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二胡的演奏技巧——换把

2015-01-30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6期
关键词:运弓大臂滑音

王 菁

(山东省烟台艺术学校,山东 烟台 264006 )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二胡的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为丰富,广为大众所接受,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二胡也逐渐由原来的伴奏乐器发展为独奏乐器,并走进了音乐厅,走进了大专院校,更成为了一门专业的音乐学科,而二胡的演奏技巧也随着演奏状态的不断提升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

换把,正是为了适应乐曲中较为宽广的音域而产生的一种演奏技巧,是演奏者根据音乐的表现需要,用左手虎口在琴杆上的各个不同位置上下移动变换的一种演奏方法。换把的好坏,直接影响所演奏乐曲的整体效果,因此,掌握正确的换把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对把位进行一下了解。

二胡的把位有传统把位和非传统把位两种。

将二胡的有效音域分为上、中、下把、次下把和最下把五个把位,均以一指按“1”和“5”为把位的起点,这就是传统把位。这种把位由于其一、二指以及二、三指之间总是构成一个大二度音程,这就大大便于控制音准。传统把位由于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别在演奏古典韵味乐曲时,几乎每句都离不开传统把位。

由于二胡传统把位的这种特点,从而产生了“切把法”。最典型的就是“6-3”弦的上把位,用一指切“1-5”两个音。此外,外“3-7”弦、“2-6”弦,以及一切空弦为变化音的弦法中(如“b7-4”弦等),切把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大大简化了二胡把位的复杂性,使得一些降调式的演奏变得非常容易。

中间隔一个传统把位的换把称为跳把。它的换把音程都在六度以上,因为换把的幅度大,尤其是在快速跳把时,其准确性不易掌握,因此也属于二胡演奏中的高难度技巧。跳把时,大臂的把位概念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当由低把位向高把位跳把,而且在速度不快的情况下,大臂可先行到位,手指略带滑音,既保证了音位的准确,又可使旋律连贯、通畅。当从高把位向低把位跳把时,如果目标把位是上把位,虎口就一定要碰到千斤,使把位“归零”,这样不但能提高跳把的准确性,还能消除换把过程中的误差,这一点在其他形式的换把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目标把位不是上把位,那么手腕就要与大臂同时上提,以大臂的把位概念来控制左手的运动幅度。

传统把位虽然重要,但还需要同时掌握非传统把位。非传统把位吸收了小提琴的分把原则,以每移动一个二度为一个把位,共有14个把位,其一指与四指之间总是保持一个纯四度音程的距离。熟练非传统把位对于演奏快速进行的乐曲是非常有利的。

传统把位和非传统把位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交替使用,这是由乐曲的音乐风格和旋律走向来决定的,指法也要根据乐曲的需要给予科学的安排。

换把的最大特点就是左手虎口在琴杆上的位置变化。由于是左手位置的改变,因此,换把时首先应该注意左手虎口一定要自然放松,不能使劲夹紧琴杆,不然不利于左手甚至整个手臂的运动。左手要保持在半握拳的状态,在大臂的带动下,沿着琴杆上下移动,左手的手腕要有一个先行动作,即手腕以及整个大臂都要有向下的先驱力量,提前向下一把位移动。这个动作要注意自然协调,不要让手腕过分向上或向下弯曲,整个过程要非常轻巧,自然,协调一致。换把前必须明确换把后到位音的把位所在,以及与前一个音的指距关系,这是保证换把准确和音准到位的先决条件。

换把根据性质以及演奏方法的不同,分为移指换把和滑指换把。

移指换把属于技术性的换把,它是利用快速、果断的动作,从一个把位换到另一个把位的方法。换把时,手指不能离开琴弦,要尽可能地减少换把的痕迹,因此,移指换把的动作要敏捷和准确,更要注意必须与右手的运弓紧密地结合。在连弓时利用运弓的少许停顿来达到不出杂音的目的,这是不合适的,这只是移指换把初学时的辅助方法。

技巧性换把除了移指换把外,还有利用空弦和泛音为“掩护”,手指离开琴弦的换把方法,这种换把简化了二胡把位的复杂性,使得一些升降调式乐曲的演奏变得非常容易。

滑指换把,是换把与滑音相结合的表情性的换把手法。换把时,手指在交换的过程中做不同程度的放松,在弦上划过时结合运弓产生滑音的换把方式。不过,换把时滑音不能过快或过慢,要与运弓力度相配合,也取决于乐曲的内容和需要,以及演奏者的特点。

换把根据指法的不同,分为同指换把和异指换把;根据速度的不同,分为慢速换把和快速换把。

同指换把,是由一个手指通过按弦移动来进行的换把,即同指异音。这种换把一般都采用滑指的方式,但滑指不一定带有滑音,需要根据乐曲的需要来决定。

异指换把,是以不同手指来进行的换把,即同音异指或异指异音。在进行这种换把时,后音的手指尚未按到指定位置时,前音的手指不能过早地抬离琴弦,否则容易带出一个空弦音。异指换把也可带有滑音,也需要根据乐曲的需要来决定。

换把是否带有滑音,除了乐曲的需要,还与换把的速度有关,这就是快速和慢速换把。 慢速换把和快速换把都是乐曲演奏中非常常见的技巧。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由大臂发出“指令”,出现一个向下或向上的先行力量,由手腕带动手指,做出向下或向上的动作。在换把的过程中,由大臂掌握换把的距离,并形成一定的距离感,再结合耳音来校准和判断音的正确位置。

而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换把的速度。慢速换把时,手腕的先行动作明显,一般都会出现滑音,多用于中等速度的抒情段落中;而快速换把由于换把速度快,虽然与慢速换把的先行点一致,但由于速度快,手腕的动作很小,基本上是大臂、手腕、手指的整体运动,滑音效果很少,多用于快弓乐段中,所以快板的段落总是感觉非常干净、清晰,富有颗粒性。

在换把时,右手运弓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什么样的换把,动作都必须在换弓的一瞬间完成,所以,换把和换弓之间一定要掌握好节奏,这样会更有利于换把的整体效果。

随着换把技巧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技巧的运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换把练习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通过初级阶段的练习,将理论性要点进行实践,逐渐发展到快速换把,把练习曲练习过程中的理念变为乐曲中的应用技巧。

(二)换把前必须明确换把后到位音的把位所在,以及与前一个音的指距关系,这是保证换把准确性和音准到位的先决条件。在快速换把中要强调慢练,凡是换把失败或者不到位、音不准的,首先从换把理念上找问题,并退回原起步段落重新练习,由慢到快,直至到位。

(三)换把中运行手指和弦的关系是擦弦而过的,不能捏弦,除了乐曲中风格性技法中上滑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外,手指应该保持擦弦而过的状态。

(四)向下或向上换把后,大臂要自然放松地放在已换把位的位置上,不能保留在原来的把位,不然会加重大臂的负担,音位不容易准确。

(五)换把后,由于手腕先行于手指,所以,换到指定把位手指站稳音位后,手腕要有一个回原位的动作,即回到半握拳的姿势,这样保持手形有利于新把位音位的音准。

(六)换把时手指不需要离开琴弦,没有滑音并不代表手指要抬起来,而是要与运弓配合。

(七)把位由上到下,指距会越来越小,所以要注意换把到高音把位时的指距变化。

随着二胡演奏的不断发展,乐曲的演奏技巧越来越丰富,但无论怎样发展,换把的准确性都需要演奏者通过大量的摸索和练习才能获得。

[1]赵寒阳.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

[2]刘长福.二胡系统进阶练习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运弓大臂滑音
自控飞机大臂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及疲劳寿命计算
浅谈二胡演奏中如何合理运弓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谈18世纪小提琴运弓技术
蒲剧音乐中二胡滑音技法与效果初探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EC700B挖掘机大臂开裂的修复
杠杆力量作用下大提琴演奏的教学研究
大臂展空间机械臂运动学参数精确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