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村镇银行竞争潜力、发展困境及对策探究

2015-01-27孙伟杨彩林

金融经济 2014年12期
关键词:村镇银行经营风险

孙伟 杨彩林

摘要:自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全国各地的村镇银行相继发展起来。但是,村镇银行还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从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村镇银行竞争潜力和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竞争潜力;信贷规模;经营风险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12月22日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各类资本主要提供给当地农户,此时中国的村镇银行建设才步入正轨。人们才注意到村镇银行这一新型金融机构出。2007年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就村镇银行的机构设立、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公司治理、经营管理、监督检查、机构变更与终止等分别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体现了“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

截至2013年10月,已实现全国31个省份村镇银行的全覆盖,全国1880个县市的覆盖面超过50%,中西部地区组建620家,占比62%。截至2013年8月末,已开业的村镇银行资产达520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228亿元,小企业贷款1598亿元,两者合计占各项贷款的89%;累计向111.9万农户发放贷款3097.5亿元,累计向28.9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329.5亿元,支农支小的特色显著。

近日,银监会发布2014年第4号中国银监会令,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已由中国银监会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3月13日起施行。新《办法》放宽村镇银行在乡镇设立支行的条件,将设立支行的年限要求由开业后2年调整为半年,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高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竞争潜力

(一)竞争优势

1.独立的法人制度。《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种独立的法人机构制度使得其决策链短、决策效率高,而且也约束了管理层,以防权力失衡。《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指出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目标定位于“三农”、中小微企业,这样使得银行办理业务流程短、快,便于村镇银行的稳步发展和壮大。

2.经营方式灵活。村镇银行“船小好调头”,跟商业银行、农信社相比,其效率高、贷款灵活,贷款时村镇银行主要参考贷款者的信用和还款能力,手续简便、服务针对性强。不像其他大银行贷款门槛高,喜欢大客户。村镇银行还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与大银行展开错位竞争。

3.信息来源方便。村镇银行多是设立在县城以下的农村地区,由当地城乡企业出资组建而成,有天然上的人缘、地缘优势,这样就很容易了解到当地生产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故其因地制宜,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专门针对当地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有效降低信息、审核和发放贷款的成本。

(二)竞争机会

1.市场需求巨大。我国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差异,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上给予大力支持。据估计,未来几年,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少需要投入14到20万亿元,这庞大的资金也绝对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截止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计20.51万个,但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有939家,其中村镇银行有876家。详情见下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金融业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空白,这样使得村镇银行的发展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因为各大银行并不愿意在农村地区发展其业务,这样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非常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仅有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而它们也逐渐把业务的重心转移到利润更高的城镇,这也给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2.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党和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高度关注,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也出台了很多政策。这些政策主要集中于三方面,首先是加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接下来是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政策,最后是实施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国家的这些政策,鼓励与支持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回流“三农”,也同时逐渐完善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体系。

三、村镇银行的现实困境

(一)信贷规模受限制

县级支行的贷款审批权一般都在上级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上级行对各支行的贷款规模做出了一定的限制,甚至会减少信贷计划。上级行对县域授信政策的调整,就会使得下级村镇银行储备的一些大项目暂时无法推动。例如,安徽桐城江淮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在信贷规模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又受到有关政策的限制。

(二)过度依赖母行

村镇银行业发展不是很成熟,各个方面都要模仿母行,又没有一套完善的技术,故发展初期必须要依赖于其母行的支持。大部分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又少,能办理的业务也较少,根本竞争不过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甚至一些商业银行。国家优惠政策方面,村镇银行也远远不及它们。所以,村镇银行更加要依赖于母行的资源和周转。

(三)经营风险较大

目前村镇银行主要客户是小微企业和农户,这类客户既没有完善的信用记录,也无法按照传统的评估方式对客户的财务及产业发展系统进行评估。特别对于一些农户小额贷款,有时并没有财产做抵押。同时,不少农民素质相对不高,如果有人因为某些原因还不上钱,其他人可能也会跟风。村镇银行现在也不能进行跨地区存贷业务,它们这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小区域模式比较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当下很多农商行以及商业银行对于农村放贷能力有限,此时农村对村镇银行的放贷需求非常强烈。在盈利的压力下,由于村镇银行规模小,肯定会不断扩大贷款规模,增加放贷金额。某些村镇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远远超过监管红线,甚至开始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流动性风险表现很突出。

村镇银行招聘的业务员大部分也是当地农村的,他们个人素质相对于其他银行人员素质显得并不高。操作意识差,专业素养比较低,风险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容易产生人情大于制度的现象,从而产生风险。

(四)难以保证资金流向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章第三十九条中指出了村镇银行的资金流向问题,要其缴足存款准备金后,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接下来将富余资金可以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村镇银行的资金并不是一定非要投向农村地区,在目前以利益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下,各地的村镇银行还是会将资金投向利润更高的城镇,使得农村地区的需求很难得到保障。这其实也是一个矛盾问题,银行要发展必须吸纳更多的存款,但是农村地区的存款能力有限,这时资金的流向就难以得到保证。

(五)业务少、吸存差、竞争弱

据规定,村镇银行不能经营外汇业务、发放与买卖金融债券、提供信用担保等业务,其余的功能将与普通商业银行基本相似。但是,村镇银行目前还是主要通过间接连接方式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这使得村镇银行的汇兑业务至少需要滞后半天才能到账。效率太低了,居民根本不愿意去办理业务。这样的结果导致银行吸收存款难,并且村镇银行的服务网点少,无法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业务的正常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跟普通商业银行产生了很大的差距,根本无法竞争。相对于农村信用社、国有商业银行等机构,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信誉度低、居民对村镇银行持怀疑态度。在利率相当的情况下,居民更倾向于将钱存到在知名度更高的银行机构。由于吸收居民储蓄存款极难,大多数村镇银行将重点放在吸收对公存款上。但在吸收这些存款方面,由于大额支付系统、结算能力的不足,村镇银行总存款规模又比较小,所以在与农信社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中更加缺乏竞争力。一旦出现存款异动将会使村镇银行头寸紧张,这时又需要母行的支持,不然村镇银行可能出现支付危机。

四、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提供特色服务,创新金融产品

创新特色金融产品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而培育其核心竞争力。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是服务于“三农”和小微企业,所以不管是什么资本、投资意图还是之后的操作,都要以改善并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为首任。村镇银行要了解当地农产业的相关情况,与当地城乡企业接洽,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各部的联系,推出各种不同的金融服务套餐。根据客户最本质的需要,推出恰当适宜的金融产品,以达到满足农村市场需求,实现切实服务“三农”的既定目标。另外,农户除了会有存贷款的需求外,也有的农户会有理财的需要,这样村镇银行就可借鉴国有商业银行的理财经验,设计出适合当地农户需要的理财产品。

(二)优化经营机制,加强自身建设

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是商业银行,发起行会提供技术性与系统性方面的支持,这样就使得村镇银行能快速拓展社会业务。但在经营机制上,要重点发挥独立法人制度,明确股东的权利与义务,处理好总发起银行与村镇银行独立自主权的问题。其次村镇银行要建立一套适用于自己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借鉴国有商业银行的评级与机制,来规避一些风险。最后强化内控建设,引进一些责任心强且个人素质高的金融人才,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三)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实现村镇银行与农村经济良性发展

建议央行对村镇银行应采取更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比如建议对才设立的村镇银行的信贷采取宽松政策,这样可以解决农村资金链中供需矛盾和新银行业务拓展等问题;在银行业监管政策方面,建议央行应该实行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差别化监管。各级部门要帮助指导全区村镇银行建设完善金融服务,在村镇银行申请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联网或者征信系统时给予支持,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其积极探索、健康发展。政策扶持上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在积极争取中央财税、货币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的同时,地方政府应长期规划,合理引导,在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资金奖励、办公用房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农村担保体现建设,加强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区村镇银行科学发展,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循环。

(四)加大形象宣传,提升村镇银行社会公信力

利用各种媒体或平台向公众宣传村镇银行,让公众充分了解村镇银行;积极参与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农村资金投向,提高服务质量,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让农村金融与当地经济良性循环,最终形成一个理性竞争与满足各层次需求的新型金融体系,体现服务“三农”的宗旨。鼓励村镇银行结合地方经济特色,推出特色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努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扩张服务网点建设,提升村镇银行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吕琳.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2] 张海东.我国村镇银行问题及建议研究[DB/OL].http://www.xzbu.com/2/view-2012549.htm,2012-5-5/2014-10-20.

[3] 网易财经.村镇银行总数破千家[DB/OL].http://money.163.com/13/1014/00/9B3V6RDS00253B0H.html,2013-10-14/2014-10-20.

[4] 葛倩倩.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5),81-84.

[5] 侯德鑫 庞海峰 张莉.基于SWOT方法分析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民生村镇银行为例[J].现代商业,2013(10),69-71.

[6] 卢文婷.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J].新农村(黑龙江),2010(6),233-234.

[7] 赵小晶 杨海芬 王建中.村镇银行的商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制度层面的分析[J].南方金融,2008(11),39-42.

[8] 赵瑞娟 廖宁梅.从广西藤县桂银村镇银行发展现状探讨村镇银行发展模式[J].时代金融(下旬),2013(3).

[9] 朱美丹.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B/OL].http://www.docin.com/p-793008137.html,2012-7-10/2014-10-20..

[10]中国新闻网.央行: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共计19.5万个[DB/OL].http://www.chinanews.com/fortune/2011/06-02/3084520.shtml,2011-6-2/2014-10-20.

项目基金:湖南省软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9ZK 3142);湖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C572)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经营风险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浅谈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公路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析
村镇银行
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村镇银行服务农村经济研究
探索审计整改方式 依法从严治企
浅谈如何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从内控管理的角度分析
基于DEA方法的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研究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