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2015-01-26李梢叶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3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

【摘要】目的 探究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高。【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3.164

作者单位:134300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CT室

Comparison of CT and MRI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LI Shaoye Baishan Central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Baishan 134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T examin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MRI.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high positive rate.

【Key words】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CT,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疾病,最开始多发生在股骨头负重区域 [1],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股骨头结构易改变,形成关节炎症和功能障碍等 [2],所以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和治疗是减轻患者关节应力的关键。为研究股骨头坏死的最佳诊断方法,我院选取64例患者,分别采用CT扫描与核磁共振方法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核磁共振诊断骨头坏死价值更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股骨头患者64例,均符合临床中关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3];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39.6±5.2)岁,病程(14.7±3.6)个月,观察组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39.8±5.6)岁,病程(14.4±4.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CT检查:取仰卧位,利用CT扫描仪(可选双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平扫,扫描层厚根据实际病情进行调整,最多可至20 mm,层与层之间的距离可至10~15 mm,对患者病灶区进行重点扫描,扫描厚度可取5 mm或作加层扫描。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取仰卧位,通过临床核磁共振仪器和体线圈对患者进行检查,行成像处理,核磁共振仪器扫描层厚可至9 mm,对患者病灶位置采用4 mm薄层扫描或采用加层扫描。观察比较采用不同检查方法的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情况。

1.3 股骨头坏死病情分期

根据患者髋关节评分差异和ARCO分期等级,将股骨头坏死患者病情分为4个级别:Ⅰ级:CT、核磁共振以及X线均可检出异常;Ⅱ级:CT、核磁共振以及X线均可检出异常,股骨头形态无异样;Ⅲ级:仅X线检查显示股骨头轻微塌陷;Ⅳ级:仅X线检查显示股骨头严重塌陷甚至变平。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对本次研究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率

经过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阳性27例,阳性检出率为84.4%;对照组患者中检出阳性21例,阳性检出率为65.6%;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情分期诊断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分期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检出:Ⅰ级11例,Ⅱ级7例,Ⅲ级5例,Ⅳ级4例;对照组患者中检出Ⅰ级12例,Ⅱ级8例,Ⅲ级1例,Ⅳ级0例;两组患者病情分期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一个持续演变过程,主要是指患者发病最初可在应力作用下使坏死骨骨小梁结构发生损伤即显微骨折以及随后针对损伤骨组织的修复过程 [3];股骨头坏死病因主要有两种,其一为发生在股骨颈骨折复位不良的愈合,股骨头内的负重骨小梁转向负重区承载应力减低,出现应力损伤,坏死多发生在患者骨折愈合后或负重行走后,其二为骨组织自身病变,如临床中常见的慢性酒精中毒或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坏死,同时形成骨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障碍。股骨头坏死患者常见症状为疼痛,多发生在髋关节、大腿近侧,可放射至膝部,疼痛感可以因坏死组织—修复的炎症病变或炎症病灶内的高压引起,可表现为持续痛,静息痛等,且随着病情的演变和损伤—修复过程的继续,易导致患者股骨头结构发生变化,造成股骨头塌陷、变形以及关节炎症和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中对股骨头坏死的检查诊断多采用CT、核磁共振以及X线影像学检查等,CT扫描多用于早期患者的临床检查,CT片可表现为正常,能够显示新月征为3层结构:中心死骨,中间被骨吸收带环绕,最外周为新生骨硬化骨,对明确股骨头坏死诊断后塌陷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核磁共振能够早期发现骨坏死灶,可在CT和X线发现异常前作出诊断,其多样信号的改变能够反映不同层面病变组织的代谢水平,T 1加权像多为低信号,T 2加权像显示为混合信号,高信号提示炎症充血,水肿,低信号病变组织多为纤维化,硬化骨;此检查方法对骨内感染、肿瘤、外伤的诊断与病变范围,尤其对骨挫伤、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以及滑膜和滑液囊等病变及骨髓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总之,股骨头坏死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患者阳性检出率和确诊率高,诊断结果科学、可靠,可作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分析
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