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图书馆依托微信公众平台的学科化服务

2015-01-30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利用微馆员医学

学科化服务是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新方向。面向广大医教研人员开展学科服务,提升服务层次,是每个医学院校图书馆员的使命。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主要依赖于学科馆员融入一线,嵌入科研展开活动。这种服务方式比较单一,用户知晓度较小,影响力比较有限。

微信(WeChat)作为一款迅速崛起的功能强大的信息传播工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并成为众多公司、企业的营销利器。如何充分利用微信的传播优势提供学科化服务,扩大学科化服务的影响,是医学图书馆员正在积极探索并努力尝试的新课题。

1 医学图书馆利用微信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必要性

微信是一种社交工具。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打造一个专属的微信公众账号,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五种形式为用户推送信息。微信传播具有高效性、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和私密性,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容易被用户学习、接受和推广等优势。医学图书馆利用微信开展学科化服务,优势很多,意义很大。

1.1 符合医务人员的信息行为特点

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有的甚至要承担临床医疗、教学任务以及科学研究等多项工作,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充分有效地利用医务人员的“闲暇”时间,提供实时精准的个性化信息和服务,在有需要到的时候,能够随时随地与学科馆员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微信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操作简单等特点,符合医务人员的信息行为特点,能够满足医学院校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的学科化信息需求。

1.2 适应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

医学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包括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最新医学知识、特殊疑难病例报道、最新临床医学动态信息等(临床医学需求),为临床教学提供教学相关信息(教学需求),为医院所有临床科研项目提供查新、检索和课题跟踪服务(科研需求)。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医学学科的不断细化,对医学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微信将方便学科馆员和医学专业人员的沟通,因而会成为优化医学学科化服务的得力助手。

1.3 实现医学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革新

单纯依靠为数不多的医学学科馆员的力量,很难真正融入到院、系、研究所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去。微信为真正有效开展医学学科化服务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医学学科馆员可以不直接与用户接触,而利用微信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科信息和服务。

目前,在学科服务实践中,学科馆员开展工作仍面临重重困难,如学科馆员的认知度不高,影响力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学科馆员仍然以图书馆为阵地,未嵌入用户物理空间,没有深入到用户的需求和工作中主动提供服务;服务模式和内容总体单一,依赖于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服务责任不清,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用户的需求和问题。 微信作为一款强大的沟通软件,能够在医学学科馆员和服务对象之间搭建桥梁,成为把图书馆信息与服务带给用户的中介、教育者和传播者。

2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图书馆对微信的利用主要包括发布信息、即时咨询、链接图书馆门户3个方面[1],但其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基于医学专业的特点和微信的传播优势,笔者认为,医学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展开。

2.1 基于群发功能的共性学科信息发布

包括图书馆举办的学科类讲座、展览、会议等活动信息,图书馆新书、数字资源等资源信息,以及图书馆提供的各种学科化服务项目,均可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群发至每位手机用户客户端,以增加他们对图书馆信息与服务的了解和参与。

2.2 基于用户分类管理的个性化学科信息推送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对用户群进行自定义分组,实施分组发送消息,从而使特定信息更准确地抵达特定群体。可以依据用户的个人信息档案、学科专业类别、查询借阅历史等进行分组,从而将特定的学科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和网络信息资源,以学科知识单元的方式发送到用户手机[2]。还可以利用服务器的日志文件进行数据挖掘,主动推送读者可能感兴趣的信息资源[3]。此外,针对不同学科的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对其关注的研究主题进行跟踪检索,把经过筛选的最新检索结果,以书目、索引、全文等方式通过微信提供给他们,或者是接受用户委托,在课题前期调研、开题立项、中期成果、直到成果验收整个过程中提供信息服务,并及时将专题信息通过微信传递给用户。基于微信开展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推送,可以使用户不受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而获得定制的学科化信息,从而有效支持用户的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

2.3 基于实时交互的参考咨询服务

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通过一对一的交流实现在线实时咨询,且具有语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元交互模式。与传统的咨询方式相比,微信是更好的沟通服务平台[4],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信息咨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回复、解答。在某些问题不便于或难以表述时,可以通过微信一对一的私密互动以及多样化的信息表现方式进行沟通,有效解决用户的问题。此外,对不同读者重复咨询的类似问题,还可以利用微信基于编辑模式的自动回复功能实现自助咨询,大大节省馆员和用户的时间[5]。

2.4 基于“朋友圈”的在线互动学术交流

利用微信朋友圈的自由互动交流评论的特点以及“主题圈子”的服务交流模式,学科馆员可以为相同兴趣爱好者、科研方向者建立信息分享交流平台和“学科群”,吸引具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交叉学科背景的用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由图书馆聘请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依靠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学科馆员作为话题发起人,利用微信“群聊”功能在朋友圈中探讨问题,使互不认识的用户因共同的研究方向在微信“学科群”中互动交流,共同创作,打破时间空间对科学研究、医疗教学等学术交流的束缚。

2.5 基于超链接的医学信息网络导航

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上建立链接,形成目录式的学科资源数据库,为学科专家或对口院系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源导航。例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主要负责专题网站的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主页的“科研帮助”专题栏目下设“研究专题A-Z”,仅生物科学就细分成14个主题,内容涵盖相关数据库、学术论文、研究机构、百科全书、网络资源等[6]。导航式网络资源指南、学科指南等的建立,可以为医教研人员查询相关学科信息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途径。

2.6 用户教育与培训

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培训内容可以是普适性的,也可以是面向特定群体的个性化培训。利用微信开展用户教育与培训可以实现培训内容的精准送达、在线操作、实时答疑等,省时省力且高效。

3 利用微信平台增强学科化服务效果的几点建议

3.1 加快医学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随着图书馆微信平台在学科化服务中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大量的医学专业信息咨询对医学学科馆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医学学科馆员队伍是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根本保障。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提高学科馆员准入门槛,加强学科馆员素质培养与技能提升,使其熟悉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等。

3.2 加大图书馆微信平台宣传力度

做好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使用户基数持续稳定增长,保证有价值的用户不流失,扩大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用户主动添加,微信的漂流瓶、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与网站、微博、QQ等互联共享,成立高校图书馆微信联盟等[7],都可以成为开发用户的有效工具和营销手段。

3.3 精心选择学科信息,注意推送频次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学科信息,需要注意信息内容的筛选和推送的频次,避免推送无关信息、垃圾信息,避免推送过于频繁,引起用户的厌恶和反感而退订图书馆微信[8]。工作中,应逐步摸索和把握信息发布的节奏,尽量选择用户活跃的时段发布信息,信息内容能够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服务内涵,从而塑造医学图书馆微信的品牌。

3.4 与用户良性互动,增加用户黏性

微信公众平台的交互模式为应答模式,给予了用户良好的咨询体验,因此对用户的咨询要及时回复、有效解答[9]。学科服务团队要制订咨询答疑的具体规范,确保用户咨询能得到及时回复,打造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度信息服务的学科服务微信平台。

4 结语

微信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人敏锐洞察并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针对医学高校学科化服务的特点,医学图书馆员应抓住机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做好学科化服务。

猜你喜欢

利用微馆员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利用微课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国外图书馆新馆员入职培训的特征及趋势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