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的策略探讨

2015-01-30刘君梅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敬语文化背景日语

●刘君梅

(武警学院 边防系,河北 廊坊 065000)

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的策略探讨

●刘君梅

(武警学院 边防系,河北 廊坊 065000)

阐述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文化的重要性、融入方式及效果,以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日本文化;日语教学;融入;教学效果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诚然日语教学也离不开日本文化的融入,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习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一、缺乏文化依托的语言教学的弊端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主要强调听、说、读、写的能力,日语教学也不例外。反映在课堂上就是讲授词汇、语法、文章,一味地要求学生强记忆词汇、套用句型进行替换练习,可以说还停留在应试阶段。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机械地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更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往往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准确、句子的表达不够完整、说得流利但不得体。究其原因,语言教学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一套符号系统进行传授,应该深刻了解其赖以存在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的文化元素,真正掌握日语的文化内涵。语言来源于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并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文化依靠语言,通过语言来展现社会、民族的特质和风貌。可见二者不能割裂开来独立存在。日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的依托。

二、融入日本文化对日语教学的重要性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讲授日语基础知识外,还应该注重传授日本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了解日本文化知识的前提下掌握日语,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日本的社会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也才能更好地与日本人进行交流。

日本四面环海,自然赋予了它恩惠,气候适宜景色优美。因此,也就造就了日本人对自然、天气情有独钟的特性。从而也就出现在平时的交谈中,季节、天气等词汇频频使用的现象。当日本人和人见面时谈天气,心怀歉意或有求于人而又不知如何开口时也从天气开始。天气和季节的寒暄,可以说是日本社会中人际交往的万能法宝。比如,日本人见面时一般都会说“今天天气真好啊”,“最近总在下雨呢”等等。而此时一般是不需要做出具体回答的,只是顺口搭音就可以了“是啊,的确是”。因此,我们只要了解了这种特定文化背景下孕育出的日本人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思维方式,就能顺畅地进行交流了。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日语口语中的暧昧语言正是在日本的特殊文化条件下产生发展的。而这种特殊文化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又密不可分。由于日本是个岛国,单一的民族,单一的语言,使得日本人之间讲话不用直说,仅采取暧昧婉转的言辞就能心领神会。这种暧昧往往通过随声附和、暧昧模糊的词语以及句尾含糊不清等方式表达出来,始终营造一种朦胧暧昧的语言氛围,也构成了日语独特的表现方法[1]。例如日本人在与人讲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一般不用直接或十分肯定的方式来表达,一般采取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经常使用“たぶん(大概)、でしょう(是吧)、かもしれません(也许)”等词语来表达。其目的是避免使对方有强加于人的感觉,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使对方为难有心理负担,时刻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语言方式,对于日本人来说已司空见惯,已形成了一种文化特性。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却费解至极。因此,学习日语不仅要学习这门语言,更要了解这种独特的文化,也就是说只有将日本文化融入日语教学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日本文化意识,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也才能掌握地道的日语并正确地运用。

三、将日本文化融入日语教学的策略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制约着我们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要学好一种语言,不可能脱离对其文化的学习。因此,在大学日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日本文化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在语言教学中了解日本文化,在学习日本文化中运用语言。

(一)在文化背景下掌握词汇意义

学习日语首先接触的就是词汇,要想掌握词汇的意思及用法,有必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及内涵。比如我们在学习词汇“障子”和“ふすま”时,“障子”是拉窗;“ふすま”是拉门、隔扇的意思,两者都是用木框和纸做成的。我们在学这两个词时,势必要问为什么日本的拉窗、拉门上面都是用纸糊的,设置这种拉窗和拉门的用意何在?这样我们就要追溯它的文化背景。日本自古以来就为梅雨而烦恼。梅雨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十分闷热,于是为了在气候闷热的时候也能过得舒适,想了各种办法。最能体现这种办法的是日本传统的住房。日本的住房墙壁少,用能够随意取下来的拉窗和拉门来间隔房间。在寒冷的冬天,拉窗和拉门就关着来过冬。可是到了炎热的夏天,就把这些拉门隔扇取下来,把整个房子打通,作为一间大屋子使用,这样通风好,非常凉快。在住房的材料上也有讲究。日本的住房多用木、竹、纸等植物性原材料。拉窗、拉门用木料和纸作成,植物性材料吸潮,所以能适应湿度大的气候。这样,在这种文化背景的依托下,对这两个词汇就能清楚地理解并掌握了。

还有在讲“金星”这个词时,它有两种读音“音读”和“训读”。音读“きんせい”很容易理解,它是一颗行星。而对于它的训读“きんぼし”就有些费解了,单从字面来看无论如何也不会和成绩非凡的“力士”联系起来。以相扑为职业的人在日语里叫做“力士”,力士中等级最高的是“横纲”。记录相扑胜败的表用“星”来表示,获胜时获得白色星徽,失败时则为黑色星徽。由此而来,比赛获胜叫“白星”,输掉比赛叫“黑星”。平幕力士(级别低的力士)战胜横纲时叫做获得“金星”。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的。[2]因此,不了解这种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词的意思。

(二)在语法讲解和文章理解中融入日本文化

在语法讲解中,最重点也是难点的地方就是敬语的使用。敬语在日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日本人的“内外”意识的典型表现,最能体现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以及交际艺术。[3]日语的敬语体系很复杂,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尊敬语、自谦语和郑重礼貌语。尊敬语是对谈话对象或谈话中所涉及的人、事等表示敬意;自谦语则是通过贬低自己抬高他人的方式来表达敬意。正确地使用敬语,被视为一个人必备的教养和社会交际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这种敬语的文化背景及重要性在学习敬语之前,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为学习敬语做必要的铺垫。我们在和比自己年长的人、地位高的人讲话时要使用敬语。比如,“先生何時にお帰りになりますか?”(老师您几点回去呀?)不仅是直接说话的时候,和别人谈起年长的人和地位高的人也要使用敬语。如,“この辞書は、鈴木先生が貸してくださいました。”(这本词典是铃木老师借给我的。)有时也用自谦的方式来表达敬意,这种方式更能体现说话者的谦恭。比如,“この本は先生に貸していただきました。”(这本书是从老师那借来的。)因此,学习日语不但要学好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了解其文化背景才能掌握其精髓。

同样在学习文章时,也要融入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比如我们在学习“上野駅で”这篇文章时,出现了“どさ”和“ゆさ”令人费解。其实是“どこへ行くの”(去哪里)和“お風呂に行く”(去洗澡)的缩略语。这是日本东北地方青森一带的方言。据说青森这个地方很冷,在外面不能说长话,所以寒暄问候都缩短了。可见我们不了解这种文化的背景知识,在文章理解上就会有偏差。

(三)在听力课堂中巧妙融入影视作品,提高听说能力

要学好一门语言,不可能脱离对相关文化的学习。那么作为语言教学重要环节的听力教学也要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就体现在如何在听力课教学中适当地融入日本的影视作品。因为丰富的影视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个国家的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等情境。生动的故事情节及艺术表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社会语境,可以帮助学生对语义的推测和理解[4]。因此,用原版的日语影视作品进行教学,能创造最佳的日语学习环境,可以作为日语教学尤其是日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样,影视作品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选择日语发音标准的,避免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内容积极向上;情节不要过于复杂晦涩,也不要过于追求感官刺激或者曲折离奇;最好选择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画面对语言说明作用强的影视作品或短剧。基于此,在上听力课时,为学生们选取了《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电视短剧,作为听力课上的辅助材料。这种短剧每集20分钟左右。在短剧中主要讲述的是,一所叫做“光文学院”的语言学校培训各国留学生的情景。在短剧里除了有老师讲授词汇、语法的用法外,还有留学生就自己在日本生活、工作期间遇到的问题向老师提问的场景。作为日本人的老师有时对于学生的问题也回答不了,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就会带着学生们到现场进行解决。例如,有的留学生在日本餐馆打工时,对于各种餐具的使用以及各种锅具的名称搞不清楚,老师会带学生们一起到现场解决。还有对于招待客人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在现场进行纠正。这种贴近日本人生活的实用剧情,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短剧既不冗长、乏味,又有生动的生活、文化气息,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能学到真正地道的日语。

还可以选取比较经典的、近期在国际上获奖的影视作品的片段来观看。看后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由此可见,选择适当的影视作品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日语的环境,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日本文化意识,激发日语学习兴趣

学习语言,思维模式的培养尤为重要。日语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举办日语专题讲座、开展日语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资料自编自导场景会话以及短剧小品等,以此来了解日本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还可以利用假期让学生到有外国人的企业或机场海关等进行现场实习,亲身体验学习日本文化和日本语言,以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日本文化意识,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另外,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聘请日籍教师或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指出我们学生在日语表达以及在日本文化的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日语本土文化的载体。他们的现场讲解、言谈举止,这些异国风情的语言文化带给学生的震动与冲击,会深深地植入他们的心底。他们会逐渐感悟到: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只是掌握语法知识,更要重视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掌握并学好这门语言。

四、结束语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产物,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除传授日本语言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适量地传授日本文化,使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对文化的理解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领悟。教师深入挖掘这种教学方式的潜力和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1] 徐灿.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重庆大学学报,2004,(6).

[2] 李志军,常田光.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郭常义.日本语言与传统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沈红霞.谈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科教研究,2007,(4).

On the Integrating Japanese Culture into Teaching of Japanese

LIU Jun-mei

(DepartmentofBorder-controlandImmigration,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Japanese is to gain a high quality of teaching for every teacher.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Japanese culture into teaching of Japanes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ways of the integration to enhance the learners’ interest and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Japanese culture; Japanese teaching; integratio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2014-06-23

刘君梅(1966— ),女,河北永清人,副教授。

H369

A

1008-2077(2015)01-0075-03

猜你喜欢

敬语文化背景日语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计数原理试题赏析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
基于陕西地方文化背景下的动画创意人才培养研究
日语敬语习得常见误用分析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