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罐三维四步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1例

2015-01-24赵朝庭刘旭光通讯作者罗海鸥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5期
关键词:经脉疱疹带状疱疹

赵朝庭 刘旭光 通讯作者:罗海鸥

(1.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重庆400037 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皮肤疱疹和神经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疾患,隶属中医学“蛇串疮”范畴。针灸、罐法等外治法在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疗效。我们采用刺血、罐法、灸法、针刺组成四步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31例,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2011年8月~2013年10月新桥医院中医科、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男20例,女11例;年龄19~70岁;病程1~8d。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蛇串疮”及《皮肤性病学》[2]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1.针刺放血疗法。疱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后,一手提捏病变皮肤组织,一手用无菌注射针头进行散刺,刺破疱疹及周围组织;耳尖、至阳穴,小指末节横纹中点及末节横纹尺侧赤白肉际处[3]行针刺放血,每日1次,连续治疗2~4d。

2.罐法。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刺血皮肤组织和至阳穴及龙尾穴(带状疱疹位于人体后部端点)皮肤,5min为宜,后重复在同一皮肤局部拔罐2~3次,以渗血停止为佳。

3.灸法。①铺棉灸[4]:将脱脂干棉花撕成约3cm×3cm大小、薄如蝉翼的薄棉片,根据皮损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用活力碘常规消毒后,将棉片铺在阿是穴上,点燃棉片一角,令其迅速燃尽,患者疼痛难忍即用手将其扑灭,如法施灸3遍为1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2~4d。②药线灸:所用药线系自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液泡制后的苎麻线。取穴:沿病灶边缘疹粒行梅花形点灸,在“龙尾穴”及铺棉灸不能够开展的区域疱疹(腋下、会阴部、头皮)施灸。药线对着火端,线头露出略长于拇指端,在线头火星最旺时迅速灸灼穴位。

4.针刺。根据带状疱疹所发经脉皮部,循经取所属经脉五输穴中的“输穴”;经脉所属表里经脏腑背俞穴;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益气扶正;选用经验效穴“龙眼”(小指近端指关节尺侧面第二、三骨节间,握拳取穴)。每次针刺30min,连续治疗5~10次。

治疗结果

本研究疗效整体评价主要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的疗效标准,效应指标主要参考左甲等设计方案评价指标[4]。

结果:31例患者全部痊愈,治愈时间3~16d,平均5~7d临床痊愈。疱疹均在治疗后第二天结痂;疼痛缓解时间:2例在2d,10例在4d,12例6d,6例在8d后疼痛消除,1例在12d时仍疼痛,第16d疼痛消失。患者均未见后遗神经痛,2例患者在30d后仍皮肤瘙痒及色素沉着,60d后基本消退。

讨论

带状疱疹的发生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毒邪,或外感邪毒,郁而化火,循经透发经脉及皮部所致。西医学主要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疗效并没有突出优势。针灸、刺血等疗法对该病具有较好疗效[3~6]。然而,单一疗法治疗优势并不突出,综合疗法缺乏明晰思路和具体方案,疗效常受影响。因此,探索安全、符合临床实践方案的综合疗法非常必要。按本综合方案治疗带状疱疹,所有患者均治愈,尤其在治愈时间、疱疹结痂、消退,止痛及后遗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局部刺血主要具有止痛、镇静、止痒等作用,针对邪郁存内、气血凝滞、经络不畅病症,具有良好“疏通驱邪,患祛人安”的[7]效应,配合罐法直接排出疱疹局部包括SP在内的炎性介质,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实现缓解疼痛等作用[8]。耳尖、至阳刺血具有交通心肾、激发阳气作用。“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血脉”,心经及小肠经刺血加强泻火安神止痛效应。

本病乃火毒邪气郁于经脉皮部发病,铺棉灸、药线点灸等温热刺激“借火助阳,以热引热”,是“火郁则发之”的具体运用。通过燃烧棉片、温热刺激提高局部皮温,加速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强其屏障功能。减轻并消散局部水肿及无菌炎症,促进血管上皮细胞及神经组织炎症修复,加速疱疹结痂,最终达到止痛、止痒的目的[4]。

采用循经辨证、病因辨证结合奇穴的选穴配穴思路。根据疱疹所在经脉皮部,根据“输主体重节痛”选用相应经脉五输穴中的“输穴”及相应脏腑背俞穴;选用足三里、关元、气海及脏腑背俞穴扶正治本;王乐亭老前辈的奇穴“龙眼穴”等。三种疗法有机结合,序贯施术是获得较好疗效的保证。

本方案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病例研究,未选用RCT对照研究保证临床疗效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夸大临床效果的不足,需要设计高质量的对照研究确定该方案的可靠性。其次,刺血方式采用无菌性注射针针头出现明显疼痛,可选用皮肤针代替,减轻局部刺血所致疼痛。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2]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第5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78.

[3]吕沛宛.小指末节刺血缓解带状疱疹疼痛11例[J].中国针灸,2013,33(10):900.

[4]左甲,何佳,杜晨,等.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211-213.

[5]黄国付,张红星,徐祖森,等.不同针灸方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7(2):104-105.

[6]杨德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6):271-272.

[7]朱明芳,何清湖,张伊敏,等.刺络放血与西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13-19.

[8]田浩,田永静,王兵,等.刺血拔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患者血清P物质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8):678-681.

猜你喜欢

经脉疱疹带状疱疹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