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谢天振先生《译介学》增订本评介

2015-01-30杜丽娟

中国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译介文学史译本

□文│杜丽娟

解读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谢天振先生《译介学》增订本评介

□文│杜丽娟

《译介学》增订本主要关注的是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怎么译”的问题上,也不能停滞在两种语言翻译的问题上,而要更加高瞻远瞩地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翻译的结果、翻译的传播与接受等的研究。该书的研究为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拓了国内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加速了翻译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并为翻译文学找到了归属。

译介学 翻译文学 创造性叛逆 翻译研究

与传统翻译所关注的内容截然不同,译介学研究的视角发生了转向,主要研究文学交流中的翻译,是从文化和文学的视角对翻译文学、文学译本以及文学译本在世界的传播情况进行的研究。正如谢天振在《译介学》增订本(译林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中所言,“译介学的研究不是一种语言研究,而是一种文学或文化研究,它关心的不是两种语言如何转换的问题,它关心的是原文在翻译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它关心的是文学翻译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1]

该书融会贯通了作者近十几年来的学术思想,调整和更新了《译介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的内容, 更加综合地研究和阐述了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相关的问题。

一、研究内容的文化转向

与《译介学》相比,该增订本论述的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译介学》增订本主要探讨五方面内容:①论述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信息的失落与变形;②论证了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对传统翻译研究者来说文学翻译中的误译是错译,但在译介学研究中,误译就是一种创造性叛逆;③研究了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阐述了翻译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差异,为翻译文学在国别(民族)文学中争取其归属;④该书作者呼吁重写中国翻译文学史,为研究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的学者带来了极具挑战性的历史责任感;⑤从理论上探讨了撰写“翻译文学史”方法论问题。

在增订本中,作者不仅增加了两节内容,还增加了“译介学研究推荐书目”。在第四章“翻译研究与文化差异”增加了第三节“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交汇”,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这一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在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研究方面的新课题。在第六章“翻译文学史的名与实”增加了第三节“翻译文学史:探索与实践”,期待广大学者共同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翻译文学史理论和编写实践。此外,作者修订了一个章节,将第三章“文学翻译中的叛逆性翻译”改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表明了对“创造性叛逆”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并拓展了这一章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介绍该增订本的主要内容、主要写作特色和主要学术贡献。

二、写作特色的开拓创新

资料翔实,理论知识和翻译实例结合恰到好处。全书以“创造性叛逆”为理论基础,以“译介学”“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为研究对象,资料丰富,结合其理论分析作品的翻译时恰到好处。这些“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没有它就没有文学在中西方的传播与接受,世界上的杰出文学作品也不可能得到穿越时空的传播和接受。该书作者精心挑选了中外翻译文学作品的实例,比如在论述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表现形式的“个性化翻译”时,引用了《哀希腊》中一段诗的几种不同的中译本(梁启超译本、马君武译本、苏曼殊译本以及胡适译本)。假如书中只有晦涩的翻译文学理论知识,而缺乏生动丰富的翻译实例,那这本书并不能吸引读者,也不能称得上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籍。对古今中外的翻译实例旁征博引,再结合译介学理论向读者传达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层面是该书的独到特色。

厘清了一些易混淆的基本概念,便于理解。该书作者对译介学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差别、“文学翻译史”与“翻译文学史”的区别,以及“译介学”的界定、“创造性叛逆”的概念、“个性化翻译”的定义,“误译”与“漏译”的区别、“节译”与“编译”的区别和“转译与改编”的区别,使读者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译介学研究的内容和本质。

具备世界文学的广阔视野。该书从古罗马时期的翻译研究起始至今,阐述了西方翻译史的文学传统。从中国的汉唐佛经的翻译起始至今,对中国翻译文学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在对中外翻译文学传统的发展阐述中,该书作者选取了众多翻译名家的翻译作品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为了表达翻译作品本身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也为了让读者进一步具体感受译作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价值,作者引用了诗僧苏曼殊翻译的拜伦的诗《去国行》,而且还提供了原文和译文。

三、学术研究的价值启示

该增订本的出版为翻译专家和青年学者进一步开展翻译学,尤其是开展译介学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支持,为翻译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和在校研究生从事翻译研究必读的重要专著,也为高校翻译专业硕士课程的教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提高了翻译文学的研究价值。长期以来,翻译文学被人们称为“弃儿”,[2]人们总是把翻译文学等同于外国文学,把翻译文学的性质定位为外国文学。翻译文学究竟是属于外国文学还是属于中国文学,这得取决于文学译本作者的国籍。该书系统分析和探究了翻译文学及其归属的问题,消除了人们对翻译文学概念的模糊认识,从此“弃儿”便找到了归属。

对编写中国翻译文学史具有启示意义。该书引用的许多西方翻译文学史著作的理论和实践观点对于我国翻译文学史的编写都具有指导作用,也将为翻译文学史的编写理论和实践带来革新。如王向远所言,“他的《日本文学汉译史》一书在选题立意时就受到了译介学理论的启发,也可以说是对谢天振所提出的‘翻译文学史’理论的一种探索性的实践”。[3]

《译介学》增订本作为一部翻译方面的开拓性著作,是谢天振多年翻译研究经验的成果结晶。古语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书用“创造性叛逆”这块攻玉之石,对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使其成为译介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在书中,作者同时告诫翻译学者,“使文学和文化走向世界必须从译介学规律的高度全面审时度势,并采取合适的译介方式,不能仅仅停留在把中国文学、文化典籍翻译成外文而已”。[4]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本文系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重点项目(2014jyxm719)和教研一般项目(2013jyxm556)的研究成果

[1]谢天振.译介学[M].增订本.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谢天振.为“弃儿”寻找归宿——论翻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J].上海文论,1989(6)

[3]王向远.译介学及翻译文学研究界的“震天”者——谢天振[J].渤海大学学报,2008(2)

[4]中国文学“走出去”不只是一个翻译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1-24

猜你喜欢

译介文学史译本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