边的大中企业资源,但是与小微企业的合作仍处于一个起步状态,若能调整战略方向与重点,必将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与小微型企业的合作虽说是新生事物,但同与大中企业合作有着众多的共同点与相似点,可以借鉴其经验。因此,在与大中型企业合作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与小微型企业的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对于学院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还是对于企业自身的产品科技研发、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培训等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如何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与小微型企业的资源,建立高职与小微型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紧密合作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相互支持与促进,将对推动小微型企业的转型升级、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强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9.

[2]高松.德国高等教育领域双元制培养模式发展评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5):89-93.

[3]张玲.德国曼海姆双元制高等学院校企合作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 2010,(4):90-91.

[4]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2.

[5]常州科教城管委会,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常州科教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R].常州:常州科教城管委会,2013.

[6]胡技飞.新形势下小微型企业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0):27-28.

[7]常州市统计局.常州市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常州:常州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2010.

[8]常州市教育局办公.2012年常州教育年鉴[R].常州:常州市教育局,2013.

Analysis on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XIE Bao-zhi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ha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Changzhou 21316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current statu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Furthermore, a new cooperation model,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mall micro enterprises (SMEs), is proposed. Then the desire and the capacity of both sides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key point and method of their cooperation are presented.

Key words: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small micro enterprise; higher vocational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6卷第1期,2015年3月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Vol.16 No.1,Mar.2015

作者简介:翟绍兵(1982-),男,江苏东台人,工程师,E-mail:89252391@qq.com。

收稿日期:2014-11-03

文章编号:1671-234X(2015)01-0079-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doi:10.3969/j.issn.1671-234X.2015.01.0018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高职院校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浅谈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