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芜黑猪的育种规划与保护策略

2015-01-24魏述东吕政印孙秀云

猪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莱芜市瘦肉率商品猪

魏述东,吕政印,孙秀云

(1.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局,山东 莱芜 271100;2.莱芜市莱城区畜牧兽医局,山东 莱芜 271000)

莱芜黑猪的育种规划与保护策略

魏述东1,吕政印1,孙秀云2

(1.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局,山东 莱芜 271100;2.莱芜市莱城区畜牧兽医局,山东 莱芜 271000)

地方猪种资源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莱芜黑猪作为我国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其品种形成历史悠久,1982年莱芜黑猪被收录《中国猪品种志》,2004年取得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是全国生猪生产上推广利用最多的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莱芜黑猪的保种和有效利用不仅仅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需要,更是我国养猪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1  莱芜黑猪的保种

1.1 开展猪种普查,制定保种方案

解放后,莱芜黑猪的保护工作得到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及农业科研、教学等单位的高度重视,山东省先后于1958、1965、1978年进行了3次大规模普查,数次修订了发展规划和保种选育方案。

1.2 建立资源保护场,组建保种群

1973年建立了国营猪场---莱芜黑猪保种繁育场,1978年组建保种选育群进行保种繁育,同时在莱芜市建立了2个繁育场。1982年对几个种猪场的莱芜黑猪群进行整顿,同时在面广量大的莱芜市及周边地区再次进行猪源调查,重新组建了75头含6个血统、26个祖系的保种选育基础群和40头规模的繁育群。1982年全国第2届猪育种协作组大会在泰安召开,对莱芜黑猪保种群及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1984年东北农学院韩光微教授等国内养猪专家,对组建的保种选育基础群进行了论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猪群比较整齐,依据的资料齐全、数量比较充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品种选育。2000年由国家、省、市3级投资300万元,建立了占地2 hm2,存养莱芜基础母猪200头,建筑面积3 000 m2的高标准原种场。

1.3 明确保种选育方式和方法

莱芜黑猪的保种选育以活畜保种为主。保种方法以群体遗传学理论为基础,尽量控制群体近交增量为原则,通过增大群体有效含量,确定合适的公母畜比例和留种方式,避免近亲交配及延长世代间隔来实现。在保种场,采用家系等量留种法来增加有效群体含量,从而达到控制近交系数的增量,延长世代间隔,减少基因流失。同时,辅之以分子遗传标记辅助保种方法,以了解现有保种群体中基因的基本情况,利用在染色体上已知位置的分子遗传标记来确定后代留种,对保种群的基因进行跟踪,从而达到保存群体中所有优良基因的目的。此外,强化场内的测定制度,对原种场要求场内留种的每一头种畜做到有常规的生长发育数据、系谱记录完整,创造条件长期冷冻保存血样或基因组DNA。

1.4 进行世代选育,保存优良基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育种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莱芜黑猪9个世代的选育,使莱芜黑猪的不良性状得到改善,优良性状得到提高,遗传性状趋于稳定。与此同时还进行了莱芜黑猪相关种质特性和配套技术研究,研究、保存了与莱芜黑猪繁殖、肉质、抗逆性等性状相关的主效基因,并将其应用到后备猪选育中。

2  莱芜黑猪的利用

莱芜黑猪具有繁殖率高、哺育力强、耐粗抗病、杂交优势明显、肉质细嫩香醇等特性,是我国地方猪种的宝贵基因库。莱芜黑猪肉质特性是国内外其他猪种无以比拟的,按国际标准测定,莱芜黑猪肌内脂肪含量平均11.6%,是大约克夏猪的9倍;肌苷酸、总胶原蛋白、亚麻酸有效物质比大约克夏猪高19.4%、65.2%、31.3%;亚油酸、脂肪酸比大约克夏猪低50.3%、41.9%。为充分发挥莱芜黑猪的资源优势,我们对莱芜黑猪进行了全方位、多学科的研究和性能测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1 利用莱芜黑猪,开展经济杂交

莱芜黑猪饲养历史悠久,遗传性能稳定,杂交优势明显,与国外猪种杂交表现出了明显的杂交优势。上世纪80年代利用莱芜黑猪进行二元杂交,杂交商品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瘦肉率有了新的提高,对当时养猪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二元杂交生产的同时,筛选出了有良好繁殖性能的杂交母本大莱母猪。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进行了大量的“汉大莱”、“杜长莱”、“杜汉莱”以及“汉杜大莱”、“杜皮大莱”、“长大大莱”等不同组合三元、四元杂优商品瘦肉猪推广。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生产水平超过了国外猪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期间进行了20多项次相关繁殖及肉质等种质特性研究。相关的科研项目累计达60余项、获得各种奖励40多项,发表的论文43篇,取得科技专利4项。

2.2 培育专门化品种,拓展种质资源

自1996年开始,以莱芜黑猪为基础,通过导入国外大约克夏猪的优良血统,经过6个世代的定向选育,培育出一个专门化母本新品种—鲁莱黑猪。鲁莱黑猪除保持了莱芜黑猪高繁和优良肉质特性外,生长、产肉性能比莱芜黑猪有了较大的提高。2000年通过鉴定,2005年通过品种审定,是山东省“十一五”期间主导推广品种。目前,经过9年6个世代的持续选育,鲁莱黑猪遗传性能趋于稳定,6世代核心群初产仔数12.2头、活产仔数11.3头。经产仔数14.6头、活产仔数13.3头,仔猪平均出生重930 g,初生窝重13.59 kg,35日龄仔猪平均断奶重8.40 kg,60日龄育成12.6头、窝重205.23 kg。同胞育肥25~90 kg平均日增重598 g ,屠宰率73.55%,瘦肉率53.2%,肌内脂肪含量7.15%。鲁莱黑猪的培育为优质肉猪生产提供了一个专门化母本品种,拓展了种质资源。

2.3 培育优质猪配套系,提高利用水平

2000年以后,利用莱芜黑猪、鲁莱黑猪、国外猪种培育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套系商品猪筛选。2005年4月欧得莱猪配套系培育通过省级鉴定验收。欧得莱猪配套系主要生产性能指标为:鲁莱黑猪高繁系(I系):经产母猪总产仔数14.55头,平均日增重595 g,料重比3.27∶1,胴体瘦肉率53.28%,肉质优良,肌内脂肪含量7.52%,应激敏感基因型猪发生率为0。长白猪选育系(II系):总产仔数12.75头,活仔数10.45头,日增重812 g,料重比2.78∶1,瘦肉率64.59%。杜洛克猪选育系(III系):日增重857 g,料重比2.65∶1,瘦肉率68.21%。两系配套(I系♀×II系♂)生产的繁殖母猪:经产平均活产仔数13.11头,年提供商品猪24头以上。三系配套【(I系♀×II系♂)×III系♂】生产的商品猪平均日增重816 g,料重比2.90∶1,瘦肉率62.32%,肉质良好,肌内脂肪含量3.68%以上,应激敏感基因型猪发生率为0。

以莱芜黑猪做母本、以大约克做第一父本、以杜洛克做终端父本而构成的商品猪配套系——鲁农Ⅰ号猪配套系,于2006年12月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鲁农Ⅰ号猪配套系主要生产性能指标为:配套系父系种猪:日增重831 g,料重比2.55∶1,瘦肉率67%,应激敏感基因型猪发生率0。配套系的母系种猪:经产总产仔数14.8头,活产仔数达到12.73头,日增重510 g,瘦肉率50.15%,年提供商品猪24头以上。配套系商品猪:日增重742 g,料重比2.99∶1,瘦肉率58.39%,肌内脂肪4.01%。配套系商品猪的培育与生产推广,大大提高了商品猪生产水平。

3  经验和体会

3.1 经验

莱芜黑猪育种工作,风风雨雨30年,既有困惑,也有坎坷,更有成功后的喜悦。可以说是经历了从20世纪80年代建场保种选育开始→新品种培育→产业化开发里程碑式的3个重要阶段。概括这30年的工作,可以总结为1、2、3、4,即:

——1个中心,即始终坚持以保种选育为中心;

——2个特色,即围绕莱芜黑猪肉质优良、繁殖力高这两个特色做文章,搞研究利用;

——3个创新,一是保种方式创新,坚持动态保种,即以保种促选育,以选育促利用,以利用反哺保种;二是选育创新,在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以莱芜黑猪独特优良性状作为育种素材,培育新品种(系);三是开发利用创新,与大企业联合,利用企业的资金、市场优势结合我们的技术优势,做大、做强莱芜黑猪的开发利用;

——4个结合,一是与政府结合,争取市委、市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二是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相结合,夯实莱芜黑猪基础性研究;三是与企业结合,引进企业,促进事业,四是与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结合。

3.2 体会

3.2.1 对地方猪种资源的充分认识,是保种利用工作的基础

地方猪种是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宗留下的传世之宝。它能适应本地水土,易饲养,是世界良种基因库里天然资源的一部分,是我们培育优质品牌肉猪不可缺少的基因原料,一旦消失将无法挽回。只有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保种利用工作的高度认识,才能使保种利用工作成为现实。

3.2.2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是保种工作的基本保障

莱芜市人民政府先后于1997、1999年2次发文,对莱芜黑猪保种相关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近年来莱芜黑猪的保种利用得到了各级各部门鼎力支持,国家、省、市的畜牧、科技、财政部门几十年来针对莱芜黑猪立项30多个,投入项目资金500多万元,支持完成了保种及种质测定的几乎所有项目,对种群的保护利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2.3 有一支坚定的不怕苦、不怕累的专业技术队伍,是搞好保种工作的关键

从上世纪70年代莱芜黑猪进行保种利用开始,就逐步形成了一支梯队式的技术队伍,几十年如一日,战斗在莱芜黑猪保种、选育、测定、杂交利用、生产及示范推广的第一线。正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定的科技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的专一工作,对保种利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3.2.4 在开发利用中进行保种——动态保种,是保种工作的有效措施

正像韩光微教授所说:“莱芜黑猪究竟怎样保,个人意见,只有不断提高才能保,如像保存古董文物一样,意义不大。要使莱芜黑猪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动态中保种。” 几十年来,莱芜黑猪实行动态保种模式,杂交利用、新品种及配套系培育、产业化开发等利用途径,实现了保种与开发利用互促、有效保存的目的。

3.2.5 协作组的引导与推进,是莱芜黑猪保种利用与发展的助推器。

8年间,在协作组的引导和推进下,在专家组不懈的指导下,明确莱芜黑猪保种选育方向和工作措施,目前莱芜黑猪猪种保纯、繁育、性能测定、种质特性、利用途径和产业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与协作组各顾问专家的支持和指导是分不开的。

2014-12-1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目编号:SQ2001CC600033)

猜你喜欢

莱芜市瘦肉率商品猪
商品猪场杂交母本的选择
扬翔Ⅰ号猪配套系商品猪生长性能分析
猪饲养管理需注意事项
适时出栏养猪更赚钱
何 晓
任 帅
商品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症状及处理方法
猪胴体瘦肉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
不同三元杂交组合猪肥育性能与经济效益分析
猪瘦肉率提高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