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流行热的诊断与治疗

2015-01-25韩永仙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3期
关键词:安乃近预控病牛

韩永仙

(河北省任丘市畜牧水产局,河北任丘 062550)

牛流行热的诊断与治疗

韩永仙

(河北省任丘市畜牧水产局,河北任丘 062550)

牛流行热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奶牛,黄牛次之,水牛很少发生。该病以发病急、传播快、高热、呼吸道炎症、四肢关节疼痛、行动强拘等为主要特征。

1 流行特点

不同日龄的牛均有易感性,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蚊虫多的季节,高温、多雨、潮湿等都可诱发此病,北方常见于8~10月份,南方常见于6~11月份。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在3~7 d,感染初期,体温骤升至40℃以上,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皮毛逆立、结膜充血、畏光、眼角有黏液流出,呼吸急迫。此外,反刍逐渐停止,排便干燥,站立困难,有的久卧不起。根据上述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可做初步诊断。确诊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发热初期采血,送检验单位进行病毒分离试验,可确诊。

3 诊断

诊断的重点是做好疾病鉴别,主要包括与以下几种病:

(1)呼吸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此病多发于寒冷季节,典型症状为发热、流鼻涕、呼吸困难、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致病病毒为疱疹病毒。

(2)茨城病:除了伴有发热、流泪症状外,还可见舌、咽喉、食道等麻痹症状。

(3)牛副流感:该病常发生于冬青寒冷的季节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见乳腺炎,但无跛行。病原体为一种副热病毒。

(4)恶性卡他热:临床上除高热和全身虚弱外,还有口鼻黏膜充血、糜烂或形成溃疡,眼结膜炎症剧烈,双眼脸肿胀闭合,角膜浑浊、溃疡乃至失明,病原体为疱疹病毒。

4 治疗

感染初期,及早使用安乃近,配合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治疗,可起到很好控制继发感染的目的。由流行热诱发的死亡病例,多数为呼吸型,因此,有呼吸困难、气喘的病牛,应该加强护理,不定期检查其呼吸症状,尽量减少不良应激,缓解病情。用药治疗,先静脉放血1 500~2 000 ml,减轻心脏负荷。然后,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1 000 ml、10%葡萄糖酸钙250 ml、5%碳酸氢钠250 ml、25%葡萄糖500 ml、盐酸四环素5~10 g、地塞米松25 mg、细胞色素C100 mg、10%安钠咖20 ml;肌肉注射25%安茶碱20~40 ml、6%盐酸麻黄素10~20 ml、盐酸曲吡那敏1 mg/kg、阿托品0.048 mg/kg、30%安乃近30~50 ml,2次/d。

病牛严重肺水肿时,肌注呋塞米250 mg。地塞米松的使用会引起孕畜流产要慎用。

病牛咽喉、食道麻痹时,25%葡萄糖液500~1 000 ml,5%葡萄糖生理盐水1 000~1 500 ml,一次静注,2次/d,以维持病牛体质,提高耐受力,促使麻痹逐渐消退;维生素B1、维生素B230~50 ml,1次肌肉注射。

病牛食欲废绝时,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药用浓度为5%,剂量500 ml)、维生素C(剂量为2~4 g)、维生素B(剂量为200~500 mg)、安钠咖(药用浓度为10%,剂量为20 ml)、葡萄糖生理盐水(药用浓度为5%,剂量为2 000 ml),配合肌肉注射诺氟沙星(剂量为2~5 mg/kg)、比赛可林(剂量为2~5 mg/ kg)、安乃近(剂量为30~50 ml/kg),2次/d。

患牛瘫痪卧地不起时,应及早将其放置于通风、干燥处。必要时,帮其翻身,3~4次/d,最好能够每天吊起几小时,适应站立一段时间,避免强直站立造成蹄部损伤遭到淘汰。期间,加强护理,供给洁净饮水和少量优质干草和青草,确保足量营养补给促其康复。

5 预防

5.1 加强饲养管理

高温暖季,做好驱蚊虫、吸血昆虫等工作,隔断传播途径。同时,及时调配饲料配方,适量增加蛋白饲料、青绿多汁饲料、能量饲料等的含量,增强牛体体质。饲喂方式,尽量少添勤加,预防饲料于料槽内堆积过量,导致变质。饲喂时间,以全天中温度相对最低的早上或者是傍晚进行,确保牛足够采食量。调整牛只作息时间,适量安排运动。搞好圈舍卫生,此病多发季节,做好消毒工作,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条件允许的采用屋顶淋水的方式降温,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

为了更好地控制疫病传染,牛场尽量封闭管理。加强消毒管理,场内进出口设置专门的消毒池,池内配置专门浓度的消毒液,定期注意更换。场内工作人员,尽量不要与外界接触,避免交叉感染。严格购牛流程,引进牛只一律隔离饲养,期间检疫合格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

5.2 计划免疫

要根据地方流行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并贯彻执行是预控此病的有效措施。在20世纪70~80年代,国外就有学者就疫苗预控此病进行大量试验。Atheodoridls等用BHK-21细胞培养基和鼠脑制备了两种免疫疫苗,Tzipori等研制了氢氧化铝胶佐剂结合的鼠脑毒疫苗,两次接种可抵抗强毒攻击(Tzipori S,1973),Walker用919弱毒制备QuilA佐剂结合疫苗,对牛免疫效果良好(Walker PJ,1994),Hertig以病毒为载体表达G蛋白基因,得到的目的蛋白作为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Hertig C,1996)。这些年,国内有研制使用亚单位疫苗预控此病的试验,有效保护率达到了90%以上。即使接种疫苗后,有被病毒侵蚀的可能,损失也相应减少许多。根据这些年此病的防治经验,首免可安排在12月龄以上,每年5月初进行,颈部皮下接种,4 ml/头。之后间隔3周,加强免疫1次,可获得有效的除免效果。疾病流行期,12月龄以下接种的,建议在上述2次加强免疫后的2~3个月再加强1次,颈部皮下接种,3 ml/头。长期坚持免疫程序,防控效果明显。

[1] 浩斯巴雅尔,娜仁高娃.牛流行热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4):85-86.

[2] 尹丽颖.牛流行热的综合防制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8):72-73.

猜你喜欢

安乃近预控病牛
疫情预控公益广告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警惕隐身的“安乃近们”
安乃近的风风雨雨
2问安乃近
退烧药安乃近已被许多国家禁用或限用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监理预控在工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