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衔接在英语语篇中的运用

2015-01-30赵歆颖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纽带指代省略

●赵歆颖

(武警学院 基础部,河北 廊坊 065000)

衔接在英语语篇中的运用

●赵歆颖

(武警学院 基础部,河北 廊坊 065000)

语篇类型多样,体裁丰富。一般来说,任何语篇都须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并且语义连贯。语篇的连贯主要取决于衔接的运用,衔接是篇章内的句子在语义和表层结构中的连接方式,是构造语篇的重要手段之一。连句成篇的衔接手段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三类:逻辑纽带、语法纽带和词汇纽带,这三类连句手段在语篇中通常是交织使用的。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能够有效地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对英语话语和英语语篇的理解能力。

语篇;衔接手段;衔接纽带

语篇是二十世纪,随着西方话语语言学在我国的引进和探索而出现的一个语言学上的概念。所谓语篇(text),不论是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都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通过各种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连接起来,从而具有结构上的粘着性(cohesion)和意义上的连贯性(coherence)的语义整体。目前,语篇研究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许多语言学家都承认,理论概念和逻辑论点的表述与理解都有赖于构成它们的语篇。语篇的类型多样,可以是书面作品,也可以是口头言谈;可以是散文、诗歌、小说,也可以是对话、通信、一份报告、一张便条、一条短信。人类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但语言科学的发展并非杂乱无章,无脉络可寻。语篇并非是句子的简单堆砌,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一般来说,语篇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语篇正是通过衔接手段才实现了它的连贯性。在语篇研究中,一个相对被忽视的方面是语篇建构的资源,是把说和写的语言与语义环境联系起来的一组意义特征。这些意义特征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衔接。衔接是把句子、语段组成语篇的主要手段,是语篇中的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不受句子结构的限制。根据语篇衔接理论,语篇中的各语言形式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语义粘连的完整的语篇。

一、语篇的谋篇机制

Halliday和Hason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提到一组句子组成语篇要有一定的机制,这种组成语篇的机制称为“谋篇机制”(texture)。谋篇机制的作用就是把一组句子组成语篇,其方式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也就是说,是谋篇机制。这种谋篇机制是由一个个纵横交错的衔接纽带组成的。每个衔接纽带有两个端点,把语篇中跨句子的两个项目联系起来。衔接纽带组成衔接机制,是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小句之内也有衔接,而且结构关系本身是一种很强的衔接。在句子内部由于有了结构关系,衔接所起的作用就小得多。衔接是语义关系,在句子之间,由于它们是组成语篇的惟一手段,衔接的作用就特别突出。[1]

二、语篇的衔接纽带

语篇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承接手段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的语义整体。连句成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大体可分为下列三类:第一类是表示时间顺序、方位关系、因果关系等逻辑概念的过渡词语,统称为“逻辑纽带”(logical connectors)。第二类是通过一定时、体形式以及省略、替代、指代等句法手段所表示的承接关系,这一类连句手段统称为“语法纽带”(grammatical connectors)。第三类是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使用所表示的承接关系,统称为“词汇纽带”(lexical connectors)。这三类连句手段在语篇中通常交织使用。

(一)连句成篇的逻辑纽带

逻辑纽带包括表示时间关系与空间关系、列举与例证、引申与转折、推论与归纳、原因与结果等逻辑概念的过渡词语。这类词语通常是一些连词和连接性副词;也可以是一些介词词组、非限定分句、无动词分句和限定分句。逻辑纽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表示笔者的思路和语篇的意义重心。如果一组意义相关的句子不通过一定的过渡词语(或其它连句手段)合乎逻辑地连接起来,这组句子就不能构成语篇,就不能具有语篇所必需的粘着性和连贯性。例如下面一段话由于缺少必要的逻辑纽带,读者便把握不住作者的思维脉络和意义中心: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or so, some un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increased their food production. Their populations have at the same time grown faster. The standard of living hasn’t improved. The increase in food production has been achieved at the expense of using up marginal land. There has been no gain in the productivity of land labor.

如果在上面这段话加上一些过渡词语,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便能清楚地显示出来: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or so, some un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increased their food production. Their populations,however, have at the same time grown faster.Andso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hasn’t improved.What’smore, their increase in food production has been achieved at the expense of using up marginal land.Asaresult, there has been no gain in the productivity of land labor.

(二)连句成篇的语法纽带

连句成篇的语法纽带包括动词时、体形式的一定搭配以及指代、替代、省略、平行结构等语法手段的应用。

1.动词某些时、体形式的前后搭配

动词某些时、体形式的前后搭配可以起连句的作用。比如在叙事文中,上文用过去进行体,下文用一般过去时,这种上下文的配合很自然地形成了叙事的背景以及在这种背景下某一事件的发生,从而句子之间产生了承接关系。例如:

After watching a fireworks display at the theatre Washington Monument, Navy Lt. Cmdr. Williams F. Rollandwasdrivinghis wife and his children back to their home in Annandale, Virginia. A car behindbegantailgatinghim dangerously, butrefusedto pass. Reaching a traffic light, Rolland stepped out to talk to the other driver. An argumentbegan. The commander’s 19-year-old sonrushedto his side. The driver of the tailgating carproduceda revolver and fired three times. Rolland and his son fell mortally wounded.

2.指代

指代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语篇纽带,是衔接手段中最明显的一种,表示某个项目自己不能解释自己,而是必须到其它地方寻求解释的现象。指代可发生在句子层面上使句子本身前后衔接,也可发生在语篇层面上,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这就产生指代关系。指代在语篇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发话者运用简短的指代形式来表达上下文中已经或即将提到的内容,从而使语篇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另外,指代可以使语篇在结构上更为紧凑,使语篇成为前后衔接的整体。

如果需要在语篇内部来解释,就成为“内部指代”(endophoric reference),如果需要到情景中去解释,就称为“外部指代” (exophoric reference)。从内部指代的角度讲,即可以在上文中得到解释,称为“回指”(anaphoric reference),例如:AnntoldJohnthat Ellen failed in the exam, buthedidn’t believeher.也可以在下文中得到解释,称为“下指”(cataphoric reference)。例如:Whenshewas at college,Juliawas a great friend of mine.大多数指代都属于回指,可以说是无标记指代,下指比较少见[2]。如果指代对象没有在上下文中表示出来,而仅存在于特定的情景中,我们称这种指代关系为“语境指代”,例如:(Pointing to Robert who is rushing to the goal) Look,heis approaching the goal. 在词汇语法层次上,指代主要由语法项目来体现,主要分为三大类:人称指代、指示指代和比较指代。“人称指代”表示话语角色,使用人称代词和物主限定词而建立的照应关系,主要由人称代词体现。通过指示代词和指示限定词而实现的照应关系,简称为“指示指代”。指示指代表示一种语言指示现象,其区别在于远近、地点时间、单数复数等,主要由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体现。另外,“比较指代”也是常用的连接纽带。比较指代是通过两个项目之间相同或相似关系来得到解释的指代。“比较指代”指通过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以及其它比较事物的异同或质量优劣等词语所表示的照应关系[1]。比较指代又分为两类:普通比较和特殊比较。两者都由比较形容词或比较副词体现。普通比较用于区分相同、相近和相反的意义关系,而特殊比较则用于表较细致的区分,如数量和性质等(一般是对等关系)。除此之外,还可用“等同”和“对比”的词语来与上文发生指代关系。

3.替代(substitution)

替代和省略(ellipsis)有着共同的修辞目的: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同时使上句和下句之间在语义上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替代表达的不是对等关系,而是同类关系,主要由语法手段来体现,可以分为三类: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替代[3]。

名词性替代(nominal substitution)表示某个同类事物出现时由相应的语法项目(如 one,ones)来替代的现象。如,Here we have an orange hat and a red hat, which do you prefer? I prefertheredone.其它的名词替代词还包括the same,the kind,the sort等。动词性替代(verbal substitution)表示某个同类动作、行为或状态出现时用动词替代某个动词词组(即谓语)或中心词(即谓语动词)的语法现象。动词性替代通常由动词do的一定形式来承担。例如:We all like freedom. Yes, everybodydoes.(does=likes freedom)。又如:He never really succeeded in his ambitions. He might havedone, one felt, had it not been for the restlessness of his nature. (done=succeeded in his ambitions)。小句替代(clausal substitution)表示一个同类小句出现由相应的语法项目所代替的现象,通常是由替代词去替代名词性分句。同省略一样,so或not常用来作替代词(一般是同类关系)。例如:Do we all have to attend the meeting? I think so.(so=attend the meeting) 又如:Is he going to get married this year? I am afraidnot. (I am afraid he is not going to get married this year)

4.省略

省略是一种避免重复、突出关键词语并使上下文紧密衔接的重要语篇衔接手段。省略能突出信息重点,使语言表达更为简洁、清晰。从而实现用最简洁的语言单位,表达最大的信息量。语篇中被省略的成分通常可以从上下文即语境中推测出已知信息,留下的是所要传达的新信息或主要信息[4]。因此,省略在语言交际中不但不会引起理解上的困难,反而会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省略可以严格地称为“语法省约”,通常是指篇章中句子或小句中一些基本结构成分的缺省。一个句子中的省略成分通常都可以从语篇中找到。这样,一个句子给另一个句子的理解提供依据,使他们之间形成了连接关系。所以,在语篇分析中,省略在句子之间所起的纽带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省略通常可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省略[3]。

名词性省略(nominal ellipsis)是指名词词组中的省略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当名词中心词没有表示出来,而由一个修饰语出现在名词位置,这就是名词性省略。例如:We have several rooms available, how many do you want to reserve? I’d like to reservetwo(=two rooms) for my holiday. 名词性结构常常不只省略一个中心词,有时修饰语连同中心词被一起省略。例如:Have you seen two Chinese dictionaries on the desk?Which(=which two Chinese dictionaries) do you mean?

动词性省略(verbal ellipsis)是指把语篇中的某个动词省去以达到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使语篇紧凑的目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动词性省略莫过于培根的《论读书》中非常经典的一句:Studiesserve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省略了动词使句子更为简洁、更具韵律。这篇文章中的另外一句也同样因为省略了动词使行文节奏更具美感,如:Historiesmake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小句省略(clausal ellipsis)就是指在行文中从句的省略。省略的部分常常用so或not代替。例如:Will he go with you to the cinema tonight? I thinkso.

省略和替代都体现了语言项目之间的关系,二者体现的基本关系相同。省略与替代的替代语(代用式)之间有时难以区分,所以某些情况下省略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替代——零替代,而替代在某些情况下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省略——准省略。但二者仍属于不同的衔接手段,存在一定的区别,如被省略的结构是语法上的空缺,而替代在结构上不会出现语法空缺;省略中所缺词语能根据临近篇章(而不是根据语境)还原,而替代对语境依赖的程度大,脱离语境常常无法解释等,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5.平行结构

平行结构(parallel construction)的使用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不仅能使文章节奏匀称、意义鲜明、逻辑性强,而且能起语篇纽带作用。平行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人们熟知的生动的语体。它指的是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密切相关的语法结构排列在一起,其中既有词汇的重复,也有纯粹语法结构的重复,所以平行结构的使用既是一种语法手段,也是一种词汇手段。用平行结构表达出来的不只是一些思想内容、故事情节,还包括了丰富的情感、意境、韵味和风格,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给人们以美的感受。上面在“省略手段”部分提到的培根的《论读书》中的例句运用的也是典型的平行结构。又如:

Stanford University, famous as one of northern California’s sever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Harvard of the west”.Itsreputation is based on its location,itsintelligent students,itsdistinguished faculty,itsgrowth opportunities offered to students,itsoverseas programs,itssubstantial endowment, anditsrecent extensive growth.

(三)连句成篇的词汇纽带

最后一种衔接关系是词汇衔接。词汇衔接表达一种具体且复杂的意义关系,包括相同、相似、相近和相反关系。Halliday和Hasan把它们归纳为两大类:复现和词汇搭配。复现表示衔接纽带一端出现一个项目后,其另一端由相同、更概括、同义等词占据的现象。具体到词汇项目上可以是同一个项目的重复、同义词、上义词、反义词等。而词汇搭配表示通常出现在同一个语义场的项目同现的现象。

1.关键词的重复

避免重复是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段。但是,在不引起累赘的前提下,恰当地利用词汇的重复,也可起语篇纽带作用。所谓词汇的重复,指的是关键词的重复,即通过关键词的重复,达到突出主题、突出中心思想的目的。指代和词汇衔接,特别是词汇重复,通常具有相同的功能,可以组成衔接链(cohesive chains):当一个项目多次出现时,有时以代词形式,有时以词汇形式,从而形成一个由多个链环形成的衔接链,在语篇分析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Halliday 和Hasan认为同一个词汇单位的重复出现能够创造一种衔接关系,是因为每一个重复的该词汇单位中都包含着大体相同的经验意义。具有衔接意义的重复成分,可以是某个单词,也可以是一个小句或小句的一部分。例如:

The work people do is calledeconomicactivity. Alleconomicactivitiescombined to make up the economic system of a town, a city, a country, or the world.

2.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使用

有时既要突出某个中心思想又要避免同一个词的过多重复,可采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作为承接上文的手段。有时可用表示同类事物的概括词或更一般意义的概括词去替代表示特殊意义的下属词。有时,反义词的使用也可成为连句的手段。例如:

Everybodyin the town thinks John isstupid.Nobodythinks she isclever.

三、结束语

语篇的连贯主要取决于衔接的运用,衔接手段是达到语篇连贯的重要途径。Halliday和Hasan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语义上的一种联系,如果语篇中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着衔接关系。语篇在语言的各个层次(如语义,词汇,句法等)上都可以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衔接,从而使说话人的目的和意图贯穿整个语篇,达到交际的目的。研究语篇的衔接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维脉络和语篇的意义重心,有助于学习者认识语篇的意义整体和微观联系,在语篇理解中有意识地对语篇出现的衔接进行分析,能快速、准确地找出中心主旨,理解作者或说话者的意图,增强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1] HALLIDAY M A K,R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76.

[2] 姚敏.《呼啸山庄》原文与译文的指代对比[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 朱云生,苗兴伟.英汉省略的语篇衔接功能对比[J].山东外语教学,2002,(1).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on in English Texts

ZHAO Xin-ying

(DepartmentofBasicCoursesTeaching,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of texts which are not defined by the size or literary forms. In general, a text has its own logical structure so as to obtain semantic coherence. To achieve this, cohesion mechanism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Cohesion refers to relations of meaning that exist in semantic and surface structure within the text and it concerns how the text is constructed as a semantic edifice. Therefore it is a very important means used to compose a text. Cohesive devices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logical connectors, grammatical connectors and lexical connectors, which are intertwined with each other within the text. The analysis on cohesive devices can effectively help English learners better comprehend the text as a semantic unit.

text; cohesive devices; cohesive ties

2014-09-26

赵歆颖(1976— ),女(满族),黑龙江人,副教授。

H030

A

1008-2077(2015)01-0081-04

猜你喜欢

纽带指代省略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洁白的哈达是万物的纽带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小学班主任如何发挥纽带作用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巧用字母当“纽带”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中间的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