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意义——重温《寻乌调查》
2015-01-30丁飞飞唐
丁飞飞唐 娜
(1.西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寻乌调查》是早期社会调查中极为著名、规模较大的一次,它所涉及的调查研究方法是我党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我们党进行调查研究的“富矿”。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不仅为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虽然“寻乌调查”已经过去85年,但是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体现出来的实践高于一切的理论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对提升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一、《寻乌调查》的调查研究逻辑
(一)调查研究逻辑的理论起点——实践高于理论
毛泽东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1](P110)他十分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管是面对出现的问题,还是面对上级的指示,亦或是面对马克思主义,我们都不能从主观出发,反对通过主观臆想去解决问题,而应该通过向实际情况做调查的方式去寻求对应的方法。1988年5月,毛泽东组织二十余名科研人员在江西老区寻乌县作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实地调查考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了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写出了六十余万字的调查报告和三十余万字的《寻乌县情调查》专著,通过调查研究,很好地将形而上的理论与形而下的实际结合起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决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必然”。[2](P388)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产生的,是无产阶级通过不断的斗争创造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发展自己理论的时候一以贯之的原则和方法。伟大的理论之所以离不开实践,是因为实践本身就包含着、孕育着理论。将实践与理论联系起来的桥梁或中介就是调查研究。毛泽东十分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他在1941年3月所写的《农村调查》序言中就曾指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为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3](P791)这就使调查研究成为了我们了解社会状况的重要方法,并且只有通过这种方法的检验,才能使我们做出的结果或言论具有充足的说服力和有效性。对此,马克思也曾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并且,“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4](P2)
(二)调查研究逻辑的过程和方法
调查研究是我们进行社会问题研究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基础。而科学的逻辑过程是调查研究取得成功的保障。在调查研究的前期,由于所调查对象在性质和特点上不仅具有相同之处,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要对各种现象进行不同方面的比较。运用“比较”这一逻辑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有一个精确、稳定的比较标准,这样才能全面地对若干调查研究的事实材料进行比较,进而找出其共同性和区别点,有利于进行正反比较或横向、纵向的比较。在经过这些比较分析之后,眼前杂乱无章的事实材料才会呈现出一种可以区别性认识的线索,才能进一步开展接下来的调查研究。
在经过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材料背后的相关性和逻辑性,还需要对事实材料进行分类。第一,分类前后的对象范围要相等,不能出现范围大小不等的情况;第二,分类后各对象应相互区别,不应有相包含的现象;第三,分类根据应保持一致,前后不能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类标准;第四,分类应具有级别性,不能总是保持同一级别而没有递进关系。通过分类的逻辑方法,可以将有关材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层次不同的类别,客观反映调查对象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进而为下一步分析调查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依存关系、制约关系等奠定一定的基础,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经过上述的比较和分类之后,一项调查研究的前期准备就已经差不多完成,接下来需要的就是逻辑中最基本的认识方法——分析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面对一个事物时,对这一事物的各个方面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这里主要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加以分析和考察,同时也要对这一矛盾与其他矛盾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事物各方面的本质特征。
在调查研究的后期阶段,综合法就表现出一种显然的优势。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特征与相关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的整体进行考察。最后对整个事物或对象进行综合的总结,直到得出符合客观事物的结论,再用此结论指导日后的实践,形成一个良性上升的循环结构。
二、调查研究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意义
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大兴调查研究作风,把调查研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在当前国内外风云突变,各国政党更迭不断的情况下,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借鉴吸收《寻乌调查》的调查研究方法在推进党的建设上的丰富经验,对提升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调查研究是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法宝
“所谓群众路线,包括调查研究。”[5](P290)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其统一性体现在不管是调查研究还是群众路线,它们的最终指向都是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身上发现真理和实现真理;从实际工作过程和认识过程的角度来分析,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也是统一的。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民意、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也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寻乌调查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这个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实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以基于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对于党科学制定政策,提高党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法宝。当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正如习近平所强调“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6]此外,调查研究也是党走进群众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与群众的密切进行交流,倾听来自群众不同方面的声音,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难题,可以拉近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二)调查研究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
了解社情民意的根本途径就是进行社会调查,这也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3](P789)因此建立在对现实充分了解基础之上的调查研究能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寻乌地区,毛泽东做了大量而又详致的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再对寻乌地区的社会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之后,毛泽东清晰地要明了寻乌地区社会各阶级的政治经济和对革命的思想认识情况,真正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地主划分为大、中、小三个阶层。大、中地主阶级已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被打倒。农民阶级又分为富农和贫农,为了争取广大贫农,需要打倒富农。贫农有四个不同的阶层:半自耕农、佃农中较好的、佃农中更穷的、佃农中最穷的。毛泽东通过详细剖析了寻乌地区农村各个阶级的现实情况为我党制定正确的土地斗争策略、方式和方法提供了依据。这种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于今天了解社情民意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6]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具有了其他国家同样处于转型期时的显著问题,社会矛盾凸显、出现利益多元化现象、群众诉求多种多样,新情况、新问题还继续不断出现,形势复杂多样。如何化解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这些矛盾问题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难以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只有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况,才能把握社会脉搏,了解群众需求,了解群众思想状况,[7](P21-23)党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社会转型期的矛盾问题作出有效性的回应、提出有效性的解决办法,从而不断深化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调查研究是改进工作作风的基本环节,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区开展的以寻乌调查为代表的调查研究与广大群众进行了广泛而直接的交流,双方在持续的对话中形成良好了的互动关系,当时党群一家亲,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异常亲密。通过调查研究,党不仅了解了社情民意,也使得群众对党有了深刻的认识。“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8](P148)的民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路人,我们党只有靠作风优良的党风才能把人民凝结起来。从总体上看我们党员干部作风主流上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来自党内外的挑战和风险也异常尖锐,党内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尤其是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损害了党的形象。党的十八大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9](P51)其目的就是让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另外,中央“八项规定”中第一项就是“改进调查研究”,可见调查研究在改进工作作风上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应该得到重视,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问政于民的调查研究,才能弥补出现在党群、干群关系上的裂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切实改进党的工作作风。
(四)调查研究是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要明了各种阶级的相互关系,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1](P113-114)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善于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利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研究;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而又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关革命斗争策略和斗争手段的论断都是经过毛泽东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研究才得出的,它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斗争策略上的指导。如果没有深入的社会调查,中国共产党人很难能够把握住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斗争战略。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不成熟、不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还不能够完全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政治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部分地方党政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也有待于巩固和提高,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我国封建残余思想不断侵蚀国人的心理防线。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作出正确的决策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难题,调查研究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建立完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党才能够体会和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闭门造车,政策出台前不进行社会调查,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往往会出现决策失误,施政无效的情况,不仅仅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更加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习近平指出:“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这样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6]因此,调查研究是党和政府作出科学政策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6]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1).
[7]梁小军.调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价值与启示——以中央苏区为考察对象[J].前沿,2013,17.
[8]谢济堂.中央苏区革命歌谣选集[M].福建:鹭江出版社,1990.
[9]本书编写组编著.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