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应对及其思考
2015-01-25王蓓
上海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应对及其思考
王蓓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201415)
关键词〔〕上海市;老龄化社会;养老
中图分类号〔〕R592〔
基金项目:2011年度上海晨光计划
第一作者:王蓓(1981-),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与工会理论研究。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以上。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的城市,其老龄化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特点。
1上海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及特点
1.1上海老龄化步入早、程度高、发展快早在1979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0.07%,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2%,两项指标都符合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认定的通用标准,这与中国老龄化的平均水平相比提早了20年。
从上海老龄化社会的程度上看,据最新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市户籍总人口1426.9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67.32万人,占总人口的25.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5.27万人,占总人口的17.2%。这两项指标都远远地超出了国际上10%与7%的标准,分别为国际标准的2.57倍和2.46倍。
从上海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速度上看,197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12年底,人口老龄化的两项指标分别增加了15.63和10个百分点。预计至2015年,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突破30%。
1.2上海老龄化呈现出明显的高龄化、空巢化、弱势化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人口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为67.03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8.2%。另外,上海户籍人口中10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 251人,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95人,增长8.2%。可以说上海是一个长寿的城市。
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于2011年8月17日发布的《上海老年人生活方式和质量评价调查报告》显示,上海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正在快速膨胀,60~69岁老年人口中的空巢率已经接近40%,而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的空巢率也已达到30%。上海目前的空巢老人已经接近百万。由于子女不在身旁,老人们失去最重要的情感交流对象,长期被负面情绪笼罩,这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都有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另外,截至2012年末,上海共有“纯老家庭”老年人84.60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纯老家庭”老年人21.49万人;独居老年人23.35万人,其中,孤老人数为2.57万人。养老处境最值得关注的是“失独户”,目前上海失独家庭7 000多户,有伤残老人的家庭1 600多户。这些老人中的弱势者,其生存及保障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1.3上海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失衡和“未富先老”上海人口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失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性别比例失衡。上海老年人口的性别体现出年龄越大,女性所占比例越高的失衡态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7.6%,女性占52.4%;但在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39.4%,女性占60.6%;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22.5%,女性占77.5%。二是目前上海老龄化最为严峻的现实,80后的父母们开始步入老年阶段,从2013年起,上海市新增老年人口中,80%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中国典型的“四二一”家庭模式的弊端将进一步凸显。
上海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差异还在于未富先老。一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发达国家的人均 GDP 约为5 000~10 000 美元。而上海在 1979 年进入老龄化行列时,人均GDP仅为1 651美元。虽然上海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但与其老龄化的速度相比,还是明显滞后,“未富先老”的特征显现无疑。
2应对上海老龄化的对策
2.1养老保障上海目前已经建立起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在内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保障体系。
为切实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上海在逐年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以2012年为例,上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除每人每月增加190元之外,还按照本人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元的标准进行普调,在此基础上,又按照不同年龄段每月增加20~80元,2012年全市约311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按规定增加了养老金,平均增加约308元;上海小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30元,这是本市连续第9年实施“镇保”养老金增长办法,全市约42万人按规定增加了养老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缴费满15年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70元;缴费不满15年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45元。调整后,全市基础养老金实行统一标准,其中缴费满15年每人每月370元;缴费不满15年每人每月200元。全市约39万新农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按规定增加了养老金;另外,上海对一些特殊的人员也普遍增加了养老金补贴,例如企业协保退休人员,2012年中也根据其不同退休时间分别分档增加了10~95元的养老金补贴。
对“城保”、“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发放一次性元旦、春节生活补助费;针对独特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上海继续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关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
2.2医疗保障考虑到老年人就医较多,个人负担较重的实际情况,上海持续加大对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力度,在报销比例上给予退休人员更多的照顾和倾斜。2012年中,上海将城镇居民医保中60岁以上人员报销比例从平均报销65%提高到75%,同时拉开各级医疗机构就医的差距,在一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再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85%,从而进一步减轻患常见病、慢性病老年人的自负医疗费负担。
小城镇医保政策也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原来的4.7万提高到28万,且超过28万元部分继续由统筹基金按照80%支付;参照居保水平建立门急诊统筹,通过调整,约50万退休镇保人员的医保待遇得到明显提高。
上海针对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集中提供一次老年人健康体检,体检内容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已与家庭医生签约的老年人还可另外接受自选体检项目。
上海还持续为社区中有需求的独居老人、重病老人、高龄老人和离休干部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开展定期查房和简易诊疗,保证老年人卫生服务的整体性和延续性。2012年,全年全市共建家庭病床4.56万张,其中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设的家庭病床达4.21万张。
2.3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2012年上海新增养老床位5 891张,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6家,新设立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2个。至年底,全市拥有养老机构631家、床位105 215张,占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2.9%,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01家,床位50 886张,占48%;社会办养老机构330家,床位54 329张,占52%。
截至2012年底,本市17个区县共有231家社区助老服务社,3.2万名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为27.2万名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约占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8%,其中为25.1万名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12.6万名老年人经评估得到养老服务补贴,约占服务总人数的46%,年度补贴资金总额约2.9亿元;14.6万名老年人自费购买服务,约占服务总人数的54%。另有近1万名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带入养老机构。至年底,全市拥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13家,为1.1万多名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全市拥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92家,受益老年人5.4万名。
为10万名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该项目又称为“老伙伴”计划,是低龄老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的新机制。截至2012年底,“老伙伴”计划共有10.55万名高龄老人成为受益人,共2.13万名老年志愿者参与计划。已经培训260名核心志愿者633人,并配送了8.40万份志愿者服务手册和专业指导手册,共完成电话访问654.18万次,上门探访189.93万次。
为1 000个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室适老改造服务。该项目组织志愿者参与帮助改善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室内居住环境,包括安全性、无障碍、整洁性三类改造。截至2012年底,通过招投标方式筛选出14家社会组织参与项目执行,共改造1 005户受助家庭,竣工改造1 005户,竣工率100%。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3 000余次。
2.4老年教育截至2012年底,本市老年教育机构总计284个。其中市级老年大学4所,市级老年大学分校、系统校、区县老年大学66所,街道乡镇老年学校214所。居村委办学点4 763个。老年教育机构总数比2011年增加177个。在全市各级老年教育机构中任职的教职工人数达到2.15万人,比2011年增加了569人。三级老年教育机构共开设班级数1.97万个,学员总数达61.52万人,其中60岁以上学员44.91万人,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5.61万人和4.50万人。参加老年远程教育收视学员人数为30.36万人;参加老年社会教育的为95.78万人。
2.5老年优待在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推进过程中,对住房困难的老年人,在政策设计、制度安排方面,体现对老年人的优待和关爱。在廉租住房政策方面,规定本市老年夫妇家庭,在符合本市廉租住房申请条件的情形下,可以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这项规定通过政府直接配租廉租住房的方式,保障了老年夫妇家庭基本居住权利,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在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方面,规定年满70周岁的老人(孤老除外)应当与对其承担法定赡养义务的家庭成员一同申请。这项规定主要考虑到家庭子女对老年人负有法定赡养义务,引导带有老年人的复合家庭共同居住生活,体现关爱老年人,促进家庭互助和睦的特点。
2012年累计为652位新增的百岁老人制作并发放了“百岁寿星生日贺卡”。光明乳业公司继续坚持为百岁老人免费赠送奶服务,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也在敬老节期间向百岁老人发放慰问金。
退管会继续推进双月为老服务。活动规定每2个月一次在全市各区、县的街道或乡镇的中心地段统一开展社区为老服务日活动,服务内容主要是便民利民深受老年人欢迎的理发、裁剪、磨刀、小家电修理等项目。16年来,该活动已成为上海为老服务的品牌。
实施高龄老人免费入园等优待政策。本市现有的153个城市公园中,134个公园已实行免费开放,占公园总数的87.6%。收费公园中,市绿化管理局直属的6个公园和上海世纪公园对70岁以上高龄老人全部实行免费入园,其他收费公园对高龄老人都实行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
3小结
说到上海的养老模式,很自然的就能想到“9073”,这是在“十一五”期间,上海形成的一种新的养老格局。“90”即90%的老人在家庭养老、街道或居委会为老人建活动室或活动场所,配备适合老人活动的各种器械,开办各种电脑班、钢琴班、书法班等;“7”指的是7%的老人享受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3”指的是3%的老人在机构养老。“9073”的构想是“十一五期间”提出的,但是实际情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老人的寿命延长了,高龄老人在不断增加,一般情况下,越是高龄的老人,弱势化的倾向就越明显,再加之“四二一”的特殊家庭结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无法享受家庭养老,尽管这是老人最期待的传统养老模式。那么“9073”的养老结构就必然会向“7”和“3”倾斜,这对于上海而言无疑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如何在“7”与“3”上下功夫,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3.1融入与参与,外来人口在社区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调查显示,社区在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保障时所遭遇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投入不足与人手不足。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显示上海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的同时,还向人们展示了另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从年龄构成来看,在全市常住人口中,17~43岁年龄段中,每岁组都是外省市来沪人口比上海户籍人口多,这说明青壮年人口中,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已形成了倒挂的事实。目前,工作的足迹遍布上海的各个行业,他们生活的足迹也遍布了上海的各个社区,如果能够将他们参与社区事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充分地调动起来,必定会对社区老年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可以考虑在社区中进一步扩大兼职队伍的规模,发挥社区互助的功能。关于资金问题,除了继续研究与开发好的帮扶项目向政府申请资助之外,还可以考虑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3.2鼓励与监管并举,民营养老机构是重要的补充据有关机构调查,上海老人要求入住养老院的占老人总数的近10%,约36.73万,而能满足养老的床位数只有10万多,不足30%。一些地段较好的养老机构更为紧张。
面对这种情况,上海的当务之急是怎样使要求入院的老人能够尽早入院,满足需求。现有的《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对设置养老机构的条件包括床位数、硬件设施、护理人员等规定了8项,进入门槛相对较高,一些小型的但有志于进军养老事业的民营企业只能是望而却步,同时也导致其他一些想要以老年人入院心情迫切为机而牟取暴利的不法经营,建议政府可以适当降低民营养老机构的准入门槛,鼓励多元化的养老机构,同时对进入门槛后的养老机构加大监管的力度,在为老人提供服务的“质”上多做文章。
〔2013-12-25修回〕
(编辑袁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