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通法治疗带状疱疹初探

2015-01-24陈常富唐瑜之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期
关键词:开县人民卫生出版社阳虚

陈常富 唐瑜之

(1.重庆市开县陈常富诊所,重庆405400;2.重庆市开县中医院,重庆405400)

·临证经验·

温通法治疗带状疱疹初探

陈常富1唐瑜之2△

(1.重庆市开县陈常富诊所,重庆405400;2.重庆市开县中医院,重庆405400)

带状疱疹辨证论治温通法

带状疱疹,中医称“蛇串疮”,为临床常见病毒性皮肤病。西医常以抗病毒、免疫增强剂,对症止痛,配合外用药为主治疗[1]。中医多从湿热立论,按病程分期,以湿热轻重分型。证之临床,确有效验。然其“阳虚毒瘀”型,亦时有所见,而文献鲜有记载,教材亦未提及,故笔者就此作一初探,不妥之处,敬祈斧正。

1 中医学观点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常见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病毒具亲神经性,故临床出现沿单侧神经呈带状分布的、群集簇生而绕以红晕的水痘,并伴持续性神经痛样疼痛为特征,中医病名繁多,但多通称“蛇串疮”,属温病范畴[2]。一般认为,本病多湿热为患,阻滞气机,流窜经脉,病及肝胆心脾而发。根据湿热偏重之异和临床特征之殊,其证型不外乎急性期分热重、湿重型,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分气滞、气虚、阴虚、夹瘀等型。如《医宗金鉴》之肝心风热、脾肺湿热型[3];《中医急诊学》之热盛、湿盛、气滞血瘀型[4];《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之湿热壅滞、脾虚湿盛、热毒灼营、气虚血瘀型[5];《现代中医治疗学》之湿热郁滞、湿热化火、热毒入营、阴血耗伤型[6]等,不一而足。其治疗大法常先期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法,后期则养阴柔肝、活血通络而治,历代均禁温法,而《现代中医治疗学》更是明确垂训——当“谨守疮家忌发汗之旨,若误用辛温发散,则病情迅速扩散加重”。因此,自古以来,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现行教材,对此病的治疗均罕见温法并将其列为禁忌。

2 阳虚毒瘀乃发带状疱疹

素体阳虚之人,复感湿热邪毒,或误治伤阳,以致阳虚不能逐邪于内,邪毒瘀阻经络不能透达于外,从而形成“阳虚毒瘀”之证。此时尤当详辨疾病本质,若墨守成规,按图索骥,予以寒凉攻邪,必致阳气大伤、邪毒难除。其证候特点为:(1)病程较长,多见于年迈体衰之人;(2)全身有畏寒肢冷,口淡不渴,神疲乏力等症;(3)局部表现灼热、疼痛不著,麻、痒、重着突出;(4)舌质淡白胖嫩,或有齿痕,苔滑不燥,脉沉缓或沉细无力。治当审症求因,辨证论治,时时顾护阳气,予以温通之法。常以当归四逆汤合瓜蒌散加减治之。

3 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6岁,农民,重庆云阳县人,以右颞部刺痛半月,群集性疱疹8 d,于2013年10月27日22时前来求诊。初诊(2013年10月27日):自述半月前出现右侧颞部刺痛不已,皮肤未见异常,经间断自服止痛药治疗8 d无效,1周前出现颞眉部泛发疱疹,疼痛难忍,寝食难安,经当地中心卫生院按带状疱疹予以输液等中西医治疗7 d无效(方药不详)。刻下症见:右侧颞部疱疹簇集如粟粒,沿眉尾向眉头呈带状分布,疹周红晕,上下眼睑明显水肿,眼裂变窄,时欲流泪,局部刺痛,麻木而痒,头重如裹,寒热时作(体温正常),口淡不渴,近4 d食欲全无,舌体淡白,有齿痕,舌尖淡红,苔白微厚而水滑,脉弦细无力,查体无异常。诊断为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眼支)。此乃素体阳虚,感受湿热疫毒,复因失治误治重伤阳气而形成阳虚毒瘀之证。治以温阳散寒、除湿化瘀,以当归四逆汤合瓜蒌散加减:当归15 g,桂枝12 g,赤芍30 g,细辛8 g,甘草6 g,瓜蒌壳15 g,瓜蒌仁50 g,红花10 g,炮姜10 g,黄芪12 g,川芎15g,丹参20g,泽兰20g,防风10g,白芷10g,羌活8g,僵蚕15 g。1剂,水煎服,每日3次。二诊(2013年10月29日):服药1剂,疼痛大减,时有刺痒,寒热消除,食欲转佳,水肿大减,疱疹停止发展,开始皱皮结痂,舌苔变薄,脉弦细,效不更方,以原方出入3剂。三诊(2013年11月1日):药后所有疱疹均已结痂,红晕消退,偶觉发痒,不疼痛,无寒热,水肿消失,食欲大增,精神如常,舌淡苔薄,脉细弱。此寒除毒解,然仍阳虚血少。故以温阳养血以善其后,方药:当归12 g,桂枝10 g,白芍20 g,瓜蒌壳12 g,瓜蒌仁40 g,红花10 g,炮姜6 g,甘草10 g,黄芪12 g,白术15 g,生地黄20 g,鸡血藤50 g,丹参20 g,川芎12 g。5剂调理而愈。

按:患者寒热时作、麻木痛痒,为湿热疫毒瘀滞、正邪交争使然,但其口淡不渴,食欲全无,眼脸水肿、头重如裹,乃阳虚脾失温运、水湿内困之证候。其病机关键为邪瘀互结、阳虚毒瘀。故自始至终以温通阳气为法,故予当归四逆汤加减温通之。其方本为血虚寒厥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而设。此处借其温通之力以温阳散寒,养血通脉以治其本;合以瓜蒌、红花、甘草,即《医学心悟》之瓜蒌散,专“治肝气躁急而胁痛,或发水泡”者;更加羌活、防风、白芷、赤芍、丹参、泽兰、僵蚕等温通发散,化瘀解毒,分治其标;且芪、兰相伍,有益气托毒、活血利水之功,故取效甚捷。即使在三诊病已向愈,于大剂养血柔肝的同时,仍不忘患者阳虚之体质,配以桂枝、炮姜温阳扶正,以善其后。

4 结语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多为湿热郁滞,流窜经络所致,历代多以湿热疫毒立论。然证之于临床,“阳虚毒瘀”亦非罕见。常因素体阳虚,或误治伤阳,正不胜邪,阳虚寒化而致阳虚毒瘀。其证候特点为:灼热疼痛较轻,麻痒重着突出,且畏寒、舌淡、脉沉无力。医者临证,当师古不泥古,知常达变、审症求因、法随证立,有是证即用是药,放胆运用温通之法,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1]杨秉辉,乌正赉.社区常见健康问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彭胜权,林培政.温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4]陈佑邦,王永炎.中医急诊医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姚乃礼.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6]郭子光,熊曼琪,徐木林,等.现代中医治疗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2.

R752.1+2

B

1004-745X(2015)01-018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1.074

2014-08-26)

(电子邮箱:tyz-571026@163.com)

猜你喜欢

开县人民卫生出版社阳虚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开县中小学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研究