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2015-01-30梅鹏超
梅鹏超
(中共永康市委党校,浙江 永康 321300)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执政党的永恒命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事关党的长期执政和长治久安,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地方的实践。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先进村和落后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虽说先进与落后是一个相对和辨证的概念,在同一个发展时期和地域,有先进的农村党组织必然就有相对落后的党组织。但农村党组织的软弱落后问题已然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节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已经是全国各地区不可回避和推延的共同课题。那么,当前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具体存在着哪些问题?地方党委和政府又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促进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变强变硬”?本文试图进行一些探索。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富”、“两美”新农村的历史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末梢神经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被赋予了更高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同时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和统筹农村社会发展三个方面。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指村级党组织在上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为党提供科学执政的现实依据和确保党的意志在农村社区的实现,维持农村基础秩序,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领导农村社会全方面发展的本领。[1](P21)一般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加强领导农村党建,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地位的能力;二是加强宣传、落实和执行党在农村的政策的能力;三是加强管理农村事务,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的能力;四是增强服务农民群众,提升党的权威的能力。可以说,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使村级党组织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就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首要要求。
(二)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幽默的点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始终把重心和着力点放在农村的深刻寓意。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说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主要的指标,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最为迫切的利益诉求。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就低,新农村建设发展就软弱无力,更何谈“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及“美丽农村,美好生活”的“两富”、“两美”目标的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就应该有“兴一村经济,富一村百姓,保一村平安”的责任担当,也应该具有洞察市场规律、驾驭市场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和本领。因此,加强和改进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本领,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增美”,既是要求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统筹农村社会发展的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全面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总体布局,生动地描绘出了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蓝图,[2](P23)依然是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指导纲领。新农村建设并非单纯只是注重经济领域建设,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建设系统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无疑是严峻的。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唯有不断提升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提升自身的领导水平,善于处理多方面关系,统筹好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条件有新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新风尚、村容村貌有新变化、农村民主管理水平有新提高,使新农村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3](P169)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两富”、“两美”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软弱落后村党组织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不适应”:一是党组织战斗力的不适应。软弱落后村党组织普遍存在着许多乱象,如有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派系矛盾突出,“两委”各自为政,“两张皮”、“两套车”现象不少;有的村两委长期配备不齐,部书记在职不在岗,党支部书记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极大制约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党组织领导水平和党员队伍素质的不适应。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的“三低一高”问题早被社会广泛关注,文化程度低、科技素养低、致富能力低、年龄高的党员队伍结构极大制约着党员作用的发挥,党组织面临着后备人才不足的严峻挑战;此外,不少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带头奉献和吃苦的自觉性不强,群众意识和责任意识薄弱,难以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使得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大打折扣。三是发展农村经济能力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党组织班子成员缺乏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村民市场意识,带领农民群众创业致富的能力,导致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缓慢,农民群众的经济需求和精神需求长时期得不到改善和满足,村民难以参与现代化进程,享受现代化成果。四是党组织管理方式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各项工作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办事缺少遵循;决策不民主,办事随意性大,甚至办事不公,造成农村社会管理混乱。五是农村社会治理情况的不适应。信访、违章建筑、利益纠纷等社会矛盾突出,给农村和谐稳定埋下隐患。
软弱落后村党组织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方面一是区位原因,不少软弱落后村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先天优势不足,发展资源缺乏;二是历史遗留原因,如有些软弱落后村征地、拆迁等遗留问题突出,极易造成村民利益纠纷;有些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存在“村两委”换届选举遗留问题,造成现有班子成员配备不齐或难以形成合力等。主观原因方面一是上级不够重视,长期以来“重经济、轻党建”的工作思路造成了不少农村经济发展和党建发展双重落后的结果。二是村级党组织对自身建设的重视不足,没有认识到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对待党建工作盲目乐观、要求不高、敷衍了事;三是党组织领导农村党建工作的能力不足,内驱力低下。
三、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强筋健骨”,整转提升,关键和根本在增强其自身造血的功能。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始终把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的内部建设摆在第一位,同时充分整合外部资源予以输入和支持,以打破其先天条件落后和发展内驱力不足的限制,由此实现经济发展和党建发展互惠互融,走出一条“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兴党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之路。
(一)深化认识,优化党组织建设环境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腿”,而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更是“短腿中的短腿”,是一块令人头痛的“硬骨头”。因此,要深化认识,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外部环境。[5](P436)一要优化政策环境。改变以往“重经济,轻党建”的工作思路,通过政策驱动实现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倾斜,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建的指导力度和支持力度。二要优化制度环境,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市委常委联基层党建制度,建立镇(街道、区)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等方式,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另一方面,打破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党建工作方式,加强协调县域、乡镇、村三级配合联动,建立由市领导挂点联系,市直机关部门单位党组织具体牵头,镇(街道、区)班子成员包干联系,“双强“两新党组织、先进村党组织积极参与的“一牵四联”帮扶机制,充分发挥联建单位在政策、资金、人才、治村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合力助推软弱落后村党组织整转提升。三要营造良好的党建文化氛围。开展党员干部走基层活动,在电视网络、报刊、政府官方网站等媒体平台报道党建工作进展情况,积极争取村民和村干部的配合,形成良好的党建文化氛围,巩固党建成果。
(二)强化党支部建设,打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要改变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向心力缺乏,人心涣散面貌,就必须筑牢村子的主心骨,汇聚起村子的凝聚点。对于一个村庄来说,这一主心骨和凝聚点非党支部莫属。因此,全面加强和改进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重点要在加强党支部建设上下功夫,使村级班子成员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建设新农村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一要强化培训,提升班子成员能力。组织重点整顿村干部集中培训,通过开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农村法律知识专题讲座,观看村干部职务犯罪预防专题片,开展以团结干事为主题的拓展训练等形式提升村干部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深化和推广“治村导师”传授治村法宝活动,形成“村官向着村官学,村官带着村官干”良好氛围和长效机制。二要改进和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不断挖掘党组织后备人才的“源头活水”,促进农村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的人才推选到重要责任岗位。[6](P14)三要从严管理,增强村干部守规矩意识。开展“学制度、明纪律、守规矩”专题活动,严格落实《村干部履职行为规范》,让村干部知底线、明敬畏,带头遵纪守法、弘扬正气。四要从严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在乡镇一级,建立农村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强化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在村一级,建立村干部淘汰机制,对不称职的村干部进行调整、更换。加大村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力度,年度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类,把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相结合。
(三)加强教育管理,建设高素质党员人才队伍
坚持用人才理念抓好软弱落后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党员队伍骨干带头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群体,[7](P215)以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号召力和汇聚力,保障我党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有利贯彻。一要严格规范党员发展工作。针对软弱落后村党员队伍“三低一高”、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改进党员发展方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那些素质优、年富力强、本领高、服务意识好的优秀人才优先纳入党员发展名单,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严格执行入党积极分子群众推优、政审、全程公示、预审报备、积分管理、全程记实和发展党员重点村台账管理制度,严肃党员发展纪律,狠刹党员发展家族化、庸俗化、金钱化。二要严格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加大软弱落后村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党校、科技示范基地、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阵地,构建党校培训、基地培训、研讨交流、网络培训“四位一体”的党员培训新模式。积极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深化星级党员评定、党员文明信用户、党员承诺制、党员“党性体检、民主评议”等有效载体,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三要积极开展不合格党员教育转化。充分发挥党员教育转化办公室和教育转化支部作用,按照“经常性教育、一对一帮扶、分类别处置”办法,及时对不合格党员进行集中整顿,强化党员党性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确党员管理“红线”,对触犯“红线”的党员,按照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规定分类处置,畅通党员出口,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壮大村集体经济,夯实物质基础,实现“有钱办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千方百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有钱办事”,才能为农村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发展能量。可以通过“三步走”的方法实现。第一步借势借力,争取帮扶资源。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及其所在乡镇政府要善于并充分利用好市重点工作契机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项目、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保障村党组织工作正常开展,支持农村文化、医疗、教育等公益事业建设,为农村发展赢得空间。第二步特色提炼,打造核心竞争与优势。坚持“一村一策”发展思路,根据区位特色挖掘优势资源,紧紧围绕“农”、“田”、“土地”、“水产”、“山林”、“旅游”等方面做好文章,探索符合村庄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如对于山林资源和农业用地比较丰富的村,要积极探索发展蔬菜园艺、特色水产、民俗旅游等特色产业来增加经济收入;对于城郊型的村要积极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趋势,盘活土地资源存量,探索土地流转,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第三步集群创业,培育村民市场意识。建立并完善“以强带弱,以能带平”农民创业机制,加强村干部、村民的创业技能培训,形成农民创业激励体系,鼓励农民创业,引导在外村民回村创业,不断增强党组织驾驭市场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创业热情和信心。
(五)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村务规范有序运行
加强和改进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制度是主要保障。因此,在开展软弱落后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时,把不健全的工作制度予以完善,把落实不到位的工作制度予以严格落实,才能确保村务管理规范有序。[8](P56)针对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存在的“村两委”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办事效率低下问题,要健全并落实“村两委”工作制度,认真理顺“两委”关系,细化“两委”职能,规范村级事务决策和议事程序,防止“两委”相互推诿,克服经济工作和行政工作“两张皮”、“两套车”现象,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提升工作效率。针对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办事缺乏民主和监督问题,一要严格落实村务联席会议、村级重大决策“五议两公开”、村干部履职行为规范等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二要全面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实行干部坐班、值班,要求村两委主职干部有三分之二的精力在村,促进组织制度规范化;三要全面实施阳光村务工程,建立农村基层小微权力清单,推进村级组织权力运行规范化,提高党组织工作透明度,扩大和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四要努力形成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的机制,拓宽群众参与决策和进行民主监督的途径。
(六)建立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有效纾解矛盾突出问题
良好的社会治理必须建立在管理者和村民之间有效沟通及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当村民对政府和村干部存有不满、发生利益冲突却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解决时,往往便会采用体制外的手段(如上访)来寻求解决或发泄不满。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很容易造成矛盾升级。因此,政府应建立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主动调解群众的心理矛盾和利益纠纷,消除潜在的人际隔阂,促进干群团结。一要建立村干部监督机制,对村干部争权夺利、内部斗争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记过处分。二要不断加强村干部处理矛盾的能力培养,不断增强村干部应对矛盾、解决矛盾的能力。三要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体的宣传教化作用,使法治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四要组建村级人民调解员队伍,通过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调解队员处理纠纷的技巧和实践能力,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五要正确、妥善的处理好征地、拆迁等容易引发利益纠纷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减少信访、越级上访等案件发生。
四、结语
在“四个全面”大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又如何有效运用这种机遇?不仅党和政府要仔细思考这些问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增强帮扶力度,村级党组织也要认真审视自身存在问题,以加强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但不论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其根本要求都在于落实。因此,除认真完成好每一项整顿任务外,还需建立起完善的党建工作常态化督查机制,强化对软弱落后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督查考核,唯此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和制度要求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整顿提升工程取得有效的成果。
[1]魏小换.我国村级党组织能力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博士论文,2014(6):21.
[2]吴爱军.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山东社会科学,2010(4):169-170.
[3]刘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实,2011(4):23.
[4]张诺夫.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情况新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1):60.
[5]刘珍珍.林庭芳.十七大以来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36.
[6]李建军,顾华详.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个问题[J].新疆社会科学,2007(3):13-14.
[7]宋效雪.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J].人民论坛2013(5):215-216.
[8]王俊文.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长白学刊,201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