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环境信息化发展研究
2015-01-28甘迪玛
文|甘迪玛
鄂尔多斯市环境信息化发展研究
文|甘迪玛
近年来,环境保护工作从政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电子政务、企业排污在线监测到环境监管执法,都能看得到信息化的身影,在提高环境管理效率、拓展管理手段、提升监管水平等方面,信息化表现不俗。因此只有加快环境信息化建设,才能让信息化在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驾驭好信息化,才能真正让落实“信息强环保”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鄂尔多斯市环境信息化成效与做法
鄂尔多斯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以来,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先后建成“三位一体”监管模式与“数字环保”项目一期工程,信息化能力建设水平得到一定提高。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四级联动”协同监管能力、创新数据传输与基础管理方式、提升污染源在线监控水平、保障数字应用系统稳定运行、加大全市污染源监管覆盖面,环境信息监管工作实现质的飞跃,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已逐步向环境智能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数字环保项目
“十二五”以来,为了顺应国家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制订的战略目标,鄂尔多斯市通过近三年时间的筹备,统筹开展了“数字环保”的规划和建设工作。通过实现环境空间信息“一盘棋”、环境空间数据“一张图”等目标,进而达到环境管理工作电子化、环境管理信息资源化、管理决策支持科学化、环境信息服务规范化,大幅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治理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目前,鄂尔多斯市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基本符合国家二级甲等标准。先后投入近1600万元,完成建设130平方米的专用机房,配备26台专业机柜、18台专业服务器、10台路由器及核心交换机、2台防火墙、2台UTM、入侵检测及漏洞扫描等网络设备;建成环境数据中心、环境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环保综合业务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环境质量监控管理等具有地域特点的管理系统。
网络设施建设现状
一是建成在线监控网络建设和各旗区 “四级三层”环境保护业务专网。在线监控网络的多级互联为环境保护业务运行、数据传输、数据采集、网络通信、视频会商、应急指挥等提供网络平台。二是2012年起在前端数采仪增加无线传输模块,研发双模传输软件。2013年完成双网传输以及断网续传的调试工作,实现了有线、无线并行传输模式。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现状
目前在全国开创了污染源“三位一体”全天候精确监控管理模式,通过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视频监控、运行工况在线监测手段,使对企业的监管从过去随机化、粗放式的末端排放监控转变为实时化、精确式的污染治理全过程监控,极大地提高了全市环保监管水平。
截至2014年,全市与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实现联网的企业共81家,其中涉气企业49家、涉水企业29家、水气兼有企业3家,共安装193套数采仪,在各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209台高清摄像机,安装35套工况监控设备。目前,全市处理和接收在线监控数据达120万/天、视频监控200GB/天、工况数据400万*条/天,全部被监控企业的SO2、COD排放量约占全市排放总量的25%。
数据中心建设现状
鄂尔多斯市已逐步建成环境“大数据”中心,初步构建完成三层环境数据中心框架,形成了强大的环保专业基础大数据库。同时,市本级以及旗区环保各类数据统一在“行业大数据中心”运行,共同为鄂尔多斯“智慧城市”提供云基础服务。
业务协同信息共享
一是通过政务内网搭建起高效、公开、公正的电子政务,把排污许可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等环保日常工作列入电子政务办事流程内,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流转效率。在门户网站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分别就排污许可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等环境保护工作予以公开,并增设了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专栏,按日公开废水、废气污染源自动监测报表。
二是自2012年起逐步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通过多部门协调,共享获得了鄂尔多斯全境1∶25万的电子地图和30米的TM影像,中心城区1米以下的高清影像和部分地区 1:2000的电子地图。
鄂尔多斯市环境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做法
加大政策资金投入,提高资金利用率
2011年至今,全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达4000万元,尤其加大了对市本级基础设施的资金倾斜力度。截至2014年,全市已有9个旗区、5个重点工业园区全部完成数字化基础硬件建设,同时要求部分旗区机房面积条件基本符合要求的,规定不再建设新机房,将旗区各应用系统都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通过共用平台建设,节省了50%~80%的建设投资。
加强应用导向作用,促进整体工作融合
一是开展信息技术专题培训。2012年和2013年,分别组织旗区信息中心负责人赴辽宁、北京、呼和浩特市开展专题学习与实践观摩,仅2013年外出培训学习达200人次。2014年国家环境信息中心专程赴鄂尔多斯市调研信息化建设工作,对鄂尔多斯市近年来的环境信息化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二是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大练兵。计划从2015年起,连续开展3~5年,推进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常态应用。三是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最终达到整个地区环境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
放眼未来发展,着力抓好提升
积极开展移动终端系统的开发工作,利用手机终端实现移动执法、移动办公,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便捷性。借助智慧城市的建设机遇,在整个城市管理与发展规划中构建系统的智慧环保体系,协助区域以新的视角和更有效的方式整合各类环保信息资源,帮助环保部门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多元的作用。
考核机制先行,推动信息工作发展
对旗区环境信息机构性质、管理体制、应用标准范围、技术服务体系、安全使用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下发专项考核标准,将环境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要求旗区环保部门也把环境信息建设纳入绩效考核中,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调动旗区环境信息建设积极性。
鄂尔多斯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鄂尔多斯市在环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发现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未来鄂尔多斯市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工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化工作势在必行。
信息基础能力方面
环境保护数据涉及不同部门,种类多,内容复杂,数据海量,由于业务内容和需求不同,不同部门使用的软件在应用体系结构、技术路线、数据存储方面标准不统一,系统接口不开放,数据转换难以做到无缝对接,无法或者难以整合,目前,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来对数据生产、汇交、整合、管理和更新应用等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利于形成各业务部门协同工作、信息共享的新局面。
信息化队伍建设方面
从市旗两级环保部门来看,信息化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存在无组织机构、无编制、无专职人员,很多都是业务股室人员兼任的,其专业水平和时间、精力都与信息化工作的需要有相当大的距离。同时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很多基层环境保护部门尚未能够使用专业的管理软件系统,运用于日常业务管理,使信息系统成为摆设。
旗区环境信息化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信息化建设只涉及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旗区环保部门由于人才、软硬件设备和资金的限制,没有条件开展信息化建设及使用信息化系统。旗区环保部门主要业务依然依靠原固有的办公流程进行,未能实现网上运行和网络化电子数据交换的要求,旗区环境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加强鄂尔多斯市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对策
改变管理模式,转变和提高对环境信息化的思想认识
一是从重环境管理业务建设轻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向环境管理业务建设与环境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并重转变,在建立先进的监测体系和完备的执法体系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二是从环境管理业务与环境信息化脱节分离,向环境管理业务和环境信息化有机融合转变,加快实现环境管理全业务、全流程信息化。三是从市直部门、各旗区环保部门、排污企业的独立业务系统,向整体推进和业务协同转变,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下更好地兼顾和统筹环境管理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
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化规范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有力、组织有序、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管理规范、工作顺畅的组织管理体系,适时建立由市长为组长的环境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以环保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二是完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按照急用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尽快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化开发建设、运维管理、安全保障等标准规范。三是加快建立环境信息网络运行维护、实时监控、故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管理机制,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保障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四是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公开体系。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公开目录和共享公开责任制度。
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环境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统筹规划能力。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局,编制好环境信息化规划,确保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二是要在现有硬件设施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夯实应用基础;完善环保政务外网和办公局域网,提高信息传输能力;增加采集手段,丰富采集内容,提高采集时效。三是加强环保电子政务建设,明确需求、优化功能,提高环保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质量,提升系统应用效率和运维保障能力,进一步推动环保行政审批网上办理,提高网上办事效率和互动服务能力。
加强共享公开,深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业务协同
一是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公开。按照“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数据共享,公开服务”的原则,建设环境大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形成统一管理、分布存储、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工作布局。二是扩展数据采集渠道,提升自动采集能力,保障数据完整性和时效性;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水平,强化分析查询能力,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可用性。三是深化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建立统一的基础支撑平台和集成互通框架,有效整合现有独立的应用系统,实现跨区域、跨流域、跨部门的环保业务协同。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污染物在线监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